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從“學徒醫生”到關注民生的人大代表

2012/6/18 11:46:05 點擊數: 【字體:

從“學徒醫生”到關注民生的人大代表
唐祖宣在北京開人大會在天安門留影
 從“學徒醫生”到關注民生的人大代表
唐祖宣在接受采訪

    2009年4月的清明節,我們在南陽鄧州市見到了67歲的“全國優秀人大代表”、鄧州市中醫院院長、鄧州市中醫藥局局長唐祖宣。在鄧州賓館,唐院長風塵仆仆地站在我們面前,隨同的同志說,南陽市的人大會剛結束,聽說你們來,他沒顧上吃飯就急著趕回了鄧州。唐院長親切、和藹,寒暄之后他笑著交給我們一疊厚厚的資料和他為“兩會”精心準備的幾十份議案,我們翻看著各個議案的標題,“農村”、“中醫”、“中藥”、“基層”等字眼不斷映入眼簾,溫家寶總理的批示和原副總理吳儀的親筆信更是讓人感動。唐祖宣說:“我是基層的人大代表和中醫中藥工作者,我最了解農村和基層的醫療問題,關注民生和如實地反映這些問題是我的職責。這些問題能很好地解決,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有利于國家的改革開放更好、更健康地向前發展。”我們笑著說,你是全國人大代表中提議案最多的一個,我們想請你談談這些議案背后的故事好嗎?唐代表很爽快地答應了:“好!就談談我自己,談談我眼里的民生吧!”

     師承名醫  濟世救人
   
    1942年3月,唐祖宣出生在仲景故里,鄧州市的一個農民家庭。在他出生前的3個月,父親突然病逝,是母親帶著他們姐弟3人在貧困中掙扎。唐祖宣小學畢業就輟學進入一家印刷廠打工養家了。
唐祖宣的父親在世時,在鄧州的街里開過一家面館。面館兒的隔壁住著一位有名的老中醫叫周連三。一天,唐祖宣找到周醫生,向他詢問父親的死因。周連三告訴他:“你父親患的可能是腦血管病,這種病如果治療及時不至于要命,還可以早防治。”聽了這話,唐祖宣哭了。父親死時才30多歲,村子里的人一直把他父親的死賦予一種迷信色彩,說是犯了什么“沖”,真是愚昧。為了不讓別的孩子像他一樣失去親人,他毅然決定:“我要學醫。周先生我要跟著你學醫。”周連三知道唐祖宣只有小學畢業,但他非常喜歡這個聰明好學,有理想的孩子。他點頭答應了。
   
    少年的唐祖宣立志做一代名醫,他緊隨名師周連三,走上了岐黃之路。白天,他在周連三的診所里招呼病人,看老師如何對病人望、聞、切、問,然后開藥方,晚上他就主動承擔了為老師鋪床疊被,洗衣做飯等一切雜務。等老師睡下,他開始翻閱老師每天開的處方,然后,照著老師的藥方抄寫,每一味藥的藥理、藥性,針對的病癥他都反復揣摹,不懂就問,就翻書查閱。《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等醫學經典著作他常置案頭,得空就讀。不到一年,他就把《傷寒雜病論》背得爛熟。獨自生活的周連三非常看重這個勤奮好學的徒弟,他不僅手把手地傳授醫術,還把自己愛不釋手的《黃氏八種》、《脾胃論》等中醫著作交給唐祖宣,并給他講解了一些西醫的基本知識。后來診所合并,唐祖宣隨周連三來到鄧縣城關衛生院(后改名為鄧州中醫院)工作。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動靜脈同時受累的血管病,由于血管閉塞導致缺血壞死,不少嚴重的患者只好截肢。現代醫學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該病是國內外重點研究的病種之一。周連三用性溫的中藥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進行治療,療效不錯。唐祖宣在跟隨老師學習的過程中,耳聞目睹,心有所悟,他將治療此病的經驗總結成文。1956年,他的第一篇論文《茯芩四逆湯的運用經驗》在《中醫雜志》第一期上發表,引起中醫學術界的重視和關注。從而也堅定了唐祖宣做一個為他人解除痛苦的好醫生的決心和信心。
    
