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周勃父子的悲劇結(jié)局看奪位殺戮
2012/5/2 16:45:35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以周勃父子對漢家再造的功勞,兩漢四百年無出其右者!而二人的悲劇下場竟然相對雷同,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居然發(fā)生在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期間!作為漢朝乃至中國歷史上以守成著稱的僅次于唐太宗的漢文帝對對周勃的猜忌竟上升到謀反的高度,至于漢景帝比他老子走得更遠,連周亞夫的命都給要了。原因何在呢?從歷史上看,作為臣子,你如果實力具備了和皇帝或者皇權(quán)一爭高低的程度時,無論你是否懷有貳心,你都要被殺掉。這是規(guī)律。也因為如此,才一遍又一遍的上演篡位和殺戮的悲喜劇。
周勃在退朝的時候,最初,漢文帝都要目送他走開,一個大臣如果僅僅是受到皇帝的尊敬倒不可怕,但是,一旦尊敬化成敬畏,那么,麻煩就開始了。果然,漢文帝不久就開始找茬了,最后,把這位推立他上臺的太尉直接給送進了監(jiān)獄。好在文帝并不是昏庸和果于刑殺的帝王,所以,周勃留下了一條老命。而兒子周亞夫并沒有從父親那里汲取教訓(xùn),反而更加抗上,不妙的是,這回他沒有他父親的好運氣,他碰到了漢景帝,所以,只好自殺了。不過,萬幸的是他沒有遇到?jīng)霰」讯鞯臐h武帝,否則,連九族都要給滅掉。其實,就是漢文帝、漢景帝心里也非常清楚,他們是地地道道的忠臣,但是,他們具備了一定的實力,而這實力有可能得到進一步的發(fā)酵,那么,不如早一點處理掉,錯殺也比不殺強!這是帝王的普遍心理。而作為忠臣、功臣、權(quán)臣的悲劇也正在于此,他們不能明白皇帝的出手為何如此毒辣!忠臣是沒有想過,比如周勃父子;功臣是來不及想,比如李善長之流;權(quán)臣則是根本不想,比如霍光、竇憲、梁冀等。真正思考這個問題并且明白了的就是曹操、王莽、司馬懿等人的事業(yè)了!
歷史上對待功臣不論是忠臣還是佞臣,結(jié)果無非兩種,一個是恩養(yǎng),一個是殺戮。而前者一般都要君臣雙方高難度的配合才好完成,所以,成功概率很低,迄今為止,也就是光武、唐太宗、宋太祖幾個人而已。后者相對簡單,只有皇帝的單邊操作就可以了。而作為功臣或者功臣兼忠臣的如果不及時像湯和學(xué)習(xí),那么下場就會更加悲慘,因為即使學(xué)習(xí)了湯和,實際地位實力在湯和之上的最后也是難逃厄運,但是,不學(xué)習(xí)只會累及家人。作為權(quán)臣者,考慮的如果不是怎么變成主子,那么就只好等西市那一刀了!所以,霍光沒有從漢宣帝的有如芒刺在背的炯炯目光中看到家族的覆滅;竇憲也沒有汲汲于謀求皇位;梁冀更是滿足于一時的跋扈;宇文護只是醉心于表面的廢立。所以,他們都完了。相反,只有王莽、曹操、司馬懿、楊堅、袁世凱看到了!不可慕虛名而處實禍。曹操這句話算是說到了點子上。毛澤東所講的革命到底也正是這個意思。歷史和機遇把他們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不進則退啊!當然,這種道理又往往被心懷叵測的人借用以表達自己的被迫,所以說,這是他們的必然選擇的同時也是歷史發(fā)展的一種無奈。【原標題:從周勃父子的悲劇結(jié)局看奪位殺戮】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春秋中文社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