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將楊業及楊家將
2012/5/8 15:46:1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楊家將的故事婦孺皆知,宋朝即已如此。歐陽修就這樣說過:“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兒野豎,皆能道之。”(《歐陽文忠公文集》卷二九《供備庫副使楊君墓志銘》)宋元以來的小說、戲劇紛呈迭出,僅據清代《昭代簫韶》一書所列,有關楊家將的戲就有360出之多。小說、戲劇自有其可觀處,但演繹的成分也是相當多的。藝術形象與真實之楊家將相距有多遠呢?
楊業原系北漢國的一員大將,本名楊重貴,北漢開國皇帝劉崇改其名為劉繼業。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北漢滅,劉繼業降于宋,宋太宗又復其姓,名則只用業字。曾鞏《隆平集》又作楊鄴、楊繼鄴。楊業的籍貫有河曲、太原、麟州三說。《隆平集•楊業傳》、《宋朝事實類苑》、《資治通鑒》和歐陽修《供備庫副使楊君墓志銘》等皆認麟州。供備庫副使楊君即楊琪,為楊業侄系,歐陽修寫墓志不會弄錯籍貫,所以麟州說較為可信。麟州在今陜西省神木縣。楊業的年齡諸書均未記載,只知道他死于太宗雍熙三年(986年)。據《舊五代史•劉崇傳》和《漢書•高祖紀》推斷,劉崇大約在天福七年(942年)當麟州節度使,楊業歸依他可能就在此時。如果這時楊業為20歲,那么他大約生于后梁末帝龍德二年(922年)。以此計算,他死時約65歲。小說、戲劇中多稱楊業為楊令公。《續資治通鑒長編》和《宋史》只說宋太宗贈他太尉、大同軍節度使,歐陽修《供備庫副使楊君墓志銘》和宋濂《楊氏家傳》則說曾贈太師中書令,但都沒有說明來歷。會不會是后來追贈的?還是歐陽修、宋濂誤采了演繹之說?不得而知。
楊家將諸子各書記載也有異。《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謂楊業死后,太宗“錄其子供奉官延朗”等五人,加上隨楊業在陳家谷戰死的延玉,應該共有六人。而《宋史•楊業傳》則說,延玉之外,尚有延朗(即延昭)、延浦、延訓、延環、延貴、延彬六個,總共為七人。楊延昭被契丹人稱為楊六郎,楊六郎是否排行老六?《宋史•楊業傳》載:“業既歿,朝廷錄其子供奉官延朗為崇議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訓并為供奉官,延環、延貴、延彬為殿直。”按照這一排序,延昭肯定不是排行第六。會不會是與其叔父楊重勛之子一起排行之序?那么延昭在楊業子中是否排行第一呢?還有個死去的延玉。我們只能說這個第一,非延昭即延玉。小說、戲劇上都說延昭之子名宗保,宗保之子為文廣。而《宋史》、《隆平集》等書只說延昭之子為文廣,沒有楊宗保其人。《隆平集》上有“詔錄其子傳永、德政、文廣有差”這樣的話,表明文廣為延昭第三子。
楊業之妻佘太君不見于正史記載。專家根據地方志考證,佘太君該是折太君,佘、折一音之轉,容易致誤。折太君是府州(今陜西府谷)永安軍節度使折德扆之女。《宋史》有折德扆傳,但未載嫁女于楊業事,所以此說也只能備考。
楊家將以何贏得如此重名?楊業一介降將,爵祿不算高,他在陳家谷殞命沙場之際,見潘美援兵未來,曾相當自悲地大喊因為自己是太原降將,才遭此待遇。而其實這個“降”字恰恰有文章在里頭。楊業與宋兵曾進行九次大的殊死戰斗,是北漢將領中抵抗最力的一個。在劉繼元投降以后,還據城苦戰,可謂披肝瀝膽。宋太宗十分欣賞這種赤膽忠君的品質,一定要生擒他,命劉繼元設法招降他。劉繼元帶了太宗的親筆信前往說服,楊業為北漢大哭,也因感動而哭,釋甲而來。楊業生前,威名遠震契丹。“時以業善戰,號楊無敵”(《宋史紀事本末•契丹和戰》),“業自雁門之捷,契丹畏之,每望見業旗即引去”(《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此說不無夸張,但可見其受敬畏之程度。他死后,古北口(今北京密云境)立了一個楊業廟。這個廟建于何時雖不可考,但此地久已屬遼,當為遼國所修。楊業死于山西省朔縣,何以遼國要在北京為其修廟?顧炎武曾懷疑這個廟的真實性,而 今降大任《再談楊業晚節的疑點》(《山西大學學報》,1983年第4期增刊號)一文則推斷說楊受重傷被俘后曾向遼乞降,修這廟是“遼人表彰自己的降臣”。此說雖有所啟發,卻很難成立。《遼史》上說他被俘后三日不食,可能是絕食,加上箭傷嚴重,終致殞命。即使投降,遼也不會為一個無功之臣立廟。而宋方當時又表彰他及他的兒子,榮譽怎么可能加給一個叛徒呢?《遼史》對楊業被俘大事描述,篇幅很大。楊業不過是北伐三路軍中的偏師西路軍的副帥。遼方如此重視楊業,說明他是戰場上的主要對手,對他是既怕又敬。遼為楊業修廟紀念,以遼圣宗的敏睿而言也并非不可能之事。那么為何楊業廟不立于山西朔縣,而立于北京密云的古北口呢?厲鶚《遼史拾遺》卷一四謂,無敵忠義感動敵境,又何論古北口之非陳家谷也。此說有道理。
楊業降與非降,均見其精忠勇猛且智勇雙全。其能降宋而成其威名,又因為投降一節在戰爭之性命攸關之際被人操為疑柄,終致丟了生機。而此時若再一次降遼可挽回性命,他未降。元世祖忽必烈在下令殺掉文天祥后說:“好男子,不為吾用,殺之誠可惜也。”(《續資治通鑒》卷一八六《元紀四》)。趙匡胤的大將荊罕儒在攻北漢時身亡,北漢主劉鈞“素畏罕儒之勇,常欲生致,及聞其死,求殺罕儒者戮之”(《宋史•荊罕儒傳》)。宋太宗如此費盡心機招降楊業,又怎么會如此輕易地將他送上絕路?【原標題:降將楊業及楊家將】
來源:新浪網—讀書頻道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