" /> " />
在近日舉行的河南曲劇“十大名旦”選拔賽上,市曲劇團演員楊環憑借《王寶釧》“鴻雁捎書”一折的精彩演唱,獲得9.949的高分,并最終以并列第5名的優異成績躋身“十大名旦”之列。昨日上午,面對記者的采訪,楊環講述了她25年來執著從事曲劇藝術表演的從藝之路。
25載從藝路
楊環1966年出生在襄城縣紫云鎮鄉一個農民家庭。她在上小學時,正是學校文藝宣傳隊很紅火的時期,從小喜歡戲曲藝術的楊環很快成為學校文藝宣傳隊中的一員。上三年級時,年僅8歲的楊環在樣板戲《智取威虎山》中飾演小常保,在代表學校參加鄉里會演時獲得鄉里發給的獎狀,使其成為學校的一個戲曲小明星。楊環說,那時候她演的小常保應該是京劇,但就是從那時候開始,她與戲曲結下了不解之緣。
因唱戲唱得好,楊環1981年高中畢業時,直接考進襄城縣曲劇團,從此走上了至今長達25年的曲劇表演之路。在襄城縣曲劇團時,楊環僅是一名臨時工,為了早日能成為一名正式演員,她在劇團兩年多的時間里一直下大工夫練習基本功。“我那時已經十五六歲了,為練好基本功,不管春秋冬夏,我每天都是天不亮就開始起床訓練。”楊環說,她記得有一次練劈叉動作練得太累了,不知不覺中竟然睡著了,等到醒來時發現還是保持劈叉時的姿勢。正是憑著十分刻苦的訓練,到第三年,楊環就開始在劇團飾演娃娃生、彩旦、閨女門旦等一些角色了。然而好景不長,襄城縣曲劇團于1985年解散了。
劇團的解散并沒有澆滅楊環對曲劇藝術執著追求的一腔熱情。1986年,楊環又考入洛陽偃師縣曲劇團,憑著曾經練就的扎實功底,很快成為該團一名主要演員,并于1988年5月轉正成為一名國家正式演員。1989年她在《光棍與寡婦》中飾演“寡婦”一角,參加洛陽市戲劇大賽獲個人表演二等獎,1990年該劇被河南電視臺錄像播出,廣受好評。此后,楊環在《蒼娃招親》、《五福臨門》、《快嘴李翠蓮》、《三子爭父》等多個劇目中飾演女一號角色。
1994年,楊環從偃師縣曲劇團調入市曲劇團,幾經磨煉成為市曲劇團的主要演員,在我市及我省曲劇表演界嶄露頭角:1996年在市戲劇大賽中獲個人表演二等獎;2001年在省青年戲曲大賽中獲個人表演一等獎。為繼續求得藝術上的進步,楊環于2002年5月正式拜著名曲劇表演藝術家王秀玲為師。2003年,楊環在第九屆香玉杯藝術獎評比中,以《風雪配》中的“裝箱”一折的精彩表演,贏得專家、評委的一致好評,最終捧得香玉杯,成為我市唯一一位獲得香玉杯的曲劇演員。2003年12月,楊環還奪得省第二屆曲劇大賽一等獎,并于當年被評為國家二級演員。在今年5月舉行的河南曲劇“十大名旦”選拔賽中,楊環又不負眾望躋身“十大名旦”之列,由此步入她從事曲劇藝術表演25年來的輝煌時期。
從藝不言悔
回顧25年的從藝之路,楊環說她最大的感受就是做一個戲曲演員難,而做一個好的戲曲演員更難。“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為保持自己的演出水平,自從藝以來她一直堅持每天練功,其間的付出和艱辛只有她自己清楚。
如今,從藝長達25年的楊環一家三口仍住在不足20平方米的一間房子內,家中也沒有什么像樣的家具。對此,楊環說,盡管她得到的物質生活并不優越,但她從演唱戲曲的過程中得到了很多樂趣,也贏得很多肯定和榮譽,精神生活很滿足。談及從藝以來經歷過劇團解散的苦悶、徘徊,楊環說這些經歷從沒有使她產生過放棄她喜愛的曲劇表演事業的念頭,她也從不后悔自己走上這條艱辛的藝術之路。
對于此次入選曲劇“十大名旦”,楊環說這是比賽前她所沒有想到的,因為參加此次比賽的梅花獎獲得者及國家一級演員有很多。“這次獲獎離不開團里領導、同事和戲曲界前輩的幫助,這也是對我多年戲曲生涯的肯定。”楊環說,“現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多排些戲,在藝術上能更上一層樓,同時我感到自己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曲劇要發展,贏得更多觀眾才是根本出路。我今后還要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爭取為曲劇的發展盡自己更大的力量。”【原標題:楊環:曲劇,有你相隨我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