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算學家——張蒼
2012/5/2 16:13:0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張蒼(前256年—前152年),西漢丞相,封北平侯,陽武縣(今河南省原陽縣)富寧集鄉張大夫寨村人。他生于戰國末年(公元前256年),死于漢景帝五年(公元前152年)。張蒼校正《九章算術》,制定歷法,也是我國歷史上主張廢除肉刑的一為古代科學家。現有張蒼墓,位于原陽縣城關鎮東北2公里谷堆村,屬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蒼墓東西長40米,南北款30米,高1至2米,墓周槐林茂密,郁郁蔥蔥。存有墓碑一通。圓首鐫有云龍圖案,中刻“漢丞相北平侯張公諱蒼之墓”,為清康熙年間立。另有“張蒼紀念堂”大殿和“西漢丞相張蒼故里”大型石碑。
人物概況
張蒼戰國末期曾在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的門下學習,與李斯、韓非等人是同門師兄弟。在秦朝時曾經當過御史。劉邦起義,他歸順了劉邦,西漢王朝建立之后,他先后擔任過代相、趙相等官職。因為他幫助劉邦清除燕王臧荼叛亂有功,被漢高祖晉封為北平侯,以后又遷升為計相、主計。 漢文帝時陳平去世后接任丞相一職,漢文帝后元元年因政見不同而自動引退。主要門生為是洛陽人賈誼(前200~前168年)。
主要成就
張蒼這個人非常博學,很有學問。他在歷法、算學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一、他提出和制訂了一套比較完整的關于度、量、衡、方面的理論,他把算學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國計民生。
二、在采用歷法方面,張蒼提倡采用《顓頊歷》。
三、增訂、刪補《九章算術》。
《九章算術》總共收集246個數學問題。這些算法要比歐洲同類算法早1500多年,對世界數學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
生平經歷
張蒼是西漢時期河南陽武(今河南原陽縣)人。精通天文歷算,官至丞相,享年百余歲,是福壽兩全的典型。張蒼的人生經歷,頗富有戲劇色彩。
據史書記載,張蒼做過秦朝主管文書的御史。他為人很有正義感,對秦朝的殘暴統治非常不滿,經常發表一些抨擊朝政的議論。秦王對張蒼恨之入骨,準備指派公差逮捕他。有朋友向張蒼通風報信,得知消息后,張蒼立即逃回家鄉陽武才躲過一劫。后來劉邦率領反秦起義軍經過武陽時,張蒼便乘勢參加了起義軍。
劉邦稱漢王(前206),以張蒼為常山守,隨韓信攻趙。趙地平,漢王以蒼為代相,后為趙相。高祖六年(公元前201),蒼因平定臧荼有功,封為北平侯,食邑1200戶。后遷為計相,專主計籍。又令其以列侯居相府,領主郡國上計者。黥布反叛,漢立皇子劉長為淮南王,任張蒼為淮南相,凡14年,升御史大夫。孝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76)代灌嬰為丞相,張蒼任相15年,因所舉中侯貪贓枉法,受到文帝責難,遂于后元二年(前162)稱病免相。景帝五年(前152)卒,謚文侯。
其他介紹
張蒼是西漢初年一位著名的歷算家。張蒼為計相時,編修律歷,“以高祖十月始至霸上,故因秦時本十月為歲首”,不改秦制。吹奏音律,定法律條令,制定尺寸,斤兩、斛斗、輕重之式,使天下有章可循。故漢家言律歷者,以張蒼為本。
