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商紂王:用酷刑虐殺大臣

2012/5/4 9:14:52 點擊數: 【字體:


    中國歷史上的商代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據史籍記載,商的末代王紂王是個典型的昏君。因其用刑殘忍,在中國法制史上也算是名留簡冊的人物。以至于傳統中有句成語叫助紂為虐。這當中的紂,即指此人。紂王也許成了歷史上形容壞人的最早的代名詞。據說紂王曾用酷刑虐殺大臣,九侯被醢案、鄂候被脯案和比干被剖心案,便成了法制史上有名的案例。
       
    “助紂為虐”的主角忒殘忍
     
    《史記•殷本紀》對這些案例進行了詳盡記載。

    其實帝紂的天分很好,聰慧敏捷,見多識廣,其力氣達到了能赤手空拳與猛獸搏斗的地步,他的聰明能夠使試圖勸諫他的人不再開口,他常常在大臣面前炫耀自己的能力,認為天下所有人都在他之下。
       
    帝紂喜歡喝酒,貪戀女色,尤寵妲己。只要妲己喜歡,他就讓師涓重新創作新奇的音樂、表演來自北方的淫樂舞蹈,吹奏那些纏綿萎靡的音樂。他加重賦稅以充實朝歌城里鹿臺的錢財以及增加鉅橋倉庫中的糧谷。他對鬼神十分輕蔑怠慢,卻在沙丘園中大肆游樂演戲,池中裝滿了酒,懸掛的肉多得像樹林一樣。他讓男男女女脫光衣服在其中追逐嬉戲,通宵達旦地飲酒作樂。百姓怨聲載道,憤恨不已,有的諸侯也背叛了他。商紂因此加重刑罰,發明了一種叫做炮烙的殘酷刑罰。
       
    帝紂任命西伯姬昌、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有個漂亮的女兒,被送給紂王。九侯這個女兒不喜歡商紂的荒淫胡為,帝紂對此非常憤怒,他殺了九侯的女兒,還對九侯施以“醢刑”,把他剁成了肉醬。西伯姬昌聽說這件事后,私下里嘆息。崇國的諸侯虎聽到西伯嘆息這件事后,就向商紂告密。帝紂把西伯囚禁在里。西伯的大臣閎夭等為救西伯,到處尋求美女、奇物和良馬,并把它們獻給帝紂,商紂才赦免了西伯。西伯出來后,就把洛水之西的一塊地方獻給商紂,請求他廢除炮烙之刑。這樣商紂才同意了西伯的請求,并把征戰用的弓箭以及刑罰用的斧鉞賜給他,使他有權力征討其他諸侯,并封他為西伯,做西方諸侯的首領。帝紂又任命費中主持政務。費中善于阿臾奉承,又貪圖利益,殷人都不親近他。商紂 又任用惡來,惡來喜歡說人壞話,諸侯因此更加疏遠。
       
    西伯回到其西方后,暗地培養自己的勢力,處處多做好事,漸漸有很多諸侯背叛商紂而歸附于他。西伯的勢力日益增大,商紂的權威卻慢慢地削減。商紂的近親比干勸諫他,但商紂聽不進去。商容是一個賢臣,百姓都喜歡他,商紂王卻廢掉不用他。西伯討伐饑國并滅掉了它,商紂的大臣祖伊聽到后,便跑去告訴商紂說:“老天爺不久就要結束我們殷朝的國運……這并非是先王們不保佑我們后人,惟一的原因就是大王你荒淫無道把自己給葬送了。因此上天要拋棄我們……現在,我們的百姓沒有一個不想商代滅亡,面對今天這種局面,大王啊,你準備怎么辦?”商紂卻傲慢地說:“難道我的命運不是由天掌握而是由百姓決定?”祖伊無功而返。
       
    西伯死后,周武王繼續向東征伐。到盟津的時候,諸侯中就有八百個背叛殷商與周會合。諸侯們都說:“商紂可以討伐了。”武王說:“你們都不知道天命。”又再次返回。
      
    商紂變得更加淫亂無度了。微子多次勸諫商紂王,但商紂還是聽不進去。微子便逃走了。比干“冒著殺頭的危險”強勸商紂王,商紂發怒道:“我聽說圣人心有七孔。”于是剖開比干的肚子,看他的心。箕子害怕了,就假裝瘋變為奴隸,商紂仍然把他囚禁起來。殷朝的太師、少師紛紛投奔周。到這時,周武王才率領諸侯討伐商紂。
       
    周朝,“天”已經大打折扣
       
    從這一段史料中,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幾方面與法律史有關的知識內容:
       
    我們知道,中國人與西方人有許多文化上的不同,中國人信奉“天”的觀念由來已久,而西方人信奉上帝的意識也是源遠流長。國人感嘆時不免脫口而出“天哪!”而洋人則會說:“Oh, my God!(哦,我的上帝)”。殷商時代重巫文化和世界各國古代文化比較接近,對宗教事物傾心關注,有著古老的神權統治的傳統。據甲骨文記載:為了耳鳴這類小事,殷王就可以用上158只羊,來祭祀神明,乞求平安。而周人,每次正式的祭祀儀式僅僅是犧牲一頭牛(“太牢”)或一只羊(“少牢”)。在宗教意識控制人們思想和行為的時代,法律不過是整個宗教文化中的一部分,是宗教活動的調節器和附屬品。
       
