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麒麟崗上麒麟子”系列之三 為統一奠基的國相

2012/4/20 15:51:17 點擊數: 【字體:

 
    河南報業網訊:回顧大秦橫掃天下、統一全國的過程,人們可以列舉出很多秦國英雄的名字,但奠定這一切的,無疑就是那個身價“五羊皮”的南陽人百里奚。五張黑公羊皮換來的不僅有百里奚,還換來了秦國的強大,而百里奚也借此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得一人而霸天下
  
    麒麟崗上有一尊青銅塑像,此塑像高大巍峨,矗立在寬闊的北京大道中段。塑像是位一身古代丞相打扮的長者。長者天庭飽滿、氣宇軒昂、長髯飄飄、手握佩劍、目視東方,大有“一統天下”的雄心和氣魄。走近一看,塑像的底座上赫然刻著“百里奚”三個大字。

    其實百里奚的個性和品格是很難用塑像表達的。他早年貧窮困乏、流落不仕的經歷,在主政秦國后成為一筆寶貴的財富。在此之前,他生在楚國,曾游歷宋、齊、周、虞、虢等國,并作為奴隸在晉國生活過一段時間,這使得他對于各國的風俗民情、地理形勢、山川險阻知之甚詳,為他后來給秦穆公籌劃東進準備了必要條件。常年顛沛流離的生活和坎坷的經歷,也使百里奚嘗盡了艱苦生活的滋味,目睹了下層人民的悲慘處境,因此雖身居高位而能體恤百姓。百里奚數十年遭受的種種屈辱和磨難,似乎都是在為正在興起的秦國“培養”一個名相。
  
    根據秦國的國情和當時的“國際形勢”,百里奚制定了并吞西方、積聚財富、監視中原、待機而動的長期發展方略,并積極組織實施。
  
    百里奚不僅為秦國帶來了中原的治國之策,還在秦國鼓勵農耕,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秦國在農牧業交錯地帶開發經營,發展先進的農耕文明,推動了中國農業文明的地域性拓展,使秦國從一個被人們視為戎狄的西陲小國,陡然變為春秋強國。
  
    有了強大的實力做后盾,秦穆公向東和晉國較量,向西并吞西戎諸國,得以“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成就了一代霸主的輝煌。
  
    史書上說,百里奚為相期間,參與了幾乎秦國所有的政治經濟大事,“謀無不當,舉必有功”。內修國政,教化天下,恩澤施于民眾。這期間秦國建樹國威的幾件大事,秦人都歸功于他,口碑載道,傳頌不絕。至戰國秦孝公時,尚有人在相國商鞅面前稱頌百里奚,說“五羖大夫之相秦”有三大功績:第一,“三置晉國之君”,晉惠公夷吾即位是借助秦國之力;后與秦反目被擒,又由秦國送回復位;晉文公重耳結束流亡生涯,回國即位亦是由秦國派兵護送。第二,“一救荊(楚)國之禍”。第三,“發教封內,而巴人致貢;施德諸侯,而八戎來服;由余聞之,款關請見”,安撫境內各族,戎狄親附,成就了秦穆公稱霸西戎的大業。特別是戎地賢才由余投奔,對秦霸西戎至為關鍵,秦人將此事歸于百里奚的德政感化之力,足見秦人對百里奚的追思向慕之情。
  
    百里奚依靠出眾的才智和超群的謀略,使僻處一隅的秦國逐漸強大起來。孔子說,“秦,國雖小,其志大;處雖辟,行中正。身舉五羖,爵之大夫……以此取之,雖王可也,其霸小矣。”
   
    成功的仁德治國
  
    能得到孔子的高度稱贊,是由于百里奚治國施行仁政,注重教化,注意到提倡人的道德與治理國家乃至稱霸天下的關系,很多方面與后世的儒家相合,或者說他就是早期的儒家。
  
    由于長期與戎狄之人雜居共處,秦國民風不雅,風俗粗鄙落后,男女混居一室,更無羞恥觀念。百里奚為了讓國家穩定發展,首先提倡教化,就是我們今天提倡的“以德治國”,大搞“精神文明建設”。他大興教化,倡導文明禮儀,驅除陳規陋習,讓秦國逐漸形成了中原先進國家的道德觀念和社會秩序。
  
    說到這里,我突然又想起了躬耕于南陽的諸葛亮。百里奚和諸葛亮都是平民出身的丞相,所依附的統治集團在當時都很弱小,且兩人都具有愛民思想,主張“心戰”為上。百里奚輔佐的秦國是蝸居西陲岐雍之地的小國,通過以德治國,采取恩威并重的策略,向西征服戎狄十二國,活捉戎狄首領赤斑王,其他大小戎狄國都紛紛降服;諸葛亮則是選擇了當時最弱小的劉備集團,在西南蜀中地帶建國,安撫百姓,演繹出七擒孟獲的故事,收服了西南的少數民族。
  
