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乞丐團長”李樹建演繹我的豫劇我的團

2012/5/17 9:19:28 點擊數: 【字體:


“乞丐團長”李樹建演繹我的豫劇我的團

       
    開欄語:相較影視演員、歌舞演員,戲曲演員的生存環境很不樂觀,而他們卻承擔著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的重任,是文化使者隊伍中的靈魂與脊梁。適逢中國戲劇的政府最高獎——梅花獎的評比在戲劇大省山西舉辦,使我們有機會走近這些代表全國最頂尖水平的戲劇演出團體和演員,觸摸他們內心的堅守與掙扎,體味他們靈魂的激蕩和昂揚。從即日起,本報開辟專欄,隆重推出“2011·在這梅花盛開的地方”系列報道。

    李樹建,河南省豫劇二團團長,河南省文聯副主席、劇協主席,豫劇名家,文華獎獲得者,“豫西派”的杰出代表。清風亭下高亢時響遏行云,聲震屋宇;低回時纏綿蘊藉,宛若游絲,既有馬連良“衰派”的散淡優雅,又有周信芳“麒派”的蒼涼悲壯。

    2011年5月11日,李樹建帶著他的豫劇二團和他已經連續上演800余場的《程嬰救孤》,來到歷史上“程嬰救孤”故事的發生地山西,參加角逐“二度梅”。在演出后接受記者專訪時,李樹建坦言:“雖然來參加比賽,但卻不全是沖"梅花獎"來的,只要能聽到觀眾的一聲叫好就中了!” 1 震撼演出:平均十分鐘響起一陣掌聲

    5月11日晚8時,省城青年宮演藝中心,一場期待已久的大戲開場了。暗色背景的襯托下,一群執戈武士如黑色剪影游走于舞臺之間,以陽剛的氣質展現肅殺之氛……兩位主角的表演可圈可點。尤其當屠岸賈當著程嬰之面將趙氏孤兒(實為程嬰之子)一劍穿心時,扮演者李樹建將程嬰欲哭不能的切膚之痛和錯愕表現得淋漓刻骨,而氣勢囂張、志得意滿的屠岸賈則令臺下觀眾無不切齒。這場戲,讓山西觀眾看到了李樹建全面的技藝,尤其是其聲情并茂的演唱緊緊地揪住了觀眾的心。在“屈打”一折中,一連十幾句“為救孤”,如翻江倒海浪打浪,直唱得蕩氣回腸,淚流滿面,臺下觀眾報之以暴風雨般的掌聲,叫好聲此起彼伏。

    按說,一部傳統戲,李樹建演得很嫻熟了,但《程嬰救孤》在上演800余場后,仍舊能有如此的爆發力和感染力,能調動觀眾與臺上演員一起隨戲行進,不能不讓人訝異。整場戲演完,觀眾們已是如癡如醉,緊緊相隨,反響空前震撼,創造了平均每十分鐘便響起一次掌聲的演出奇跡,令這次來參加演出的全國同行驚嘆。

    舞臺上的李樹建熠熠生輝。觀眾看了嘖嘖贊嘆,說他把程嬰演絕了,專家看了很激動,說他演出了“一個悲劇人物的心靈顫抖”。還有專家建議以他的名字創建一個豫劇的新流派。然而,李樹建初捧豫劇這碗飯的時候,卻被行家認定“有嗓子但不會表演……” 2 回首來路:連考十七個劇團一個也沒考上

    說起少年學戲的艱辛,李樹建數度哽咽。十七歲那年,為了學戲,小小少年跑遍省城,連考十七個劇團,居然沒被一個錄取。窮困潦倒的李樹建借了一輛自行車,騎了一百多公里,回到農村老家,患晚期癌癥的父親大放悲聲,小腳母親卻很堅強,拉著架子車賣了一車紅薯,捧回26元錢,給老頭子留下10元錢治病,剩余16元錢硬塞給李樹建,鼓勵兒子繼續上路求藝……

