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年69歲的唐祖宣是中華全國張仲景研究會理事,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周圍血管病專業委員會理事,中華全國中醫藥學會河南分會常務理事,他以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和對中醫藥事業的獨特貢獻,于1990年榮獲“河南省勞動模范”光榮稱號,并獲省“五一”勞動獎章;1991年開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1年和1997年兩次被遴選為全國名老中醫專家學術繼承指導老師。
談起張仲景和中醫藥文化,唐祖宣話語滔滔不絕。他說,張仲景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被歷代勞動人民和醫家稱為“醫圣”,他所著的《傷寒雜病論》被歷代推崇為經典著作,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貢獻。作為醫圣故里的南陽人,我們永遠不能忘記醫圣的無盡福蔭,永遠不辱醫圣故里的形象。多年來,我市在繼承中醫藥傳統文化、弘揚張仲景醫藥學術思想、發展中醫藥事業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自2002年以來連續成功舉辦張仲景醫藥科技文化節,海內外中醫藥界專家、學者聚首南陽,紀念醫圣張仲景的偉大功績,為傳承張仲景醫藥文化,推動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唐祖宣從醫50余年,積累了豐富的學術經驗,在診治周圍血管病上經驗獨到,研究成果曾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他撰寫學術論文數百篇,著書16部,數十次參加國際和國內學術會議。他言傳身教,啟迪后學,帶徒46人,現均已成為學術骨干。唐祖宣深有感觸地說,醫學實踐證明,中醫藥學不僅在歷史上曾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過重大貢獻,而且在現代醫學和生命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無論是從陰陽互動的平衡觀、腑臟經絡的整體觀、天人合一的生態觀、以人為本的生命觀、三因制宜的辯證觀對疾病的防控上,還是在人類生育、健康、衰老、疾病、死亡等生命現象全過程的科學認識方面,尤其是在提高人類生活質量、延長人類生存壽命,防治慢性病和老年病方面,對目前現代醫學病因不明、療效不佳的各種疑難雜病以及新型的高致病性傳染病,如非典型性肺炎(SARS)、禽流感甚至艾滋病,都顯示了中醫藥獨特的療效和顯著的優勢。
唐祖宣充滿信心地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后,越來越多的西方發達國家對東方醫學最具代表性的中醫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加大了研究力度,投入了大量的人員和研究經費,希望能從古老的中醫藥學中領悟到現代生命科學的真諦,尋求解決層出不窮的人類疾病的最佳方案。我們可以斷言,在未來后現代醫藥學發展時代,中醫藥不但不會消亡,反而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將繼續為人類的健康事業作出重要貢獻,而且中外醫學界有識之士尤其是從事邊緣科學研究的科學家們已基本達成共識,中醫藥所代表的先進的生命觀和科學的醫學方法論將引領世界未來醫學生命科學的發展方向。傳承醫圣張仲景醫學思想,弘揚傳統中醫藥文化,我們南陽責無旁貸!【原標題:弘揚仲景醫藥文化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