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蔡邕的書法觀點

2012/5/8 16:36:36 點擊數: 【字體:

 

    字畫之始,因于鳥跡,倉頡循圣,作則制文。體有六篆,要妙入神。或象龜文,或比龍鱗,紆體效尾,長翅短身。頹若黍稷之垂穎,蘊若蟲蛇之棼緼。揚波振激,鷹跱觶鳥震,延頸協翼,勢似凌云。或輕舉內投,微本濃末,若絕若連,似露緣絲,凝垂下端。從者如懸,衡者如編,杳杪邪趣,不方不圓,若行若飛,蚑蚑翾翾。

    遠而望之,若鴻鵠群游,絡繹遷延。迫而視之,湍漈不可得見,指撝不可勝原。研桑不能數其詰屈,離婁不能睹其隙間。般倕揖讓而辭巧。籀誦拱手而韜翰。處篇籍之首目,粲粲彬彬其可觀。摛華艷于紈素,為學藝之范閑。嘉文德之弘蘊,懿作者之莫刊。思字體之俯仰,舉大略而論旃。

    筆論,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后書之。若迫于事,雖中山兔豪,不能佳也。夫書,先默坐靜思,隨意所適,言不出口,氣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對至尊,則無不善矣。

    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霧,若日月。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

    九勢,夫書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矣,陰陽既生,形勢出矣。藏頭護尾,國在其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凡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轉筆,宜左右回顧,無使節目孤露。   

    藏鋒,點畫出入之跡,欲左先右,至回左亦爾。藏頭,圓筆屬紙,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   

    護尾,畫點勢盡,力收之。疾勢,出于啄磔之中,又在豎筆緊趯之內。掠筆,在于趲鋒峻趯用之。澀勢,在于緊駃戰行之法。橫鱗,豎勒之規。此名九勢,得之雖無師授,亦能妙合古人。須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蔡邕:(公元132一192)東漢文學家、書法家。字伯喈,陳留圉(今河南杞縣南〕人。漢獻帝時曾拜左中郎將,故后人也稱他“蔡中郎”。蔡邑除通經史,善辭賦等文學外,書法精干篆、隸。尤以隸書造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

    漢靈帝熹平四年蔡邕等正定儒家經本六經文字。蔡邕認為這些經籍中,由于俗儒芽鑿附會,文字誤謬甚多,為了不貽誤后學,而奏請正定這些經文。詔允后,邕親自書丹于碑,命工鐫刻,立于太學門外,碑凡46塊,這些碑稱《鴻都石經》,亦稱《熹平石經》。

    據說石經立后,每天觀看及摹寫人坐的車,有100O多輛。靈帝命工修理鴻部門(東漢時稱皇家藏書之所為鴻都),工匠用掃白粉的帚在墻上寫字,蔡邕從中受到啟發而創造了“飛白書”。這種書體,筆畫中絲絲露白,似用枯筆寫成,為一種獨特的書體,唐張懷瓘《書斷》評論蔡邕飛白書時說“飛白妙有絕倫,動合神功”。

     蔡邕因負盛名,所以后世把一些碑刻和論著附合成蔡邕名義的偽作也不少。據說其真跡在唐時已經罕見。

    熹平石經:也稱《石經》.漢靈帝嘉平四年(公元175年),蔡邕等建議在太學建立正定的六經標準文字,以免貽識后學,為此而立。傳為蔡邕所書。碑石共46個,太學舊址在今洛陽市,碑立太學門前。幾經動亂,原碑早已無存。自宋以來,常有殘石出上,據說現已集存80OO多字,字體方正,結構謹嚴,是當時通行的標準字體。【原標題:蔡邕《篆勢》《筆論》《九勢》】

    來源:書法頻道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0
下一條:蔡邕與焦尾琴的故事上一條:述行賦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