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為沈克明先生的近照
春風帶著泥土的香氣拂面吹來,那是從鄉下迤邐而至的民風,是沈克明飽含鄉土氣息的風俗畫。覽之眼前,閱之在目,似對游子深情的呼喚,不覺打動了我這顆漂泊多年的心。水墨微熏處,心斂春意出。沈克明則似一位面朝大海悟道垂釣生活的智性禪者,釣出來一縷縷哲詩禪意,一簇簇生活的情趣,一串串對鄉村生活的感思。
沈克明是一位卓有成績的青年畫家,他出生于太行山下豫北地區博愛縣農村,深深眷戀著這片生養之地,在長期的藝術創作實踐中,廣涉博獵中外藝術的豐厚滋養,并察身邊景,道身邊事,言心中情,以熟稔活絡的故鄉風土人情為創作母體,捕捉到生活中熟悉而感人的特定場面,對之進行藝術的加工與提煉,并賦予其深刻豐盈的思想內涵,繪出了“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筆下所無”的風俗畫長卷,如一幅反映當代農村生活的《清明上河圖》,場面壯闊,人物生動,情趣盎然,把當代人的審美意識與濃郁的鄉土氣息熔為一爐,洋溢著通俗質樸的民間審美韻味,風格鮮明,雅俗共賞。
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藝術家總是在以各自獨特的藝術性語言來表達著各自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悟,以及對美好感情的抒發與憧憬。被稱為農民畫家的19世紀法國著名現實主義藝術大師米勒曾經說過:“我生為農民,也將為農民死。我表現自己所見所感的東西……”沈克明深受米勒影響,在創作中有意識地把自己的靈魂與丹青深深溶入到深愛著的農村生活中,所感所寐,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并將其數十年來所觀察、體驗,感悟到的農民的勞動生活、人際交往、活動場景進行適時提煉與升華,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形成豐凝厚重的史詩般畫面語言,生動傳神地展示出當代農民對待生活的態度,變革時代的精神風貌,收到“欸乃聲中別有春”的效果,同時也顯示了他統馭大場面生活場景的游刃有余的藝術潛能。在其作品中如《盛世祥和》、《華夏長壽圖》等均是深入生活,謳歌時代的藝術結晶,在社會上產生了極其強烈的反響。
沈克明的畫除表現農村生活風俗之外,亦有其純美的情思意緒盈溢水墨之間,寄抒物象錯落之境。他的畫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力求有所探索,在工筆的基礎上進行意象造型,吸取了民間年畫獨特強烈的形式感,追求傳神、寫意與抒情的“意象表現”,體現了我們民族自古以來偏重意象的審美追求。同時,他也在借助于現代美學構成手法,作一些藝術交叉探索,以觸摸精神與藝術潛在的美的實質。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示生活以美者,必然得到生活以美好的饋贈。沈克明以他獨特的藝術性語言裝點了人們的精神生活,征服了無數熱愛其書畫藝術者的心。在此,筆者謹祝他早日結出更豐碩的成果,創作出更多更精彩的藝術畫卷。
上圖為沈克明在為美院學生講授國畫創作
【沈克明藝術檔案】
沈克明:男,1962年出生于河南博愛,畢業于河南大學美術系,1999年結業于文化部重彩畫高研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協河南創作中心創作主任,中國藝術創作院人物畫創作院副院長,北京東方大學,廣西師范大學特聘教授,河南省書畫院特聘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
作品多次入選文化部,中國美協舉辦的全國、全軍及國際性美展,并獲“中亨杯”全國書畫大展金獎,第一屆“愛我中華”拿國中國畫、油畫作品大展金獎,“交通杯”全國書畫大賽一等獎,“世界華人書畫展”銀獎,全國青年國畫大展二等獎,文化部第十三屆全國“群星獎”優秀作品獎等十幾個國家級重要獎項,分別入選第三屆,第五屆全國體育美展,紀念建黨八十周年全國美展,建軍七十周年,八十周年全國美展,紀念抗戰勝利六十周年全國美展,中國美協第十四次新人新作展,百家金陵中國畫展等。1999年被中國文聯評為“中國百杰畫家”,2002年國家人事部授予“當代中國畫杰出人才”稱號,2003年獲全國書畫院作品展“徐悲鴻美術獎”、河南省首屆“五四文藝獎”金獎,河南省“群星獎”美術作品金獎。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中國新聞社、香港《大公報》、《美術》雜志、《國畫家》、《今日中國》、《名人世界》等媒體均作評論和報道,作品被國內外多家藝術機構和個人廣為收藏,其作品《竹林七賢》曾被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選用播出。
專著出版的有:《中國當代著名家個案研究·沈克明重彩人物》(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國畫參考臨習摹拓叢書·工筆線描牡丹》(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國工筆畫精作選·牡丹》(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國牡丹畫技法大會·新工筆牡丹畫法》(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白描梅花表現技法》(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名家工筆畫四君子·沈克明畫梅》(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沈克明國畫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