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與孫臏
2012/5/4 10:22:25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田忌--紀元前341年,齊國(首府臨淄)宰相鄒忌,嫉妒大將田忌威震國際,企圖栽贓陷害,派人手拿340兩黃金,到街上請人算卦,向卜卦先生說:“我是田忌的隨從,我家將軍作戰,三戰三勝,他打算進行大事,請看一下吉兇?”等卜卦先生出門,鄒忌叫人把他逮捕,眼看就要掀起大獄,田忌無法澄清,又氣又急,率領他的衛隊發動攻擊,打算逮捕鄒忌。可是鄒忌早有準備,田忌無法取勝,只好出奔楚王國(首都郢城).
“誣以謀反”是中國傳統政治中一件其效如神的法寶,強悍的頭目要排除他親密的戰友或有實力的政敵時,習慣使用,當之者無不粉碎。因為它是政治的和法律的結合物,政治是內容,法律不過形式,所以無罪不能無刑,至為狠毒,無人能解。田忌身為民族英雄、三軍統帥,對國家有蓋世功勛,跟國王的關系也十分密切,可是,一旦陷入“誣以謀反”誅殺大陣, 立刻束手無策。
孫臏--龐涓妒孫臏之才而將其騙至魏,施以臏刑(割去膝蓋骨),因有孫臏之稱。
孫臏(約公元前380-432),中國軍事家。戰國中期齊國人。少時孤苦,年長后從師鬼谷子學習《孫子兵法》,顯示了驚人的軍事才能,不料,他卻因此遭人暗算……
孫臏在從師鬼谷子學習兵法時,有一個師弟叫龐涓。龐涓的天資學業雖較孫臏差得很多,但他為人奸猾,善弄小權本,又輕易不被察覺。他與孫臏同學時,心里很是嫉妒孫臏的才能,可在嘴上從未流露過,一再表示將來有了出頭之日,一定要舉薦師兄,同享富貴。心地善良的孫臏,與龐涓兄弟相稱,如同親兄弟一樣。
轉眼過去了幾年,孫臏、龐涓兩人,經過鬼谷子的精心調教,兵法、韜略大有長進。這時,傳來了魏惠三招賢納士的消息。本是魏國人的龐涓,覺得機會來了,決定下山。臨別時,他向孫臏保證,此行一旦順利,馬上引薦師兄下山,扶同做一番事 業。孫臏自然深表謝意,囑咐他多加保重,兩人灑淚告別。 龐涓到魏國后又是送禮,又是托人說情,很快見到了魏惠王。龐涓畢竟也有些本領,很快得到了魏惠王的賞識,被封為將軍。隨后,龐涓指揮軍隊同衛國和宋國開戰,打了幾個勝仗后,龐涓成了魏國上下皆知的人物,從此更得魏惠帝的寵信。 春風得意中的龐涓高興了好一陣子,又突然沉寂下來。原來他有了心病;論天下的用兵之法,除了孫臏之外沒人能趕上自己了。一想到孫臏,他心里就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按照當初的諾言辦吧,就得把孫臏推薦給魏惠王,孫臏的 聲名威望很快就會超過自己;不去履行當初的諾言吧,孫臏一旦去了別的國家,施展起來才能自己同樣不是對手。龐涓寢食不安,日夜思謀著對策。
一天,正在山上攻讀兵書的孫臏,接到龐涓差人秘密送來的一封信。信上龐涓先敘述了他在魏國受到的禮待重用。然后又說,他向魏惠王極力推薦了師兄的蓋世才能,到底把惠王說動,請師兄來魏國就任將軍之職。孫臏看了來信,想到自己就要有大顯身手的機會了,深覺自己的師弟挺講義氣,立即隨同來人趕往魏國的都城大梁。孫臏來后,龐涓大擺筵席,盛情款待。幾天過去了,就是沒有魏惠王的消息,龐涓也不提此事。孫臏自然不便多問,只好耐心等待。