    1963年,河南省衛生廳組織全省中醫學徒畢業考試,唐祖宣順利出師。1965年,河南省衛生廳將鄧縣中醫院確定為河南省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研究基地之一。唐祖宣也將治療與研究此病作為自己攻克的方向。在跟隨老師坐診與臨床實踐的過程中,唐祖宣根據不同病人的病情,以現代科學測定的各種數據、指標為依據,逐步改進了運用溫性中藥治療該病的方法,辨癥施治,療效更加顯著。因此,全國各地不少病患者都慕名而來。原新疆副主席得了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北京一些大醫院診治時,專家建議他截肢。為了保住兩條腿,他慕名來到鄧州中醫院,經唐祖宣的診治調理,不久他就治愈出院了。
    
    鄧州城郊的一個農民叫牛得居,他患“脫疽”,在大醫院診治時,醫生要求他住院截肢,他無錢住院醫治,回來找到唐醫生時,一條腿局部已爛得露著骨頭,唐醫生不但安排他住進了醫院,還讓他吃藥治病不收他一分錢。原來,鄧州市中醫院長期住著一批公費醫療的病人,因患同一種病,用藥、療程基本一致。而公費醫療的病人按要求藥煎三次后都倒掉了。倒掉的藥渣還有藥用價值,唐醫生就把它收集起來,每三個人的藥渣合在一起再煎一次,供一個家境困難的病人服用。這樣,公費的病人帶著自費的病人,一起住院治療,公費的病人治好出院了,自費的病人病也治好了!唐祖宣用此種辦法救治了許多家境困難或無錢醫治的農民病患者。沒花一分錢卻治好了病的牛得居不知該怎么感謝恩人,他把家里僅有的一只奶羊牽到醫院,要送給正生病的唐祖宣,讓他補補身體。唐祖宣說:“你把羊牽回去吧。你的心意我領了,我給你治病不圖錢。你保住了腿,有個好身體,我比啥都高興。回家好好勞動,一家人還等你養活呢!再說,沒花錢在我這里治好了病的人也不是你一個!”在唐醫生的一再勸說下,牛得居牽走了奶羊。此后,他像許多病人一樣,把唐大夫當恩人,逢年過節都去看望。
    
    老師的年齡大了,一些治療和研究的重任落在了唐祖宣的肩上。他勤求古訓,博采眾長,躬身實踐,對仲景學說進行了深入研究。在大量的臨床中,唐醫生發現,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動脈硬化和動脈硬化閉塞癥引起的四肢壞死明顯增多。糖尿病性壞疽、腦血管意外傷害后引起的肢端的壞死等易被誤診為脈管炎。他根據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把以上病癥進行科學歸類,確定病名。通過辨病辨癥,進行分析歸納:分為陽虛血瘀型、熱毒型和陰陽俱虛型。在治療靜脈炎患者時,又將此病分為濕熱蘊毒型、濕熱瘀毒型和陰虛型等。唐祖宣采用固定方劑,辨證施治。他用溫陽祛瘀法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療效顯著。1978年,唐祖宣以“中西醫結合治療血栓性脈管炎”榮獲河南省重大科學技術成果獎。之后,他又十年如一日進行新藥的研究和開發。1984年,他研制的“通脈一號”,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經省科委組織的專家鑒定,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經過不懈地努力,1998年7月, “脈絡通顆粒”獲得了衛生部頒發的新藥證書。唐祖宣也先后兩次被衛生部授予“全國文明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被國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他還先后兩次被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全國老中醫、中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優秀指導老師之一。
   
    關注民生,建言獻策

   
    1981年至今,唐祖宣先后擔任縣、市、省和第七、九、十、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他說:“作為一名長期在基層工作的中醫大夫,我在農村行醫50年、當人大代表30年,我太了解農村了。跟城市相比,農村真窮,農民真可憐。我當代表以來,年年去鄉村義診、巡診,深入農村搞調研,向各級政府提出解決“三農”問題的議案就有130多個。我生于農村,長于農村,對農村有一種特殊的感情。《農膜貴化肥價高》、《這達標那達標  都是農民掏腰包》、《說一千道一萬農民看的是兌現》、《關于解決鄉村債務問題的建議》等議案都得到各級政府領導的關注和批復。此外,我還分19個專題,寫出了15萬字的農村調查報告,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此外,唐祖宣對中醫藥事業的執著精神,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1986年,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成產國家中醫管理局。但國家中醫管理局成立后,中醫工作面臨很大的困難。一是省市一級的中醫管理機構遲遲建不起來,造成上下脫節,二是中醫藥被人為地分割開來,造成“醫不知藥,藥不問醫”,醫不盡其責,藥不能達其效的不正常狀況。因此,在人代會期間,唐祖宣提出了《關于改革中醫藥體制建立中醫藥管理局》和《建議各地盡快建立中醫藥管理機構》兩份議案。1988年3月29日,《人民日報》以《兩個議案的產生》為題,報道了唐祖宣等中醫界人士關于成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以進一步完善中醫藥管理體制的呼吁。
   
