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父親逼他從文他卻好習武
趙匡胤的父親名叫趙弘殷,是一名歷經(jīng)后晉、后漢、后周三朝的驍勇將軍,常年征戰(zhàn)在外。傳說公元927年3月21日,趙弘殷的妻子杜氏臨盆難產(chǎn),就在眾人束手無策時奇跡發(fā)生了,只聽“哇”地一聲,嬰兒落地,頓時紅光滿屋,紫氣繞梁,嬰兒渾身閃著金光,散發(fā)出陣陣異香。杜氏曾經(jīng)生育過一男一女,但都不幸夭折了,這次中年得子還天現(xiàn)瑞象,夫妻二人分外高興。由于孩子出生時飄出陣陣異香,杜氏便給他起了個小名叫“香孩兒”。趙弘殷則給孩子取大名為匡胤,這個名字很有寓意,“匡”為方正、扶助,“胤”是后代的意思。
趙匡胤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二。只可惜老大匡濟和老五匡贊都早逝,只剩下三弟光義(原名“匡義”,趙匡胤稱帝后,因避諱改“光義”)和四弟匡美。而對于這個有奇特香味的老二,趙弘殷最為看重。所以雖然出身將門,又是個戰(zhàn)患不止的年代,父親從不帶他上戰(zhàn)場,而是專門給他請了教書先生,希望趙匡胤能老老實實從文。只可惜兒子偏偏遺傳了他的習武天分,不安心讀書,就好騎馬射箭、練些拳腳功夫。
有一次,鄰居小孩牽來一匹烈馬,向趙匡胤挑釁:“你不是說你很厲害嗎,那你敢不敢騎這馬?”
趙匡胤騎馬水平相當一般,他知道這是人家故意激他呢。哈哈一笑拉過韁繩,接過馬鞭,翻身上馬。這馬沒人騎過,一下發(fā)起了性子,往城門飛奔而去,眼看就要撞上城門了,只見他一個空翻先從馬上跌了下來,又一個翻身穩(wěn)穩(wěn)地騎在馬背上,舉起馬鞭在馬頭上一敲,烈馬竟乖乖轉(zhuǎn)身回來了?此踩粺o恙,前來觀看的小伙伴們都大吃一驚。
見趙匡胤是塊習武的材料,父親不得不給他請來了武師,在師傅的調(diào)教下,小小年紀練就了一身好武藝。
流浪兩年,遇到高僧指明路
趙匡胤從小就很狂,他總說:“練就一身好武功,將來我要南征北伐,建立功業(yè)。”他狂妄是因為自己確實有習武方面的天分,更因為他內(nèi)心的雄心壯志。從小看著父親在外打仗,他也夢想著有一天能穿上盔甲、奮戰(zhàn)沙場。但在他出生后的十幾年里,朝代更迭,趙家逐漸衰落,趙弘殷不想再讓兒子走他的后路。為了打消兒子的這個念頭,在他剛滿18歲時便給他娶了老婆,讓他老實過日子。但趙匡胤本就為戰(zhàn)爭而生,21歲時他還是辭別了父母和成婚三年的妻子走了。
去哪呢?天下之大他竟沒了方向,拿著為數(shù)不多的盤纏一路南下。趙家顯赫一時他曾經(jīng)是有錢人家的公子哥,現(xiàn)在家族敗落,他窮困潦倒,這種變化讓他嘗盡了白眼和冷遇。父親曾經(jīng)的同僚不待見他,把他當成乞丐轟走了,郁悶不已的趙匡胤拿著錢去賭博,又被當?shù)氐暮谏鐣唇僖豢眨_始四處流浪,成了個名副其實的流浪漢……
走著走著,他稀里糊涂走到襄陽一家寺廟,遇到了一個和尚,從此他的命運開始改變。老和尚飽經(jīng)風霜、閱人無數(shù),見趙匡胤雖一副流浪漢裝束卻難掩英偉之氣,將來必成大器,便給他指了條明路:“目前南方相對穩(wěn)定,北方卻戰(zhàn)亂頻仍,你應(yīng)該往北方走,那里才是你的用武之地。”和尚還把自己的一頭驢送給了他,助他北上。
遇到后漢大將郭威時,趙匡胤23歲,在郭威給他的戰(zhàn)場上,他的才華和多年的抱負得到施展。之后,他跟著郭威發(fā)動兵變建立后周,郭威成為周太祖。郭威去世后,養(yǎng)子柴榮繼位成為周世宗,趙匡胤一直守護在旁。隨著官位步步爬升,這些年他積累了自己的人脈,當上節(jié)度使掌握軍政大權(quán)的趙匡胤有了更大膽的夢想:他要當皇帝!這時周世宗去世,年幼的恭帝柴宗訓繼位,天時地利人和一切具備,只等一場策劃已久的兵變上演。
時間:顯德七年(960年)春節(jié)。地點:陳橋。人物:醉意蒙眬的趙匡胤。事件:清晨醒來被眾將士黃袍加身,三呼“萬歲”登上皇位。改國號為“宋”,定都汴京(河南開封),史稱“宋太祖”。
杯酒釋兵權(quán)其實是“腐敗交換”
“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鼾睡”,這句耳熟能詳?shù)脑捚鋵嵆鲎在w匡胤之口,這里的他人不僅指當時的南唐政權(quán),還有他身邊的武將們。曾經(jīng)為增強自己的實力,他與石守信、李繼勛、劉守忠等大將結(jié)交為“義社十兄弟”,在他們的幫助下他才能黃袍加身當上皇帝。但趙匡胤也怕,這些兄弟權(quán)力太大了,有一天也會故伎重演,他得想個辦法把這些隱患去掉。在這件事情上,他不像其他皇帝那么直接那么殘忍,而是上演了一出好戲。