    “我一定要當名演員,一定要當藝術家”的信念,就是那時在吃苦少年的心頭扎下了根。這一路行來,小小李樹建歷經人生種種苦辛:在中國京劇院做旁聽生;勤工儉學,住過小旅館、油毛氈棚和地下室,早起打掃停車場,中午擦桌又端飯,被人當做要飯的……說起過往辛酸,李樹建告訴記者,他記不得有多少次在心里大放悲聲,但“哭”過后仍然每天三點爬起來去練功,一跑就是一百圈。

    如今,李樹建成功了,僅僅四十出頭,可稱為“青年藝術家”的他,卻滿臉滄桑。或許正是生命經歷的不同,李樹建喜歡演悲劇,他在一回回淚水蕩滌中,感受千古英魂帶給自己的震撼。

    “在您唱"屈打"那段時,一連十幾句"為救孤",活脫脫地就是千古義士程嬰的泣血天問,您在內心是如何塑造這位感天動地的千古義士的?”

    面對記者的追問,李樹建實言相告:“我堅持一個道理:觀眾是父母,戲比天大。唱戲就要真心實意,對得起良心對得起觀眾,因為天在上頭。這場戲戲碼盡管很熟悉,但在演出前,我們又排練了整整一天,戲裝穿上,戲妝扮上,所有的道具也都上,走臺又排了一天。盡管演員們已經很疲憊了,但整晚的燈光、背景、演員的表演沒有出漏洞,這就中了。”

    太過坎坷的經歷讓李樹建在演出過程中經常會不由自主得把自己的真實經歷和感受帶進去,“有時是在哭戲中人,有時卻在哭自己。”李樹建說,每當演到程嬰撲在死去的公孫杵臼和親生兒子身上時,他都會想起老父親去世,姐姐和母親哭父親的情形,實乃人生之大悲痛,情到深處,自然淚水滂沱,未等感動觀眾,首先感動了自己。

    《程嬰救孤》中,特別是劇中的“失子”和“十六年”兩大段唱,李樹建兼用“輕聲”、“氣聲”,實為哭唱,前者哭別人,后者哭自己,悲痛欲絕卻未見號啕,不勝凄苦卻沒有聲嘶力竭,把無限的悲情化作聲聲嗚咽,點滴撕扯著、浸潤著觀眾的心,現場一片淚雨紛飛。在戲結尾處,程嬰沒等來大團圓,最終還是以死在了屠岸賈之手的悲劇完結,惟有思緒迷茫的趙氏孤兒。觀眾此刻不禁被深深震撼,恍惚眼前藍色空靈的舞臺上,不再有演員,不再有絲竹樂聲,只有四個用血寫的大字 “趙氏孤兒”懸于天地之間,悲郁之情彌漫寰宇…… 3 四度折桂:改編《程嬰救孤》啟動經費只有800元

    “易子救孤”的故事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一個戲曲母題,從雜劇、戲文、傳奇及至近現代以來的許多戲曲劇種如京劇、秦腔、蒲劇和晉劇等都曾搬演過這個故事,其中京劇《趙氏孤兒》影響較大,是馬派代表劇目。

    “其實細究起來,當時我在北京求學,也是一個偶然的機緣,我看到了《程嬰救孤》這部戲,感覺是一部弘揚名族氣節的好戲,所以便想移植到豫劇中。”李樹建說。

    回憶起前塵往事,李樹建至今歷歷在目。

    “從2001年開始,我就在河南開始著手改編這部戲,想把《趙氏孤兒》改編成一部大戲。記得當時條件很差,我們團連省里的一等獎都沒有得過,所以排戲奪獎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充其量就是一個吃飯戲。記得當時改編這部戲時只有800塊啟動經費,大伙兒七湊八湊才湊足20萬元,2000年劇本初成,經常修改,排練多少個演出稿本已經記不清了。”

    “我們不僅請專家指導,另外也請老百姓,甚至是不識字的老百姓來聽戲評戲,我經常把寫好的本子唱給母親聽,母親雖然沒文化不識字,但也時常被我的唱詞感動得老淚縱橫,這就意味著劇本的問題不大了。”

