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風骨系列之曹丕
2012/5/4 9:55:56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說一說曹子桓的俊才與通脫
曹丕,字子桓。
"丕",是宏大之意,“桓”原指華表等標志物,這里是赫赫威武的意思.名與字倒也互有呼應。顯見曹操對此子還是有所期待的。
提起“三曹”,人們們先想到的不是曹操就是曹植。其實,這位曹丕曹公子本人先天素質是很優秀的——曹操的遺傳基因真的是很不錯,生的都是龍章鳳姿的優良品種。曹植是 文章天才,在現代就是魯、茅、郭、巴一類的一流人物。曹沖是七歲就會用船稱象的神童,對浮力原理運用得得心應手。如果是現在的話,長大了肯定是物理專業高材生,楊振寧、李政道一類的諾獎人物。曹彰是有名的鄴下黃須兒,沖鋒陷陣,勇不可擋,是武能安邦的將才,曹操都引以為傲?梢姡忍爝z傳基因作用不承認是不行的。這曹氏家族的滿門英才,讓人不禁想起了歷史上那些聲名彰著的家族。如北宋的蘇氏父子.
曹丕在曹昂死后就算是長子,自幼生長于軍旅,五歲習武,工騎射,擅擊劍,并且八歲能文,少有逸才,博覽群書。除此之外,還擅長彈棋和音律,稱得上是多才多藝。曹操稱贊這個兒子“深沉早熟,文武全才”,后世甚至有人評價他文才武略不下乃父。當然這就有些過了.但曹子桓的個人魅力與才情是很獨特的.無論是他雄才大略的父親曹操,天才奇氣的弟 弟曹植都無法替代.
曹子桓不是光芒萬丈的太陽,也不是耀亮天宇的流星.其實,他是一輪流光涌溢,柔情婉致的月亮.他的詩文才情就是款款沁入人們心田的月光,他的騎射劍術和彈棋玩技也頗值得人們泡上一壺茶來品上一品.
一,騎射
先談談他的騎射吧。
曹丕五歲學射箭,八歲精騎射,十歲時跟從曹操征張繡。張繡降而復叛,結果曹操這方的悍將典韋為護主而戰死,長子曹昂及侄子曹安民被殺。曹丕卻能“乘馬得脫”,十歲孩童在亂軍中逃脫,既需一定的勇氣和膽識,也還要點騎射功夫。幼年遭遇的這次生死大劫給曹丕留下了深刻印象,大有“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之感。文中又說:“夫文武之道,各隨時而用”。足見他對文武之道的理解又深了一層。這種生死之間得來的體驗比什么都管用,“是以少好弓馬,于今不衰;逐禽輒十里,馳射常百步,日多體健,心每不厭”。曹丕后來在《典論》中自言“余時年五歲,上以世方擾亂,教余學射,六歲而知射,又教余騎馬,八歲而能騎射矣。以時之多故,每征,余常從。”
他的騎射水平到底有多高呢?在曹丕《典論自序》中他說道:“建安十年,始定冀州,濊、貊貢良弓,燕、代獻名馬。時歲之暮春,勾芒司節,和風扇物,弓燥手柔,草淺獸肥,與族兄子丹獵于鄴西,終日手獲□鹿九,雉兔三十。后軍南征次曲蠡,尚書令荀彧奉使犒軍,見余談論之末,彧言:‘聞君善左右射,此實難能。’余言:‘執事未睹夫項發口縱,俯馬蹄而仰月支也。’彧喜笑曰:‘乃爾!’余曰:‘埒有常徑,的有常所,雖每發輒中,非至妙也。若馳平原,赴豐草,要狡獸,截輕禽,使弓不虛彎,所中必洞,斯則妙矣。’時軍祭酒張京在坐,顧彧拊手曰‘善’。”
這話的意思是說,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冀州剛剛平定。濊、貊等少數民族獻來了良弓,燕代等地獻來名馬。暮春時節,曹丕與族兄曹真就持良弓、騎名馬,來到鄴城西郊狩獵,居然獵獲獐鹿九只,野兔山雞三十多只。后來南征時,尚書令荀彧前來犒軍,曹丕和他講起了騎射之事。荀彧聽說曹丕善于左右開弓,認為非常之難得。曹丕說,執事呵,你是沒見過那種在脖頸間發箭、用口銜箭搭弦的技能和功夫呵,俯下身去能射“馬蹄”,仰起頭來可射“月支”,無擊不中。(此處“馬蹄”、“月支”均為箭靶名。)荀老夫子笑嘻嘻地說道:“哇噻,這么厲害呀!”曹丕受此鼓勵,這下打開了話匣子:俗話說“熟能生巧”嘛,即使平時射那不動靶能每發必中也不算稀奇。如果能騎馬到平原之上,來到草木豐茂之地,箭射飛速運動中的狡獸飛禽能做到每發必中,那么就很妙了。曹丕話音剛落,軍中祭酒張京看了看荀彧拍手道:“說得太好了。”
可見曹丕騎射功夫是很過硬的,不光能左右開弓射擊不動靶是百發百中,而且在狩獵時對于行蹤不定的飛禽走獸也基本上能每發必中!驹瓨祟}:建安風骨系列之曹丕】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天涯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