    1991年3月,唐祖宣上書國家有關領導人,談對中醫事業的憂慮,后刊登在《人民日報》內參上。1999年3月,第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唐祖宣聯名30名代表向大會遞交了“關于加快中醫藥法制建設步伐,盡快出臺‘中醫條例’的建議”。
   
    2001年3月,第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唐祖宣又聯名125名代表向大會遞交了“關于制定《國家中醫藥法》的建議”,呼吁運用法律手段管理中醫藥工作,促進中醫藥事業健康、持續、穩定發展。
  
    2006年9月,全國人大科教文衛委員會邀請唐祖宣參加制定中醫藥法議案領銜人座談會。2006年12月,唐祖宣分別致信溫家寶總理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領導,暢談自己對中醫藥立法等問題的看法。
   
    2007年1月28日,王兆國副委員長對唐祖宣的信件作了批示,并指示常委會領導在第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專門去看望了他。3月9日,原副總理吳儀也作了批示,并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批示:就信中提出的建議,結合對中醫院財政補償機制的改革一并研究,并提出意見。
   
    2008年年底,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前夕,唐祖宣經過一個月的醞釀,再次提筆給溫家寶總理寫了一封信,呼吁在醫改中應當充分發揮中醫藥的作用,走一條低成本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該信得到了溫總理的重視,2009年1月3日,批轉國家有關部門落實。衛生部長陳竺批示:“特別是他關于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更好更多地發揮中醫藥等作用的系統建議,值得我們認真研究。”時任衛生部黨組書記的高強也在批示中寫道:唐祖宣同志對中醫藥事業的熱愛與執著,令人贊佩,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分析切中時弊;有些建議頗具可操作性。請參考用于補充醫改配套文件。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唐祖宣提交了71份議案,至此,他先后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已提交了470份議案。在今年提交的議案中,有兩份引起了媒體的關注。一是為農村中醫藥工作人員辦一份雜志。唐祖宣說,目前的醫學雜志內容多為介紹高精尖技術或實驗研究,縣以下的中醫藥工作人員或看不懂,或不實用,或由于經濟拮據訂不起雜志,致使農村醫務工作者視野狹窄,缺乏創新意思,基層中醫藥學術出現了蓑退的局面。他建議由財政部拔出專款,新聞出版署責成中華中醫藥學會出版發行《農村醫藥雜志》,并將此雜志無償發放給縣、鄉、村醫務工作者,這將有利于對基層中醫藥工作人員的學習和教育,留住基層中醫藥人才,從而有利于發揮中醫藥“簡、便、廉、驗”的優勢,服務于廣大農村人群。二是解決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的行醫資格。唐祖宣認為,師徒傳承是我國千百年來繼承和發揚中醫學的重要方式。如果單純把學歷作為中醫人員的行醫資格,有悖于中醫藥學術的特殊規律,會把一大批雖沒有學歷,但長期服務基層有豐富的醫療、臨床實踐經驗的醫療人才拒之門外。這對發揚和振興祖國醫學極為不利,對醫改不利。雖然我國已頒布了《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考核考試辦法》,但考核內容、方法不明確,考核程序復雜,考試內容與實際臨床脫節,理論一大套,根本不實用。專科院校的畢業生,理論一大堆,卻對普通的病癥無從下手,這是個矛盾。他建議,制定出臺適用的師承和確有專長中醫藥人員獲得行醫資格和政策,實行師承和確有專長執業醫師資格專用證制度,明確執業范圍。這對穩定基層醫務工作者隊伍,緩解農村人員看病貴、看病難,不管大病小病都往大醫院跑的情況會起到積極作用。400多份議案,每一份都浸滿了唐宜宣的汗水和為民請命的思考和決心,每一條建議都折射出他對基層中醫藥事業鞠躬盡瘁的精神。
   
