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故里行
2012/5/2 14:18:19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戚繼光故里在今山東蓬萊市。
蓬萊由漢代一小城繼而登州,繼而登州港、登州府,到而今的蓬萊市。兩千多年來,演繹了無數(shù)的英雄傳奇和歷史掌故。除卻那些虛無縹緲的神山、神仙和海市蜃樓以外,最令人神往的當(dāng)屬戚繼光及其相關(guān)歷史遺跡了。目前,蓬萊有三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的蓬萊水城、戚繼光表功祠與戚氏牌坊兩處,均與他有關(guān)。
豈止如此,現(xiàn)今北京八達嶺、居庸關(guān)及至山海關(guān)一帶的長城,都埋藏著他無數(shù)的心機汗血。更遑論他抗倭?xí)r足跡遍地的東南沿海了。戚繼光是明朝中后期一位民族英雄和軍事家。后世的歷史學(xué)家把萬歷十五年(1587年),作為明朝走向滅亡的開始。恰恰在這一年,戚繼光被罷官后病歿于蓬萊。
陽春四月,海面波光粼粼、霧氣蒸騰,蓬萊水城登州古港旁,戚繼光的戎裝雕像面南背海、按劍而立,游人紛紛趨前與之合影。雕像所刻畫的戚繼光風(fēng)華正茂,英姿颯爽,正如其26歲領(lǐng)山東沿海3營24衛(wèi)所御倭之時。此時的戚繼光在國內(nèi)已嶄露頭角。他23歲赴京參加武舉會試,正遇上蒙古部族俺答汗進犯北京,他參與城防被任命為總旗牌,督防九門。其間,他上書陳述御虜方略受到贊賞,“奉命率六府民兵戍守薊門”,此后,春去秋回共3年。戚繼光長于蓬萊,少時熟讀兵書,曾在書間批注曰: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梢娖渲鞠蚋哌h(yuǎn)。
沿水城古港循岸向南,振陽門內(nèi)有水師府,現(xiàn)已辟為戚繼光紀(jì)念館。出振陽門進市區(qū),畫河左岸有一條約150米長的街道,人稱牌坊街。街的東西兩首各立一牌坊,東牌坊為“母子節(jié)孝坊”;西牌坊為“父子總督坊”。全部用花崗巖精細(xì)雕琢而成,僅以雕刻藝術(shù)論,也不是俗品,歷400多年,愈顯蒼勁。東牌坊表彰的是戚繼光祖母閻氏與父親戚景通“母子節(jié)孝”,西牌坊表彰戚景通與戚繼光兩代總督。兩坊均建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此時戚繼光正在廣東進剿殘倭。
自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繼光奉調(diào)入浙江抗倭,歷幾十戰(zhàn)仗,幾無敗績。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完全解決了自明朝初年即存在的倭患,東南沿海得到平安。在蕩倭的同時,戚繼光親自募兵、練兵,創(chuàng)建“鴛鴦陣”、“一頭兩翼一尾陣”,配置兵器,磨煉戰(zhàn)術(shù),帶出了一支威震敵膽的“戚家軍”。每仗殺敵無數(shù),而自己則極少傷亡,在軍事上,幾臻化境。
曾與他在兩廣共同抗倭的當(dāng)朝名將俞大猷對戚繼光說過:“故丈夫生世,欲與一代豪杰爭品色,宜安于東南;欲與千古豪杰爭品色,宜在于西北。”隆慶元年(1567年),歷史又給了他位列千古的機遇,朝廷調(diào)戚繼光戍守北邊,防衛(wèi)韃靼,保護京師。他在薊鎮(zhèn)修筑邊墻(長城),構(gòu)建敵臺,建步車騎營,創(chuàng)造了一套新的防衛(wèi)模式,16年邊民安然、京師安然。在幾十年的軍事生涯中,他撰寫了《練兵實紀(jì)》和兩稿《紀(jì)效新書》,在練兵建軍方面,他從實踐和理論上填補了我國軍事學(xué)的空白。
在牌坊街南面,新建了戚繼光兵器館,實物和模型陳列品展示出他在軍事方面的巨獻。在牌坊街的北面,是按原制重修的戚府。在府第的西北角,坐落著蓬萊市另一重點文物。那是崇禎八年(1635年)御賜題額為“表功”的戚家祠堂,也叫“表功祠”。祠堂坐東朝西,三進院落,房屋不大,難說堂皇。待到崇禎來“表功”的時候,戚繼光已過世48年。這個“表功”頗耐人尋味。
戚繼光一生歷明代嘉靖、隆慶、萬歷三朝,與其共事的督撫朝臣有胡宗憲、譚綸、汪道昆、張居正等,均是一時俊杰,得此一群英雄,也是萬難之中的這三朝一大幸事,使得大明這艘漏船仍能得以前行。但到了萬歷十年(1582年)內(nèi)閣首輔張居正死后,戚繼光立刻遭讒。先是被派往廣東賦閑,繼而罷官還鄉(xiāng),在抑郁中病故。
到了崇禎八年(1635年),崇禎皇帝已在五年前殺掉了蒼天賜給他的另一英雄袁崇煥,山海關(guān)外明軍與后金皇太極激戰(zhàn)正酣,崇禎手中已是無人可用。如崇禎般剛愎自用之人,至少不會在人前表現(xiàn)出后悔。但無人可用之窘境,恐不得不使他深切地懷念戚繼光吧?
戚繼光一生南征北戰(zhàn)、練兵建軍,并且著書立說,全部記錄在案,實踐也證明其實效卓著。但戚繼光也只是一世英雄而已,他的這一套征戰(zhàn)經(jīng)驗即使同在明朝也是無人繼承、無機制傳承。這實在是可悲的。上世紀(jì)30年代,作家郁達夫?qū)懹懈桧炂堇^光的詞句:“三百年來,我華夏,威風(fēng)久歇。有幾個,如公成就,豐功偉烈。”這固然說的是戚公成就如天,但“三百年來”,“威風(fēng)久歇”,豈不令人扼腕?豈不令英雄氣短?【原標(biāo)題:戚繼光故里行】
責(zé)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