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年1月3日,像往常一樣,襄樊市豫劇院演員王會很早就起床了,這是她多年來養(yǎng)成的習(xí)慣。自11歲當上豫劇演員以來,她幾乎每天都要早早地起來吊嗓、練功。她正忙著收拾著家里,一段時間沒有回家了,家里有些凌亂。突然,一陣電話鈴聲響起。王會拿起電話,電話那頭傳來一個陌生的聲音。
電話是遠在寧夏的一位戲迷打來的,他是從河南衛(wèi)視《梨園春》欄目舉辦的“擂響中國專業(yè)劇團擂臺賽”上認識王會的,并對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在收看了2006年12月31日晚的擂臺賽展演后,更是被王會的事跡和精神深深地感動,他專門給《梨園春》欄目打去電話,詢問到王會家中的電話號碼。
這位戲迷在電話中熱情地說:“我們?nèi)胰硕挤浅O矚g你的戲,31日晚上的演出,你真是把小紅娘演活了,你的戲好,你的精神更讓我們?nèi)腋袆樱滥悴×,很想幫你做點什么,我們這邊有種中藥對你的病可能會有好處,我馬上就給你寄過去。”
這段質(zhì)樸的話語讓王會十分感動,放下電話,王會不禁回想起自己2006年的人生之旅和藝術(shù)之旅,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我不想讓大家為我擔心,也不想給單位和大家添麻煩”
2006年3月,河南衛(wèi)視《梨園春》欄目舉辦“擂響中國專業(yè)劇團擂臺賽”,在與眾多高手的角逐中,王會憑借自己的實力,在初賽中脫穎而出,順利地進入了第二輪復(fù)賽。
為在第二輪復(fù)賽中有更好的表現(xiàn),在舞臺上創(chuàng)造更加動人的藝術(shù)形象,王會精心地準備著,從一個眼神到一句臺詞,從一句唱詞到一個臺步,她一個細節(jié)一個細節(jié)地琢磨著、錘煉著……
就在王會全力備戰(zhàn)的時候,有時她覺得身體有些不適,練一會兒就感到疲憊、乏力,對難度大的舞臺動作力不從心。一天,王會到醫(yī)院一檢查,竟被確診患有乳腺癌。
癌癥這一可怕的生命殺手,曾令多少患者聞之色變,意志崩潰。面對這一驟然降臨的不幸,王會卻表現(xiàn)得十分鎮(zhèn)定、堅強,為了不讓更多的人為自己擔心,她瞞著單位的領(lǐng)導(dǎo)和同事,自己悄悄在鄭州做了手術(shù)。
八月的鄭州,溽暑蒸人,酷熱難當,剛剛做完手術(shù)在接受化療的王會,身體十分虛弱,但躺在病床上的她,心里想著的還是她無比熱愛的舞臺,想著12月份就要打響的復(fù)賽。
病情稍有好轉(zhuǎn),王會就躺不住了,一邊接受著化療,一邊進行著備戰(zhàn)。紙里包不住火,王會患病的事被同事們知道了。“這樣大的事情,怎么不對單位講?”面對同事們的責備,王會回答道:“在鄭州,大家都忙著比賽的事情,我不想讓大家為我擔心,也不想給單位和大家添麻煩。”
“我是演員,我的生命在舞臺上!”
