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曾經滄海難為水:風流才子元稹詩傳》以元稹流傳于世的詩歌名篇作為切入點,通過其最為膾炙人口、廣泛流傳于世的詩歌和富有傳奇性的事跡,演繹其至情至性、充滿悲歡離合的一生。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有人說這首詩是元稹寫給他的第一任發妻葦叢的,其實,這首詩是寫給他的摯愛那個被他始亂終棄的女子崔鶯鶯的。他遇見她時,風華正茂;她遇見他時,青春正好。郎有情、妾有意,他們很快便花前月下,私定終身。本以為他們的愛情會和《詩經》里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樣美麗和幸福,誰知卻遭元稹母親的反對,硬是把一樁美好姻緣給白白斷送了,留下了千古遺憾。
對元稹和鶯鶯來說,這或許是他們人生的不幸,但對于文學和我們而言,也許是不幸中的幸運。悲劇的人生總是能創造傳奇,千年之后,依然動人心魄。平平淡淡老去,固然能獲得一種小人物的溫馨和甜蜜,但歲月流轉之下,還有誰會記得他們的愛情?這就是命運的代價,誰也無法逃避。透過歷史的塵埃,我們唯一能確定的是,假如元稹能自主選擇,我想,他寧愿和鶯鶯白頭偕老,逍遙于青山綠水之間、清風明月之下,也不會為了博得“風流才子”的詩名而委曲求全。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非我們深深地、絕望地,甚至是不計后果、不抱期望地愛過,否則,我們就沒法理解元稹這句詩里蘊含的滄桑、沉痛和悲哀。喜歡上看浩浩蕩蕩的滄海,愛上了它的美麗、博大和慈悲,整個人、全部心都交給了它,本以為可以一直這樣看著,直到地老天荒,卻不想人世無常,滄海橫流之后,只剩一片荒蕪的大地。原先所有的執念、愛戀,所有的深情、依偎,一下轟然倒塌,這顆曾經溢滿喜悅和幸福的心,也變得荒涼起來,似乎再也沒有什么能讓它欣喜,值得它牽腸掛肚。
“除卻巫山不是云”。除了崔鶯鶯,世間的女子,沒有更值得他回顧的了。所謂“五岳歸來不看山”,此種鐘愛,非深入骨髓,是寫不出這樣悲痛和執著的詩句的。其后,他雖然三婚,分別與葦叢、安仙嬪和裴淑締結連理,但內在深處的靈魂,卻自始至終牽念著崔鶯鶯。她已經成了他生命的一個結,一個憾,借著這個結和這個憾,他異常強烈地感受著人生的無常和存在的原始缺憾,感受著任何美麗的東西破碎之后所迸發出的那種心碎和悲哀。
在他所鐘愛的這些女子里,唯有崔鶯鶯直抵他存在的故鄉,直抵他靈魂的核心。
一個男人,不管愛過多少女人,能成為他“天命所歸”的女子的,只能是一人,這正如他不管去過多少地方,卻只有一個故鄉一樣。對鄉土觀念濃郁的中國士子來說,無論漂泊多久,總有一天要魂歸故里,葬在家鄉的土地之上。而對元稹來說,在那么多走過他生命的女子中,唯有崔鶯鶯成為了他的故鄉。他生命本體的一部分,他精神和靈魂的某些邊角,都和她牽扯在一起,欲說還休,欲罷不能。【原標題:元稹的精神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