    從夏代開始,在宣揚統治權力的正當性上,統治者就尋求“天”的護佑。統治者想讓百姓相信:“天不變,則我的統治也不會變。”因而,在中國古代,長久以來民間將改朝換代俗稱為“變天”。
       
    商紂王荒淫無度,最后鬧到眾叛親離的程度,還堅信其受到神保護和所稟賦的天命,念念不忘“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最終被周所滅。等到周人滅商,再僅僅宣揚過去這種血統論的“天命”觀,不免讓民眾懷疑:“天不變,怎么他們卻變了?”隨著周取代殷,周的統治者開始對這個“天命”觀念加以改造,《尚書•召誥》中載,周初成王(一說周公)對他弟弟康叔告誡說:我們周人的德行上達天庭上帝,上帝賜福給我們,天命我們打敗殷人并開始接受這個天命。在這段話里,周人借用殷人的宗教,編造了上面這一通神話來渲染。剝  奪了這個殷王以“上帝天子”自居的“天賦權利”,宣布了新的道德繼承而非血統繼承的法則。
       
    接著,周的統治者對“天命觀”繼續加以改造,發展出了“以德配天”的思想,進而指出“天不可信”,在他們的心目中,“天”也已經大打折扣了。遠在三千多年以前,應該說這是一種很卓越的見解。
       
    從這種見解出發,周公提出了“明德慎罰”的主張。要表明統治者統治的正當性,就應當“明德”,即尋求一種“道德基礎”,而“明德”就在“慎罰”之中,即就在統治者謹慎從事立法、司法的活動中。這樣,就在中國法律史上第一次明確地把“德”與“刑”結合起來。從篤信上帝到“天不可信”;從專事鬼神到注重人事;從專講刑殺到德刑結合,這 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從此以后,在國人的觀念中“德”成了每個人心目中不可或缺的東西,不是嗎?直到今天,我們時常聽到他人或自己抱怨缺這缺那,但你不會聽到有誰 抱怨自己缺“德”的。
       
    根據傳統典籍的記載,早在夏代已經出現了一些罪名及刑罰。《尚書•呂刑》就有苗民五刑的記載,還列舉了劓(割去人犯的鼻子)、(割去人犯的耳朵)、黥(在人犯臉上刺字)等刑罰。《左傳•昭公六年》中說:“夏有亂政,而作禹刑”,禹刑就是夏代法律的總稱,即到這時,初步的犯罪與刑罰體系可能已經建立。到了商代,刑罰制度才頗具規模,有“刑名從商”的說法。
       
    本案的史料中即出現了幾種商代著名的刑罰:
       
    (1)炮烙之刑:一般認為“炮烙”之“烙”當為“格”之訛傳,這是商紂發明的一種酷刑,即在銅柱上涂油,下加火燒熱,令罪犯在銅柱上行走,最終因酷熱難耐而墜入炭火中燒死;
       
    (2)醢:本案中九侯所受之刑,即把人殺死后,再把其尸體放入一個類似舂米用的巨大的舂子里搗成肉醬;
       
    (3)脯:本案中鄂侯所受之刑,即把人殺死后,把其尸體曬成肉干;
      
    (4)剖心:比干所受的刑罰,就是將活人的心挖出來。這些都是極其殘忍的刑罰。
       
    除此之外,見諸史料的還有斷手、罰絲、劓殄等。《韓非子•內儲說上》就說:“殷之法,棄灰于公道者,斷其手。”至于罰絲,是專門適用于官吏貴族的一種刑罰,即判決向官府繳納一定數量的絲,見之于《墨子•非樂上》。劓殄,即后世之族刑,見之于《尚書•盤庚》的記載中。而在商代甲骨文中,還可見到與墨刑、劓、刖、宮、大辟等相關的記載,它們說明,商代已經有了后世稱之為“五刑”的濫觴。
       
    從這段史料還可看出,由于商代刑罰的種類繁多,監獄已經發展起來。《竹書紀年》和《史記•夏本紀》已有圜土、夏臺等的記載,其他史料及商代甲骨卜辭中也有很多關于“囚”的記載,并且還有了相應的囚具。本案中西伯被囚的地方里據說就是商代的監獄。,又為“牖”。商代的監獄是挖在地下的土窖,上面蓋上棚,并開有,類似今天的天窗,因此也叫“里”。此外,圜土、囹圄等稱謂均指監獄。商代末期出現了“獄”字,唐代顏師古注漢代許慎《說文解字》說:“獄之確也,取其堅牢之意。獄字從二犬,取完備之意,從言者訟也。”或許那個時候就用狗來看犯人了。【原標題:商紂王:用酷刑虐殺大臣】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法律與生活》半月刊2006年1月 作者:趙曉耕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