歷算學家張蒼(公元前256年--前152年),西漢陽武 (今河南原陽)人,是西漢初年歷算學方面的突出代表,為我國自然科學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數學家張蒼原陽張大夫寨人,生于周朝末年,秦時任檢下御史,漢文帝時任丞相。他是西漢著名的政治家、律歷家和數學家。為西漢王朝制定了立法與度量衡。他側輔校正的《九章算術》是對我國及世界數學發展的重大貢獻。現留有張蒼墓一座,位于原陽縣任谷堆村,墓前有清康熙年間立《漢北平侯張蒼之墓》石刻。
歷史資料
張蒼的一生具有非凡的傳奇色彩。這不僅是因為他趕上了秦漢兩朝交替的大時代,還因為他在漢文帝時期作了十五年的丞相,更因為他的長壽。他活到一百余歲,這在中國的丞相史上應該非常罕見。我沒有精力考證是否他是史上壽命最長的丞相,但恐怕與這個丞相之最也相差無幾。 他是陽武人,陽武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原陽。他是個學術水平非常高的人,主要的特長是陰陽律歷。這門學問大致是音樂定音,以推算日月星辰的運行來定節氣等方面的學問。他曾以自己的學問為大秦王朝中央政府服務。這一點有點像李斯,他們都是學術型的政治家。后來獲罪,張蒼逃離了秦都咸陽,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閑居。
在天下蜂起反秦的歲月里,他一開始沒有投奔任何陣營,但在劉邦西行滅秦經過陽武的時候,他加入了劉邦的隊伍,跟著劉邦進攻南陽。可是很不走運,他又犯了死罪,是他的特異的身體特征救了他的命。當他被扒光衣服放在石板上準備行刑的時候,正好被王陵看見。張蒼是個一米八九的大個子,而且又壯又胖,皮膚極白。王陵覺得這個美男子非常特異,就向劉邦求情,赦免了他。
于是張蒼跟從劉邦從武關進入關中,滅秦,劉邦為漢王,他又跟隨入漢中。在張耳失國投奔劉邦后,他被任命為常山守。后來做為韓信的部將隨同韓信一起進攻趙國,張蒼抓住了陳余。劉邦任命他為代相、趙相,輔佐張耳。劉邦稱帝后,燕王臧荼反叛,張蒼以代相跟隨劉邦前去鎮壓,有功,封北平侯,食一千二百戶。孝文帝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76年,丞相灌嬰去世后,張蒼出任大漢王朝的丞相,在這個崗位上,他一干就是十五年。
由于劉邦對韓信和彭越的鎮壓,許多人認為劉邦有計劃地殺戮功臣。這是不對的,其實功臣治國是漢初的一大特色。從蕭何、曹參、到王陵、陳平,再到周勃、灌嬰,直到張蒼和申屠嘉,功臣治國一直持續到劉邦時代的原老功臣全部辭世。
劉邦的功臣大多是赳赳武夫,打仗內行,治國則缺乏術學,而有術學的人大多地位低微,張蒼恰好兼具這兩種人的優點,他既是大學者,又是隨劉邦打天下的武將,所以他成為一代名相并不是偶然的。
張蒼被免相源于漢初綿延幾十年的一場爭論,這就是漢朝要不要改正朔,易服色。以著名的賈誼為代表的一派主張漢為土德,應改正朔,易服色,而以張蒼為代表的一派則認為漢朝同秦朝一樣是水德,所以仍用秦的正朔,以十月為歲首,色尚黑。由于張蒼是丞相,他用權力去阻止另一派的主張。后來,黃龍見成紀,漢文帝的看法漸漸傾向于漢為土德的主張。張蒼謝病稱老,離開了漢相的崗位,這時他已經九十多歲了。漢文帝也搖擺不定,改正易服也沒有實行。這場爭論在漢武帝更化改制時才最終有了結果。
免相后的張蒼又活了十年,于公元前152年去世,達到了104歲的高齡。晚年的張蒼,牙齒全部掉光,他以年輕的女子為乳母,經常吃人乳來保養身體。他的妻妾達到了一百多人,有過身孕的就不在同房了。
張蒼一輩子感激王陵的救命之恩,像兒子一樣報答他,在王陵死后,他像母親一樣侍奉王陵的夫人,下了班,要先去王家,待王陵的夫人吃完了飯,才返回自己的家。
張蒼是一代名相,卻有兩個可惜之處,一是他沒有主張任用賈誼,二是現在他的名聲不夠響,但他是中國丞相史上的奇人卻一點也不假。【原標題:古代算學家——張蒼】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化工設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