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尋友護師輕仕宦 江西詩派主章泉——江西詩派殿軍趙蕃

2013/8/21 11:24:26 點擊數: 【字體:

    提要:   趙蕃,上饒玉山人,南宋江西詩派主盟人物,與韓淲齊名,時稱“上饒二泉”。曾兩度授官不赴,但為尋師訪友,赴吉安任一小吏。中年追隨其師劉清之,在衡水安仁任酒庫監,劉清之被罷免,旋即辭官,奉師還鄉。后絕意仕途,歸隱玉山,建章泉宅院,有辛棄疾瓢泉逸居氣象。

    趙蕃,字昌父,號章泉,生于 1143年,是南宋中期著名詩人,他和當時居住在上饒的韓淲 (號澗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齊名,號稱“上饒二泉”,同為江西詩派的殿軍人物。當時著名學者、弋陽人謝枋得曾提到,江西詩派傳至“二泉”,隆昌極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詩派的氣脈也因此而斷絕,風華不再。

    一、太和初識楊萬里

    提到趙蕃號章泉的來歷,必須從他的曾祖趙暘說起。趙氏家族最早應為杭州人,后由杭州遷到河南汴京,又由汴京遷到鄭州,故世居東里。其曾祖趙暘,于宋欽宗紹圣元年(公元 1094)進士,累官直龍圖閣,以提點坑冶鑄錢行提舉江州(今九江)太平觀。大約在宋欽宗靖康初年(公元 1126)左右渡江,寄寓玉山智門寺,自此以后便在玉山定居下來。趙蕃的父親去世后,葬在玉山之章泉。章泉本章氏所居,后趙蕃也索性把家遷到這里,并以章泉為號,章泉的名聲便開始大起來了。著名的江湖派詩人戴復古有詩云:

    茲山自開辟,有此一泓泉。

    姓自章而立,名因趙以傳。

    戴復古的意思是說,這泉本姓章,因趙蕃的緣故而得以傳名。

        宋代的科舉制度非常發達,不少平民子弟靠真才實學考取了科第,如玉山早于趙蕃的另一歷史人物汪應辰便是典型。但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在宋代數量眾多的官僚當中,大部分并非來自科舉考試,而是來自官員子弟,即所謂的蔭補。理論上科舉制度與蔭補制度是冰炭不融的,然而在宋代它們卻相輔相成,和諧共存。所謂蔭補就是官員子弟可以依據其父祖輩的官職高低謀取相應的職位。趙蕃就是以其曾祖父趙暘 致仕,恩補州文學一職,并調浮梁(今景德鎮)尉和連江(今福建連江,離福州不遠)主簿,這兩地他卻沒有赴任。不久后當朝廷再次任命他為太和縣(今江西泰和縣)主簿時,趙蕃卻欣然接受并很快上任了。原因是,當時被稱為南宋四大家的著名詩人楊萬里正好在家。

     吉水和太和同屬于吉州(今江西吉安);吉州治所廬陵(今吉安市),便是北宋文壇泰斗歐陽修的故里,那是文化昌明之地,正好處于吉水和太和的中間。江南西路最大的河流也是長江四大支流之一的贛江,象一條紅線把三地連在一起,吉水距太和的水路不過百余里,趙蕃便于拜訪楊萬里,且從太和到吉水正好是順流而下,頃刻即到。后來,楊萬里被派往廣東五羊任職。楊到任所必須途經太和,且多在太和之地逗留,故趙蕃與他的交往非但沒有終止,反而日益篤實。他們詩作亦唱和不斷。趙蕃在太和任主簿,但雅有山林之思,居官清苦,并自題齋名曰“思隱”。為此,楊萬里有《題太和主簿趙昌甫思隱堂》詩云:

    西昌主簿如禪僧,日餐秋菊嚼春冰。

    西昌官舍如佛屋,一物也無惟有竹。

    俸錢三月不曾支,竹陰過午未晨炊。

    大兒叫怒小兒啼,乃翁對竹方哦詩。

    詩人與竹一樣瘦,詩句與竹一樣秀。

    故山蒼玉搖綠云,月梢風葉最閑身。

    勸渠未要先思隱,且與西昌作好春。

    楊萬里的詩向來舉重若輕,出默詼諧,這首詩也不例外。詩中提到趙蕃居官清苦,室無一物,開支節省常常是到了中午還未吃早飯,餓得兩個兒子大哭小叫,而他自己卻正逍遙竹林,對竹吟詩。詩的結尾楊萬里勸誡趙蕃不要著急思隱,且留在西昌(太和)好好干一番事業。