這天,孫臏閑得難受,找到一本書讀起來突然,屋外傳來一陣吵嚷聲,他還沒有弄清是怎么回事,就已被闖進屋子的兵士捆綁起來,推推搡搡帶到一個地方。那里的一個當官模樣的人,立即宣布孫臏犯有私通齊國之罪,奉魏惠王之命對其施以臏足、黥臉之刑。孫臏被這突如其來的事情驚呆了,隨即省悟過來,高聲為自己辯白。然而,一切都晚了,那些如狼似虎的兵士七手八腳扒去孫臏的衣褲,拔刀剜去了孫臏的兩個膝蓋骨,并在他的臉上刺上犯罪的標志。孫臏倒臥在血泊之中。 原來,這龐涓把孫臏騙來之后,即在魏惠蘭面前巧言誣陷,使孫臏遭此傷身之禍。龐涓以為,受刑后的孫臏成了一個殘疾人,他縱有天大的本事,也難以和自己較量了。 孫臏的傷口漸漸愈合,但他再也站不起來了,而且,還有人時時刻刻監視著他。他知道龐涓在陷害他,他恨得咬牙切齒,可老這樣也不行,總得想個脫身之法才是。不久,孫臏瘋了,他一會兒哭,一會兒笑,叫鬧個不停。送飯的人拿來吃的,他竟連碗帶飯扔出好遠。龐涓聽說了這些,并不相信孫臏會瘋,便叫人把他扔到豬圈去,又偷偷派人觀察。孫臏披頭散發地倒在豬圈里,弄得滿身是豬糞,甚至把糞塞到嘴里大嚼起來。龐涓認為孫臏是真瘋了,從此看管逐漸松懈下來。 孫臏裝瘋產生了作用,他暗中加緊了尋找逃離虎口的機會。
一天,他聽說齊國有個使臣來到大梁,便找了個間隙,偷偷前去拜訪。齊國的使臣聽了孫臏的敘述,從談吐中認定他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才,十分欽佩,遂答應幫他逃走。這樣,孫臏便藏身于齊國使臣的車子里,秘密地回到了齊國。
這個時候,正值齊、魏爭霸,交戰不斷的年代。早在公元前386年;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田氏貴族在齊國取得政權后,就進行了一系列的社會改革,鹽文武人才,堅守邊境,反抗外來的威脅。孫臏回國后,很快見到齊國的大將田忌。田忌十分賞識孫臏的才干,便將他留在府中,以接待上賓的禮節殷勤加以款待。
田忌喜歡賽馬,但卻時常輸掉。有一次,他又與齊威王賽馬,馬分上、中、下三等,對等競賽,三場全輸,田忌好不喪氣。這時恰巧孫臏在場,便給田忌出主意說待到下一輪比賽時,你用上馬對威王的中馬,用中馬對威王的下馬,用下馬對威王的上馬,必贏無疑。”田忌依計行事,造成兩個局部的優勢和一個局部的劣勢,以一負二勝贏得齊三千金。一向取勝的齊威王這次輸了,大感驚訝,忙問田忌是何原因?田忌把孫臏找來,借機推薦給齊威王。 齊威王見是一個雙腿受刑的殘疾人,開始并未介意,當孫臏陳述自己對戰爭問題的看法時,齊威王便有意問道依你的見解,不用武力能不能使天下歸服呢?”孫臏果斷地回答說這不可能,只有打勝了,天下才會歸服。”然后,他列舉黃帝打尤,堯帝伐共工,舜帝征三苗,以及武王伐紂等事實,說明哪一個朝代都是靠武力解決問題,用戰爭實現國家的統一。這一番深刻獨到的分析,使齊威王大受震動。再詢問兵法,孫臏更是滔滔不絕,對答如流。齊威王感到孫臏其人確實不簡單,從此以先生”相稱,把他作為老師看待。
公元前354年,魏將軍龐涓發兵8萬,以突襲的辦法將趙國的都城邯鄲包圍。趙國抵擋不住,意派使者向齊國求救。齊威王欲派孫臏為大將,率兵援趙。孫臏辭謝說我是受過刑的殘疾人,帶兵為將多有不便,還是請田大夫為將,我從旁出出主意吧!”齊威王想想也好,就拜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發兵8萬,前往救趙。大軍既出,田忌欲直奔邯鄲,速解趙國之圍。孫臏不贊成這種硬碰硬的戰法,提出應趁魏國國內兵力空虛之機,發兵直取魏都大梁,迫使魏軍奔趙回救。這一戰略思想,將避免齊軍長途奔襲的疲勞,而致魏軍于奔波被動之中,立即為田忌采納,率領齊軍殺往大梁。【原標題:田忌與孫臏】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世紀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