    百里奚沒有智者的美名,但他的愛民思想和以德治國方略似乎更為昭然,更具實踐性。這是百里奚最偉大的,也是最成功的地方。
  
    公元前647年,晉國發生了嚴重的饑荒,不得已向秦國借糧。當時兩國關系并不友好,秦國大臣之間產生了激烈的爭論,有人主張不但不能借糧,還要借機攻打晉國。而百里奚對秦穆公說:“晉國的國君得罪了您,可晉國的老百姓有什么罪過呢?”
  
    秦穆公聽從百里奚的建議,答應給晉國糧食。當時秦國運糧的船隊、車隊“自雍(秦都城)及絳(晉都城)”連綿不絕。此舉深深地贏得了民心。
  
    又過了兩年,秦國發生了饑荒,反過來向晉國借糧,結果晉國君臣不但不借,還乘機發兵攻打秦國。兩軍陣前,秦穆公看到晉君的戰車絆住不能動,就帶兵沖過去想活捉他,但沒到跟前就被晉軍包圍,秦穆公受了傷。危急時刻,有300人拼死地快跑過來,“推鋒爭死”,沖擊晉軍,結果趕走了晉軍,救了秦穆公,并且活捉了晉君。原來之前秦穆公的寶馬丟失了,生活在秦晉邊境的300多流民捉住了馬,并分食之。秦國官員抓到這些人,要殺掉他們,但秦穆公說,君子怎么能因為畜生殺人呢?他聽說吃寶馬肉不喝酒的話身體會受傷害,因此下令賞賜好酒給這些流民。此次秦晉交戰,300個流民跟了來,在危難之際救了秦穆公,使秦國反敗為勝。秦國的君臣如此寬厚仁德地對待百姓,使秦國的聲望與實力強勁上升。
  
    春秋時期,人的多少是國家盛衰的重要標志,人口爭奪戰在當時常常發生。百里奚執政后,列國百姓爭相來秦,秦國人口大幅增加,促進了農業生產和秦國的強大,這不能不說與百里奚“心與牛一”的仁政有很大的關系。奠定一統天下之基
  
    據《史記》記載,秦孝公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后世開業,甚光美。”“為后世開業”,用現代話說,就是“奠定了基業”。
  
    素來認為商鞅輔佐秦孝公奠定了秦國統一中國的基礎,而秦孝公卻認為秦穆公才是“為后世開業”的真正奠基者。也就是說,秦孝公所引以為自豪“甚光美”的穆公時代,是秦國的第一次強盛的時代,商鞅變法只是中興了秦國的事業。
  
    “天下興亡多少事,不盡長江滾滾流。”春秋時期,周室衰微,五個諸侯國相繼強大,成為霸主——他們是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和楚莊王。他們都有自己的制勝之道,但是多數都是曇花一現。
  
    齊桓公以“尊王攘夷”為口號,雖達到號令天下諸侯的目的,也僅僅是稱霸一時,晚年在身邊小人的包圍下,竟餓死在一個簡陋的小屋內。晉文公歷經流亡生涯的磨難,幫助周襄王平息叛亂恢復統治而稱霸天下。但強盛的晉國隨晉文公去世,漸漸失去了昔日的聲威,最后被分成三個諸侯國——韓、趙、魏。宋襄公因標榜自己所謂的仁義而稱霸,獨樹一幟。但宋襄公認為“堂堂之師,不擊無備之敵”,蠢豬式的迂腐招致了與楚國交戰中的慘敗。楚莊王“三年不鳴,鳴則驚人”,整頓內政,任用賢才,征討天下,到頭來卻人亡政息,霸業沒傳續下去。
  
    春秋五霸以后,“齊桓晉文之事”,成為追求霸業的代名詞。秦國是五霸中的后起之秀,卻是最后的贏家,在戰國末年的血色夕陽中“收拾了舊山河”。回顧中國這次艱難的統一過程,人們可以列舉很多秦國英雄的名字,但奠定這一切基礎的,無疑就是那個身價“五羊皮”的南陽人百里奚。
  
    秦穆公“貴物賤買”,用五張黑公羊皮從宛地換來了百里奚,換來了秦國的強大,而百里奚也借此實現了自身的人生價值。【原標題:“麒麟崗上麒麟子”系列之三 為統一奠基的國相】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報業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