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石辟邪由九種動物的部分組成:龍頭、鹿耳、蛇芯、馬肚、麒麟翼、牛鬃、蛟龍尾,前邁的一只是虎爪,其余三只是獅爪。石辟邪的任務,是引領著皇帝的靈魂,走過神道,升入仙界。
盡管劉秀墓園漢代的遺物幾乎沒有了,但這個陵園依然這么景色優美,這里的一草一木,是漢朝遠逝在歷史深處后,人們站在劉秀人生的終點,對他的回望和肯定。
公元前6年,劉秀出生在濟陽(今河南蘭考)。他是西漢皇室后裔,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一脈。史書上說,漢景帝夜招他的妃子程姬,程姬因故不愿去,把她的宮女唐兒送去蒙事兒,景帝喝醉了酒,迷迷糊糊“幸之”,于是就有了劉秀這支后裔。劉秀的先世,從王降為列侯,到他父親這一輩,只是濟陽縣令這樣的小官員了。公元3年,劉秀的父親去世,他一家人回到故鄉南陽,成了普通的平民。
這個時期,西漢政治腐朽,經濟凋敝,民不聊生,危機四起。外戚王莽利用這一形勢,玩弄權術,公元9年奪取政權,建立新朝。但王莽篡權有術,治國無方,他“增重賦斂,刻剝百姓”,法令嚴苛殘酷,并且朝令夕改、法無常制。王莽曾在7年內,四次改換貨幣,“每一易錢,民用破產”,老百姓手里的錢一夜之間成了廢銅爛鐵。所有這些導致社會更加混亂,矛盾更趨激化。公元17年,綠林、赤眉先后起義,天下越來越動蕩不安。
劉秀的哥哥劉縯勇武剛毅,希望在亂世有所作為,他喜歡結交四方俠士,不愿種田。而劉秀當時是個沒多少想法的人,從小喜歡種田、讀書,常有多余的糧食到宛城(今南陽)去賣。漢高祖劉邦就不愿意種田,被他父親太公稱作“無賴”,而劉邦的哥哥劉仲卻很善于經營。劉邦在做了皇帝以后,曾經反問父親太公說:“現在我的產業,與哥哥比誰多?”這時劉縯就笑話劉秀,把自己比作劉邦,把劉秀比作劉仲。在哥哥的激勵下,劉秀才“憤而有志于天下”。但誰料劉縯后來因為功高被猜忌他的更始帝劉玄殺死了,這一回是喜歡種地的劉秀做了皇帝,這是后話。
公元22年,一場大災荒向南陽郡襲來,合郡地方,樹皮草根,剝食殆盡;餓殍遍野,入夜磷火飄忽,一片凄涼恐怖的景象,老百姓再也生存不下去了。28歲的劉秀和劉縯一起,借機利用宗族勢力起兵,并與進入南陽的綠林軍聯合起來。
開始劉秀在部隊中并不重要,他的軍事才能在著名的昆陽大戰中顯露出來,在最危急的關頭,劉秀經受了考驗,指揮部隊上演大逆轉,以少勝多,敲響了王莽新朝的喪鐘,也拉開了自己走向成功的序幕。
公元23年,綠林軍已發展至10萬人,擁立漢室后裔劉玄為帝,年號更始。義軍派主力圍攻宛城,同時派王鳳、王常、劉秀等率軍2萬人北上,連克昆陽今葉縣 、定陵今郾城西 、郾縣今郾城南 ,繳獲大量物資,供應圍宛大軍。
王莽感到長安受到極大威脅,急派王邑、王尋調集各州郡精兵42萬人,號稱百萬,直撲昆陽,守城綠林軍僅八九千人,看著王莽的軍隊鋪天蓋地而來,多數將領主張撤離。但此時避開敵人,正在攻打宛城的主力部隊就暴露在敵人面前,兩面受敵,必然大敗。在改寫歷史的關鍵時刻,劉秀以冷靜的分析和遠見卓識,說服眾將堅守待援,自率l3騎趁夜出城,前往郾縣、定陵調集援兵。王邑、王尋依仗人多勢眾,不聽撤圍攻宛和網開一面、讓守軍逃離的建議,揚言:“百萬之師,所過當滅,今屠此城,喋血而進,前歌后舞,豈不快耶!”他們發動強攻,以沖車撞城,挖地道攻城,架云梯爬城,但昆陽城小而堅固,絕不是省油的燈,何況困獸猶斗,守城的被逼上絕路,死命抵抗,王邑、王尋干著急沒辦法。
六月初一,劉秀率領近萬人救援昆陽,先頭部隊1000多人距王莽軍四五里列陣。王尋派兵數千迎戰。劉秀親自揮刀殺向敵陣,諸將說:“劉將軍見小敵怯,見大敵怎么這樣毫無畏懼?!”因此人人奮力拼殺,殲敵千余,擊退王莽軍。
劉秀假傳宛城已克戰報,射入城中及王莽軍營,一面鼓舞城內部隊堅守,一面動搖王莽軍心。接著,劉秀率3000敢死隊秘渡昆水今葉縣輝河 ,迂回至王莽軍側后,沖擊王尋、王邑大營。王邑、王尋認為義軍不堪一擊,下令各營不得擅自行動,自率萬人迎戰。兩軍激戰,劉秀率精兵勇猛沖殺,王邑、王尋軍陣勢大亂。各州郡兵卻又因王邑有令在先,誰也未敢去救援,致使王邑軍潰敗,王尋也做了刀下之鬼。昆陽守軍乘勢殺出,內外夾擊,王莽軍紛紛奪路逃命。這時,忽然下起暴雨,河水猛漲,王莽軍涉水溺死者上萬。王邑僅率數千人逃往洛陽。如此這般,創造了2萬打敗42萬的奇跡。
昆陽之戰,是決定性一戰,它逆轉了形勢,聚殲了王莽賴以維持統治的軍隊主力。但最大的功臣劉秀并沒有得到升遷,反而陷入極大的危險中。
威望日增的劉縯受到猜忌和排斥,被更始帝劉玄殺害。正領兵在外的劉秀自知勢孤,強忍悲痛,主動回到宛城謝罪,忍辱負重,不為哥哥舉辦葬禮,反而與相戀多年的愛人陰麗華熱熱鬧鬧地舉行了婚禮,洞房花燭夜之后,天天花天酒地,一副及時行樂的模樣。劉玄對他放了心,認為劉秀不過是紈绔子弟一個,因此他得以躲過殺身之禍。【原標題:“劉秀墓”系列傳說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