    “在劇本的改編上,我們立足傳統并大膽創新,劇本從元雜劇版 《趙氏孤兒》出發,對過場戲做了一些大膽改動,其中用3分鐘將過去的3場戲帶過,還有撫養孤兒的16個春秋,用了電影蒙太奇的手法來表現——程嬰走在橋上,舞臺上空時而落下樹葉,時而飄下雪花,而程嬰的胡子則漸漸地由黑變成白,再配上一些"辱罵"程嬰的童謠,16年就被這樣輕輕地一筆帶過,給人以時光易逝、韶華白頭的悲劇感,試演時就得到了觀眾的認同。”

    另外,在動作設計上,李樹建他們對一些人物的死法作了特別修改,比如公孫杵臼的死,傳統上就是長戟刺死,戲中改成了很多長戟一起把他挑到空中而死,更加慘烈,使公孫杵臼的忠義進一步彰顯。而另外一位義士韓厥的自刎則被設計成他因為不放心趙氏孤兒,跪在地上身體直立成了不瞑目的僵尸,直到程嬰向他保證一定把孤兒養大,他才閉上眼睛低下頭顱,悲壯忠義在瞬間定格成一座不朽的豐碑。謝幕時,又讓屠岸賈跪地向觀眾謝罪,給人以黑色幽默的意外驚喜。

    從2001年演出至今,《程嬰救孤》演出800余場,四次問鼎國家級大獎,榮獲了“文華獎”、國家舞臺藝術十大精品劇目和第10屆“五個一工程”獎等等。還曾遠赴港澳臺,唱響英國、法國、意大利的舞臺。而為整部戲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的二團領頭人李樹建,也被中宣部確定為“四個一批”人才。說起《程嬰救孤》為弘揚名族氣節做出的努力,李樹建的眼睛亮了起來,“今年12月,《程嬰救孤》還將奔赴美國百老匯演出。”語氣里有一絲掩飾不住的驕傲和自豪。 4 身先士卒:“乞丐團長”演繹我的豫劇我的團

    李樹建當了24年的河南豫劇二團團長,他自稱之為 “乞丐團長”。因為24年來,他除了要演好戲,還要天天奔波,要錢、要贊助,尋找各方的支持,以維持劇團的生計。經過多年摸爬滾打,如今,在市場上,河南豫劇二團終于闖出了一條三位一體的新路子。

    “酒香也怕巷子深。必須依靠媒體和企業,讓強勢媒體做宣傳,讓著名企業做后盾。”《程嬰救孤》由《大河報》和二團聯袂打造。《蘇武牧羊》由河南梅花集團投資450萬元拍攝。現在,二團有自己的新聞發言人,經常不定時地召開新聞發布會。只要有演出,電視、報紙、電臺一起上。

    昔日的中原苦難戲,如今變新天。以《程嬰救孤》的成功為例,李樹建強調了一點:戲劇只有適應現代觀眾,才能不斷謀求發展,“戲劇不景氣除了市場的原因,主要是沒有形成風格。我們現在走的是"老戲新演、名劇改編"的路子。還有一點,就是要培養打造名角,獨樹一幟,很多觀眾一聽到我的說話唱腔就知道是李樹建……”所以,由李樹建主演的《程嬰救孤》《清風亭》已被中央電視臺戲曲精品庫收藏。

    如此一代名家,在臺上光輝璀璨,但在臺下,李樹建保持著他一貫的質樸、淳厚、低調、不事張揚,但骨子里卻透著隱隱的倔強和執著。對李樹建的采訪是在他演出后的第二天上午,當時他的嗓子已經透著沙啞,但還是很愉快地接受了采訪。因為“只要為了豫劇,為了團做什么都中”。所以,“我不累,你們有什么問題盡管問”。這讓記者想起了演出當天,剛謝幕的李樹建還沒來得及卸妝,淚水、汗水也已經把厚厚的戲服打透,眼睛里的紅血絲處處都在無聲地訴說他真的很累、很疲憊,但面對眾多熱情的戲迷、興奮的記者,李樹建仍微笑著答應每一個戲迷合影的要求,認真地回答著媒體同行們的問題,沒有絲毫懈怠。【原標題:“乞丐團長”李樹建演繹我的豫劇我的團】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生活晨報 作者:王嫣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