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管仲:中國市場經濟思想的鼻祖

2012/5/10 18:06:57 點擊數: 【字體:

管仲:中國市場經濟思想的鼻祖
管仲畫像
管仲:中國市場經濟思想的鼻祖
管仲紀念館
    

    □ 本報記者 郭爐 本報通訊員 姜健  王偉燕

    提起齊魯文化,人們首先想起的往往是最有影響的儒家文化。其實,多年來大家忽視了齊魯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那就是發端于2600多年前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的市場經濟思想。

    鹽鐵國有化影響千年

    齊國財力之富,富在資產國有化和壟斷經營上。

    齊桓公問管仲富國之策,并建議對房屋樓臺、樹木、六畜、人口征稅,管仲一一否定之后,鄭重提出了自己的富國策:“唯官山海為可耳”。管仲由此首次在中國歷史上提出了鹽鐵專賣制度。

    “官海”即齊國政府明確規定食鹽屬于國有,但在生產上實行官督民產,規定百姓在特定時間、特定地域煮鹽;最后齊國政府設置鹽官,統一收購、統一運輸、統一銷售。“ 官山”與此類似,國家把鐵礦開采交給百姓承包,并根據產值按三七比例分取利潤。

   《管子·海王》記載,“官山海”讓財富迅速積累到齊國君主手中,為桓公霸業奠定了堅實的財政基礎。僅食鹽專賣一項,管仲為齊桓公算了一筆賬:一個具有萬輛兵車的大國,1000萬的總人口中應納稅的人約100萬,每人每月征收30錢,一個月也就3000萬錢;但只要每升鹽加價2錢,因為食鹽銷售嚴格按照戶籍實行“計口售鹽”,每月即可多得6000萬錢,遠超過每月30錢高額人頭稅帶來的收入。

    簡單的橫征暴斂容易激起民變。“官山海”表面上并沒有直接征稅,不會引起人民的任何抱怨,達到“見予之形,不見奪之理”,是很高明的國家財政方式。

     “官山海”在管仲之后備受各朝重視,特別是宋元明清這千余年間,鹽課收入成為朝廷僅次于田賦的第二大財政來源。

    管仲的鹽鐵專賣思想傳承至今,影響深遠,成為春秋以后長達兩千余年的中國食鹽專賣制度的濫觴,后世因此尊管仲為“鹽宗”。

    最早倡導專業分工

    齊國制造業之發達,我國第一部有關制造科技的著作《考工記》可以為證,該書主要記載的就是齊國手工業作坊的生產情況。

    管仲富國策之二正是齊國制造業賴以興旺發達的“專業分工”制度!豆茏·小匡》中管仲與齊桓***于“四民分業”的一段問答開創了我國思想史上社會分工理論的先河,也奠定了齊國爭霸春秋的國力基礎,為中國封建社會一直沿用。管仲將齊國人民劃分為士、農、工、商四類,明確規定,四者分類集中居住,世代承襲自己的本職且不能自由遷徙。

    分工可以提高效率,世襲可以積累經驗。人民一經分工,則士農工商分別“ 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

    這就是說,同行業的人聚集一起,彼此易于交流生產經驗,提高技術水平。以齊國的絲綢為例,我國最早出現的絲織中心,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的臨淄。當時,齊國生產的“冰紈、綺繡、純麗”等高檔絲織品,不僅國內供給充分,還大量暢銷到周邊各國,乃至“天下之人冠帶衣履皆仰齊地”。

    對分工帶來的貧富差別,管仲特別關注,特意制定頒布多項抑富扶貧措施,其中包括下令不準富豪之家從事手工編織和種菜之類的工作,以確保此類從業者穩定的收入來源不受沖擊。

    優惠政策刺激商貿

    管仲富國策之三,當推重視國際貿易和商業流通。

    齊國是最早進行對外開放的國家,管仲在吸引外商方面做足了文章,極具特色。

    “征于關者,勿征于市;征于市者,勿征于關”,可見齊國當時不重復征稅;稅率則低至“五十而取一”、“關賦百取一”;甚至在某個時期,對某些商品干脆免稅,《管子·霸形》所載“關幾而不征,市書而不賦”,意思就是關卡只檢查而不收稅、市場只登記而不收稅。