王會參加復(fù)賽的劇目是《打神告廟》,這是一出對“唱做念打”要求都很嚴格的戲,沒有真功夫,是難以表演好,難以取得好的藝術(shù)效果的。
“跪走”和“上桌”這兩個動作在戲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而要演好這兩個動作,就要常常在地上摔打。對于一個身體健康的人來說,這樣的動作一連練上幾個月,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王會卻從未間斷過練習(xí),直到參加復(fù)賽的前夜,她還在不停地練著。
幾個月的艱苦訓(xùn)練,她身上不知有多少處摔得青腫,膝蓋也不知被磨破了多少回……
王會做手術(shù)的部位在肩胛部附近,手術(shù)剛做完的時候,她的右手根本就不能動彈,經(jīng)過1個多月的恢復(fù),才能勉強抬到和肩頭平行的位置。可就是這樣她仍然沒有放棄一個動作。
甩袖,就是要求演員揮動手臂,甩動戲服上長長的水袖?梢韵胂螅毩(xí)這個動作,對于剛剛做完手術(shù)的王會來說該是多么艱難,會給身體帶來多么難以忍受的痛苦。
隨著水袖的高高甩起,殷紅的血常常會從傷口中一點點地滲出,染紅衣衫。見此情景,王會的同事們無不動容,他們都勸王會:“身體要緊,你還是應(yīng)該好好養(yǎng)病,不要再參加比賽了。”
“這可是一次難得的展示我市戲劇表演實力的機會呀,我可不能輕言放棄。”面對同事們的好心好意,王會卻早已下定決心:“只要自己能堅持一天,我就不能放棄這次接受觀眾和專家檢驗的機會。”就這樣,她繼續(xù)咬緊牙關(guān),一遍又一遍地苦練著。
一次練習(xí)甩袖時,她的傷口被撕裂了,隨著一陣撕心裂肺般的劇痛,鮮血染紅了戲服……
見到王會這個樣子,原本一直支持她參賽的丈夫心如刀割,直勸她別再參賽了,她的親戚朋友們聞訊后也紛紛來勸她,希望她放棄這次比賽,好好養(yǎng)病。
“我是演員,我的生命在舞臺上!”面對同事、親戚還有自己愛人的好意,熱淚長流的王會這樣告訴他們,同時也鼓勵著自己。就這樣,在2006年一年中,從春到夏,從秋到冬,將藝術(shù)視為生命的王會,就這樣一邊積極與病魔抗爭,一邊用殷紅的血液和晶瑩的汗水,澆灌著人生的理想,澆灌著藝術(shù)的花朵。
2006年12月3日晚,對于王會來講,這是一個讓她終生不能忘記的冬夜,她終于走進《梨園春》“擂響中國專業(yè)劇團擂臺賽”復(fù)賽的賽場。雖然她的表演極有特點,但由于在全部選手中她第一個出場,再加上抱病登臺,身體虛弱,影響了藝術(shù)效果,遺憾地沒能進入最后的決賽。
雖然提前出局,但王會卻給人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在場的評委在遺憾之余,對她的表現(xiàn)給予了極高評價,素有全國豫劇“小生皇帝”之稱的王希玲連聲說道:“太可惜了,太可惜了,但你的功底擺在那里,以后一定能取得好成績!”
“做演員,不能糊弄觀眾,不能欠觀眾的。”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王會厚實的藝術(shù)功底不僅得到了專家的認可,而且也讓同事們深感佩服,他們說,王會是個很倔強的人,從不服輸,對藝術(shù)精益求精。王會也常常告誡自己:“做演員,不能糊弄觀眾,不能欠觀眾的。”
王會是演花旦的,雖然扮相好,基本功扎實,舞臺經(jīng)驗豐富,很受觀眾喜愛,但她仍然感到自己離一名群眾滿意的演員有差距,總是尋找各種機會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shù)水平。用她自己的話就是:我既然選擇了戲劇表演這個行當,就要對得起觀眾,對得起她這門藝術(shù)。在2004年到2005年這兩年的時間里,她多次自費到河南各地拜訪名師,提高自己的專業(yè)能力。
每次劇團組織下基層演出,王會都是最積極的一個,不論天多冷,她都會堅持穿戲服演出,有人說她“太過了”,她卻說:“要對得起觀眾!”一次,在保康演出結(jié)束后,觀眾們久久不愿離去,他們拉著王會的手說:電視上的大明星多了,但我們見不到,他們不能到我們身邊來,你能拉著我們的手演出,你就是我們的大明星!
襄樊市豫劇院院長雷劍朝告訴記者,王會自2000年調(diào)入市豫劇院工作以來,一直很敬業(yè),工作態(tài)度非常積極。在目前傳統(tǒng)戲劇不景氣的情況下,作為一個近40歲的女演員,仍然能夠這樣熱愛舞臺,熱愛觀眾,潛心鉆研業(yè)務(wù),實在是難能可貴,實在是不容易!
隨著《梨園春》的播出,在鄭州,在河南,在戲劇界,王會的事跡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越來越多的人被她感動。2006年12月31日晚,河南衛(wèi)視“擂響中國專業(yè)劇團擂臺賽”展演邀請王會參加演出,她參演的劇目是《紅娘》,她用出色的表演征服了在場的觀眾,贏得了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喝彩聲,而隨后的一個電視專題片更是將現(xiàn)場氣氛推向了新的高潮。
這部電視專題片介紹了王會帶病參賽的全過程。王會的執(zhí)著,王會的毅力,王會為藝術(shù)獻身的美好心靈,叩擊著在場每個人的心扉,很多觀眾都落下了感動的淚水。
頒獎儀式上,河南省委宣傳部領(lǐng)導(dǎo)將“最佳榮譽獎”頒發(fā)到王會手中,對她說:“你帶病參賽的事跡,不僅讓海內(nèi)外的億萬觀眾深受感動,也讓無數(shù)戲迷看到了振興傳統(tǒng)戲劇的希望。“【原標題:王會:“我的生命在舞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