這出好戲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quán)”。眾人都說趙匡胤這招很高明,但也有專家透過事情看本質(zhì) 。在這里,我們引用作家丁守衛(wèi)《 讀不懂的兩宋》一書中的觀點:從某種意義上說,“杯酒釋兵權(quán)”不啻是趙匡胤給整個武將集團頒發(fā)了一張“腐敗許可證 ”。由于有了皇帝親自頒發(fā)的這張“腐敗許可證”為庇護,從那之后,武將們都“理直氣壯”地進行腐敗。據(jù)史料記載 ,太祖的武將們幾乎清一色的都是些貪財好色之徒。例如:石守信“累任節(jié)鎮(zhèn),專務(wù)聚斂,積財巨萬”;王全斌“破蜀日,奪民家子女玉帛”,縱兵大掠蜀中;王仁贍破蜀之日,“納李廷珪妓女,開豐德庫取金寶”。最過分的有個名叫王繼勛的武將,是個食人魔王,竟然將奴婢的肉一片片割下讓自己取樂,趙匡胤也只是小懲大誡而已。所以,“杯酒釋兵權(quán)”不過是“以腐敗換兵權(quán)”罷了,只是后來才發(fā)現(xiàn)這代價太大。
除了這個觀點,多年之后喜歡研究宋史的人對正史提出質(zhì)疑,這出“杯酒釋兵權(quán)”或許是子虛烏有的!對于這個觀點的論證記者就不一一論證了,對歷史,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多說并存也未嘗不可。
發(fā)明長翅帽防官員交頭接耳
提到宋朝,平度市原文化館副館長、民間文學學會會長陳傳瑜說:“雖然趙匡胤是武將出身,但他卻選擇了‘文官治國’。宋朝時,沒有殺過一個文官,文官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在這種思想指導下,趙匡胤建設(shè)的宋朝也成為歷史上漢人統(tǒng)治下最繁盛的朝代。”
用“文人治國”就得能忍受這些文人的各種想法,私底下趙匡胤怎么都能忍,但一上朝這些文人們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話,讓他心里極為不爽。比如他一臉莊重地端坐在龍椅上,認真地聽大臣的奏報,可沒多久,這個莊嚴、肅穆的氛圍就沒了,朝堂下幾位大臣開始交頭接耳說話,總不能次次都靠他發(fā)火來制止吧?于是這位粗中有細的皇帝又開始不按常規(guī)出牌了。既然不能總批評,也就讓你們說不成。他給官員們發(fā)明了一種新型官帽,與之前官帽不一樣的是,這帽子后面還橫著一根又平又長的翅,戴著它走起路來晃晃悠悠,雖然看起來有點“畫蛇添足”,樣子也很搞笑,但卻達到了趙匡胤的目的,有了這根長翅的阻礙,別說說話了,就連靠近都難 ,文人們只能乖乖站著,朝堂上亂說話的不良風氣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這帽子學名叫“展角”(平角)幞頭,俗稱“長翅帽”,屬于趙匡胤的小發(fā)明。
話說到這,在趙匡胤的帶領(lǐng)下,宋朝也成為歷史上創(chuàng)新發(fā)明最多的朝代,科技成果輝煌一時。令中華民族引以為豪的“四大發(fā)明”(指南針、火藥、印刷術(shù)、造紙),除指南針外,其他三項都是在大宋朝出現(xiàn)的。
燭影斧聲,死因至今是謎
這世上解不開的謎題太多了,趙匡胤從一個流浪漢黃袍加身成為宋太祖,在他的治理下,宋朝蒸蒸日上,但在生死面前誰都無可奈何。公元 976年農(nóng)歷十一月十四日晚上,宮中突然傳出消息,宋太祖駕崩,時年50歲。他怎么死的?《宋史·太祖本紀》上只說了兩句話:一句是“帝崩于萬歲殿,年五十”;一句是“受命于杜太后,傳位于太宗”,具體死因只字未提。所有謎團都集中在那個晚上,“燭影斧聲”下究竟發(fā)生了什么?
根據(jù)歷史記載,那天晚上下起了大雪,趙匡胤召自己的兄弟趙光義入宮,在萬歲殿對酌,幾杯酒之后,趙光義讓宮女、太監(jiān)全都退下,只留下兄弟二人。守候在外面的人遠遠望去,燭光搖曳、人影散亂,猛然間看見趙匡胤舉起了玉斧好像在斫雪,嘴里還大叫:“好做!好做!”,之后便傳來了鼾聲。直到五更時分,里面?zhèn)鞒鱿ⅲ黑w匡胤死了!之后趙光義繼承皇位。之所以將皇位傳給兄弟,是因為,母親杜太后臨終前曾指示,讓趙匡胤死后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兄弟趙光義,史稱“金匱之盟”。
“金匱之盟”在趙匡胤死后五年才被拿出來,是真是假不得而知,趙匡胤是死于現(xiàn)代人分析的高血壓還是死于非命,也無從考證,這宗宋朝懸案最后只留下“燭影斧聲”四個字,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不過在187年之后,趙光義的后裔宋高宗因失去生育能力,無奈將皇位傳給了宋太祖趙匡胤的子孫,這應(yīng)該也算是一種償還吧。
這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的故事,傳奇一生在他50歲時戛然而止。那他跟咱青島到底有什么關(guān)系呢?在平度市的好幾個地方,關(guān)于他的故事至今被人津津樂道。【原標題:趙匡胤杯酒釋兵權(quán)之后武將個個貪財好色】
來源:城市信報 作者: 宮巖 時間:2013年0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