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歐陽修寫墓志銘

2013/2/23 14:10:53 點擊數: 【字體:

  
   
    中國古人特別重視蓋棺論定,唐宋以后撰寫墓志成風。墓志上全是好話,隱惡揚善,錦上添花,以假亂真,有的甚至與事實南轅北轍,孝子賢孫們看了當然很舒服,祖上有德,自己有光,但對歷史真相卻完全是一種歪曲與褻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誰作墓志堅持說真話就很容易得罪人,甚至弄出很大的矛盾來,歐陽修至少有幾次碰上這樣的麻煩。

    一次是為老朋友尹師魯寫墓志銘。歐陽修寫得相當簡明扼要,而且講求用詞分寸,結果死者家屬大為不滿,最后干脆不用他的文稿,另請人重寫一篇。對此,歐陽修專門寫了一篇《論尹師魯墓志》,解釋他為什么要那樣撰寫。尹氏之子希望墓志中寫上其父是最早開始寫古文的先驅,在反對腐朽駢體文方面有巨大貢獻。而歐陽修認為不能這樣寫,他說:“若作古文自師魯始,則前有穆修、鄭條輩,及有大宋先達甚多,不敢斷自師魯始也。偶儷之文,茍合于理,未必為非,故不是此而非也。”歐陽公強調寫墓志銘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能隨便拔高。他指出,對尹師魯的評價已經足夠了,不能再高。至于墓志銘寫得簡短的問題,歐陽修為自己辯護說,死者生前歷來提倡“簡而有法”的文字,用簡潔的文筆為尹師魯寫墓志銘恰恰表達了對死者文風的尊重。

    另一次麻煩是為范仲淹寫《神道碑》。范氏是當時政治上的風云人物,也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為這樣一個比較復雜的人物作蓋棺之論定,難度顯然較大,像歐陽公這樣的大才,前后磨了一年多時間才完稿。而范氏家人不但對歐文不滿意,反映還很強烈,擅自作了若干處修改。歐陽修大怒,嚴正聲明那份經別人修改過的文稿“非吾文也”。原稿中有一段被刪除,歐公憤怒地問道:“此事所目擊,公等少年,何從知之?”最后鬧得不歡而散。

    后來又有一位大官去世,其子請歐陽修作墓志銘,他就不大肯動手,希望另請高明,他說自己為此碰到幾次麻煩,沉痛地得出一個結論:“朋友、門生、故吏與孝子用心常異”,自己的文章“有意于傳久”,“恐難滿孝子之意”。

    “有意于傳久”就是對歷史負責。了解到歐陽修寫墓志銘堅持說真話、不肯說假話這一段歷史,更增添了對這位先賢的敬重。我輩系歷史唯物主義者,自延安時代就提倡“實事求是”,但我輩寫墓志銘能像歐公一樣“秉實辦事”嗎?隨著年齡的增長,墓地去過多次,或送領導,或送同事,或送長輩,或送親友,墓志銘看過不少,總體感覺是,文采不多,好話不少,言過其實之詞甚多,像這樣定論,好像個個都達到了雷鋒、焦裕祿同志的境界。有人說“死者為大”,有人說“對死者要寬容,人都死了,多說點好話沒關系”。我倒不這樣看。人死了,事實沒有死,原則沒有死,真理沒有死,對一個人的評價,即使他離開了人世,也不能搞什么優惠政策、特殊照顧和表彰獎勵,因為對死者的評價,關系到活著的人怎么清醒地理智地活下去。正確的要加以肯定,錯誤的要不加回避,是非分明,這樣才能有益于社會,有益于事業,有益于子孫。魯迅先生病重時表示,他不需要任何人的寬恕,同時他對不應當寬恕的“一個也不寬恕”。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之所以對死者加以不實事求是的評價,有意加以美化和拔高,也許是因為他們有愧于死者,想從對死者的高度評價中減少一些愧疚,獲得一些平衡,尋求一些安慰。其實這樣做是于事無補的,唯有在日后總結經驗教訓,彌補自己的過失,才是正道。

    其實,不僅僅是為死者寫墓志銘,就是對活人作評價,我們同樣要有實事求是的精神,因為一些人權重、位高、勢大,就對他們竭盡溢美之詞,這樣做是有違人格尊嚴的。當今社會,財富快速增長,一些人的精神素質不但沒有同步提升,反而有所下滑,尤其表現在弄虛作假上,此時此刻,重溫一下歐陽修寫墓志銘的史實,是有必要的。【原標題:歐陽修寫墓志銘】

    來源:《學習時報》   時間:2012年04月30日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