    除在稅收上讓利于外商,齊國還以人為本,處處優待外商,承諾凡不按照規定對外商服務的官員,將受到法律的懲處,與當今我國各地注重招商引資簡直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趣的是,管仲將外商貨物多寡與服務檔次相掛鉤,從而激勵外商增加貿易量!豆茏·輕重乙》記載:“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芻菽,五乘者有伍養。”這就是說,拉一車貨到齊國的外商免費提供飲食;拉三車貨到齊國的外商另外免費提供馬的飼料;拉五車貨到齊國的外商則由政府專門配備可以自由調遣的人員。諸如此類的規定,對吸引外商來齊國貿易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中贊譽齊國“冠帶衣履天下”,由此可見齊國商貿流通之發達。

    奢侈消費拉動內需

    拉動內需是當前中國應對經濟危機的重要宏觀經濟政策。然而,早在春秋時期,管仲就對拉動宏觀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頗為重視,這可列為其富國策之四。

    管仲任齊國相國時,居所富麗堂皇極盡奢華。但司馬遷著《管晏列傳》時卻說,盡管管仲比國君都富裕,生活標準也超過了他的行政級別,齊國人民卻不認為管仲奢侈。

    究其根本,在于管仲倡導的奢侈消費觀念。管仲奢侈的生活不過是他身體力行為實踐自己的理念做出表率罷了。

   《管子·乘馬數》有“故修宮室臺榭,非麗其樂也,以平國策也”的語句,由此可見,管仲認為修筑華麗的臺榭樓閣是調整經濟的一項對策!豆茏·事語》中“非高其臺榭,美其宮室,則郡材不散”的意思是指,不建筑高臺亭榭,各種木材就沒有銷路!豆茏·侈靡》篇更是將管仲的奢侈消費論推到極致,他建議“雞蛋要在上面畫上圖案再煮了吃,柴火要先雕成美麗的藝術品再用以燒火”。

    實際上,管仲對消費問題有不同于傳統節儉觀點的獨到分析。他的真實主張是奢儉并重,即不一味強調節用,也明確提出“高消費”的主體是君主、統治階級上層和巨商富賈。以現代觀點看來,管仲所倡導的奢侈消費,只是讓“富者散資于民”的一種手段,根本目的還是以消費促生產。

    調控妙用“無形之手”

    齊國西部某年因澇災發生饑荒,糧食短缺,糧價上漲,每釜達百錢;而齊國東部又因豐收而谷賤,每釜僅十錢。

    兩地價格不同,管仲據此建議桓公向全體國民每人征收三十錢的稅,但要換算成當地的糧食繳納。

    這樣,東部齊民要繳三釜,而西部齊民只繳三分之一釜,東部的糧食就大量集中到了齊國政府手里。政府將糧食平價散售于齊西之后,齊東因有國家的大量收儲,糧價上揚,解決了糧賤傷農之害;而齊西又因有國家的平價糧食售賣,最終使“齊西之民饑者得食,寒者得衣”。

    由此可見,早在公元前七世紀的春秋時期,中國就出現了“政府管制下的市場經濟”模式。管仲深明“用價格配置資源”這個市場經濟的關鍵,巧妙地利用“價格”完成了一次事關社稷并頗為棘手的宏觀調控。

    一個平穩的宏觀經濟奠定齊國富國強兵的基礎,管仲富國策之五可總結為將國家宏觀政策與市場價格巧妙結合的宏觀調控藝術。

    經濟戰降服鄰國

   
魯梁兩國的老百姓喜歡織一種既厚又平滑的綢子“綈”。管仲就勸說齊桓公穿綈,并命令大臣穿綈,如此引領百姓也都穿綈,于是齊國的綈價格大漲!

    魯梁兩國的國君見有利可圖,就要求舉國織綈。所有百姓都織綈,農業生產因此荒棄。

    一年之后,管仲見時機成熟就勸齊桓公改穿帛,命令舉國不許穿綈,同時閉關鎖國,既不許進口綈也不許出口糧食給魯梁兩國。

    魯梁兩國很快鬧起饑荒,有錢買不到糧,農業荒棄已久短時間難以恢復,饑餓難耐的國民十之有六歸順齊國。

    短短三年,管仲通過經濟戰降服了魯梁兩個國家,這就是管仲“服帛降魯梁”的故事。如是還有買鹿制楚、買狐降代等。

    上至君王,下至黎民,舉國設“局”,管仲“經濟戰”運用之妙可謂之其富國策之六。

    管仲以市場經濟思想為依托而運籌帷幄的經濟戰可謂勝得漂亮。雖然當今專家多以《輕重》諸篇作于西漢,真偽有待考證,但仔細研讀《管子·輕重戊》中記錄的經濟戰精彩案例,對思考現代國際貿易中的國家經濟安全問題仍然大有裨益!驹瓨祟}:管仲:中國市場經濟思想的鼻祖】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郭爐  時間:2010-01-27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