    二、護師歸里行義舉

    太和對于趙蕃的回憶因為楊萬里而變得美好。但此后他被派往湖南辰州(今阮陵)任司理參軍,卻為了老百姓的減賦而與郡守發生了爭執,得罪了郡守,并因此被罷回家。大家都認為趙蕃的被罷乃因過于正直的緣故。

    趙蕃以前曾拜理學家劉清之為師。劉清之,字子澄,學者稱靜春先生,登紹興進士,他的學問得到汪應辰、周必大、楊萬里、李燾的推重。據《衡州府志》記載,他于淳熙十三(公元 1186)年出知湖南衡州頗有政聲。初到衡州的時候,他發現衡州的現實比想象的要糟糕得多, 地方財政極為拮據。經他勵精圖治,衡州的面貌有了很大改觀,郡庫中的財富日漸充裕,百姓的生活不斷得到改善。他作有《論民書》一篇,在郡治之內廣為散布,推行教化,倡導向善之風,這一舉措使使當地訟獄大幅下降。同時又為振興士風,增筑臨蒸精舍,主張治人必先治心、治身、治家。又曾作朱陵道院,祀唐代的張九齡、韓愈,宋代的寇準、周敦頤、胡安國于左,死于氣節者晉太守劉翼、宋內史王應之于右。用今天的話說,劉清之治衡州,一方面注重物質文明建設,另一方面又注重精神文明建設,尤其是后者,他幾乎把衡州作為他理學思想得以推行的實踐基地。

    淳熙 14年(公元 1187),趙蕃已 44歲,決心前往衡州,繼續師從劉清之完成以前未競的學業,為此他主動謀求到衡州所轄安仁縣做個小小的“酒庫監”。當他于 12月千里迢迢從玉山奔赴湖南衡州時,恰好劉清之因得罪朝廷派來的使者而被罷官。趙蕃當即決定把“酒庫監”辭去,陪著老師劉清之返回故里。趙蕃的這個行為,在當時和后來產生很大的影響,劉克莊有詩云:

    郁壘鐘馗尚改更,青云變幻幾公卿。

    人間止有章泉叟,撲斷衡山了一生。

    趙蕃自辭安仁酒庫監以后,凡有朝廷任命,皆堅辭不赴,這就是劉克莊所謂“撲斷衡山了一生”。衡山之行成為他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從此之后便一直在玉山章泉過著自由自在的隱居生活。宋末理學宗師真德秀對趙蕃辭官而護師劉清之歸里的義舉感慨萬分:“師友之際如此,肯負國乎!”不錯的,趙蕃生性寬平,與人樂易,但大節所在,則莫能奪之。周必大與趙蕃有很深的交情,周必大仕漸通顯,趙蕃寄之詩曰:“公如在廊廟,我亦遂簞瓢”,表達到了和周必大不同的人生選擇及生活意趣。后周必大入朝為相,多次推薦趙蕃,他都堅決推辭,世人普遍認為趙蕃沒有食言。真德秀為禮部侍郎也曾上奏推薦趙蕃,論及其大節時說:“海內聞風,孰不欽嘆!”

 三、聞道朱子登高節

    《宋史·趙蕃傳》云:“蕃年五十,猶問學于朱熹。”據 束景南先生考證,趙蕃初識朱熹應在淳熙 2年(公元 1175),當時趙蕃 33歲。之后,他與朱熹一直保持良好的關系。淳熙 8年(公元 1181年)正月,朱熹在南康軍任上,因天氣長久干旱,他制定了得力的賑荒措施,被人稱頌,被譽為大江南北荒政第一。為此,趙蕃連作《春雪》 4首,頌揚朱熹。有感于其它官吏常常借賑災之機,欺上瞞下,大發國難之財,趙蕃如此評價朱熹:

    孰謂皆如此?其間盍有賢。

    大江分左右,萬口說朱錢。

    他在詩末自注云:朱、錢“謂南康朱熹 元晦使君,江西錢佃仲耕運使”。

    同年 11月,朱熹赴行在(臨安)奏事。這時,趙蕃正在太和曰朱熹自臨安歸閩途徑玉山,與徐文卿、段鈞、趙成父(趙蕃之弟)等同游玉山之南山,成為玉山學界的一件盛事,其后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上饒之窗 2009-07-29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元好問與金代詩歌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兔袼拙W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