    身為鄧州市中醫院院長和鄧州市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的唐祖宣,與同事們一起開拓進取,勇于創新,創建了以示范中醫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中醫管理科為樞紐,村級中醫為基礎的三級中醫醫療服務網。1995年,鄧州市中醫院通過國家首批“示范中醫院”,鄧州市也獲得了“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市”稱號,并被確定為全國兩個鄉村醫生培訓試點縣(市)之一,鄧州市的農村中醫工作成為全國學習的榜樣。
    
    面對人口老齡化  嘔心瀝血編《六書》

   
    21世紀,中國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老齡社會。未富先老,形勢嚴峻。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優秀共產黨員、人大代表、中醫專家,唐祖宣自覺地為自己提出了新的課題:堅持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防重于治的基本理念,為提高生命質量,向疾病和亞健康發起沖擊。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觀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穿衣講時尚,吃飯講營養,聊天聊養生,送禮送健康。生活富裕后的百姓最關注的是健康,健康是人生幸福的基石。以抗蓑老、延年益壽為醫學主題,為人類提高生命質量賦予了新的內容。河南是個人口大省,60歲以上年齡的干群為數不小,這是個巨大的弱勢群體。如何為他們服務,引導他積極健康的生活是當務之急。唐祖宣有弟子40多人,他不斷向身邊的徒弟灌輸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新觀念,讓大家認識到養生保健防重于治的重要性,使他們成為防治老年病、富貴病的骨干力量。
    
    早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唐祖宣在繁忙的臨床、行政、醫教工作之余,不斷總結經驗,撰寫學術論文,發表在《中醫雜志》、《中西醫結合》等醫學刊物上,共有100多篇。1985年,他與人合著的《脫疽》一書出版。1995年,唐祖宣與弟子們一起對行醫多年的學術理論進行系統整理,對多年來的施治理念、醫案、用藥,等分類規納。無數個不眠之夜里,他們青燈黃卷孜孜以求,青絲成白發,皓首窮經,歷經12年,他編著的《傷寒論闡微》、《金匱要略闡微》、《四肢血管病的研究與治療》、《中藥運用精華》、《老年病與延年益壽》、《醫案、醫話、醫論》統稱《唐祖宣六書》于2007年正試出版。2008年,《唐宜宣中國式養生》、《唐祖宣談中國古今名人養生》由新華出版社正式出版,兩個月后便售馨再版。衛生部原副部長余靖、中國中醫研究院資深研究員路志正分別為該書作序。中華醫學學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對此書的問世給以高度評價。他說:“本書并沒有僅僅滿足于‘故紙堆的資料羅列’,而是立足于創新,構建了自身獨特的價值體系,鮮明地提出了養生保健新理論、新方法。”他還說:“書中闡述的養生要旨很精辟,很欣賞唐祖宣提出的‘情志養生’的論述。此書的出版真是一件益在當今,功在后世的好事。”他還親自撰文在《中國老年報》上發表。唐祖宣把新書免費贈送給鄧州市的700多家“文化茶館”,以方便更多的人閱讀。除此之外,他還在一些雜志上開“新養生”專欄,在電視臺、廣播電臺開講座,向廣大觀眾宣講疾病防治、養生保健知識,引導觀眾健康生活的新理念,社會反響強烈!
    
    節假日,唐祖宣很少休息,平時,他要么在醫院,在實驗室里忙碌,要么在去鄉村調研的路上;晚上12點以前,他很少上床休息過,要么在辦公室研究病例,要么伏案書寫一篇論文,或一個新的議案。采訪結束后,唐祖宣馬上要起程去汶川地震災區,參加一個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疾控防治中心聯合發起的“災后流行病的防控與調研”的活動。身為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和優秀共產黨員的唐祖宣真的很忙。透過他忙碌的身影和他提交的400多份議案,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人民公仆的博大胸懷和那無邊的大愛!【原標題:從“學徒醫生”到關注民生的人大代表】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老人春秋》2009年7期 作者:陸靜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