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不是勇士
2012/5/4 10:34:1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從《國策》到《史記》以至以后的詩家散文家,對荊軻的評價是比較高的,大都把他作為一個有勇有謀的俠士來看待。但細讀《國策》中關于荊軻的一些細節,我對荊軻的智和勇都產生了一些懷疑。
且拋開眼過危機之際使用荊軻行刺這種救亡的發式是否恰當不談。從荊軻個人而言,受命于危難之際,把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之一點是值得肯定的,荊軻打算以燕督亢之地與樊於期的人頭取信于秦,想法不可謂不大膽,也確實讓人覺得荊軻對刺秦成功有較大的把握。而樊於期因為荊軻區區幾句話,就割頭相助,,也側面反映出荊軻確實有兩把刷子,不然何以能讓樊相信至深?
可是,等到要出發了,荊軻的智勇開始讓人懷疑,從《國策》看來,荊軻本來不打算帶秦舞陽出使的,他還有一個重要的助手,荊軻想等他一起走?墒,太子丹沉不住氣了,免不了催問幾句,荊軻在這幾句催問中看出了太子的不信任,“怒”“叱太子”,并且一氣之下,沒等到那個人就帶著秦舞陽出發了,以荊軻之智,此次行動意義之重大,影響之深遠,荊軻竟然如此意氣用事……一賭氣就走了。剛烈自尊,固然令人動容。然燕國國家存亡,百姓安危,居然不若一人尊嚴之重乎?結果,帶了一個秦舞陽,關鍵時刻果然不可靠。這一細節,幾乎掩蓋了前文荊軻所有光輝,讓人看到的是一個意氣用事,沉不住氣的荊軻。
再說勇,一起看看荊軻刺秦的細節,“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揕”,刺之意也。一手抓住對方的袖子,另一只手用匕首扎他,可以看出,這種打法毫無章法,換句話說 ,,用不著荊軻這樣的勇士俠士,一般人行刺都會……結果居然沒傷著秦王毫發。值得一提的是,荊軻那把匕首也不是一般的匕首,而是淬過毒的見血封喉的毒刃,也就是說,秦王即時受皮外傷,也會毒發身亡。后來,“秦王環柱而走,群臣驚愕……而乃以手共搏之”。在群臣還未反應過來的時候,荊軻手持毒刃,而秦王手無寸鐵,荊軻與秦王是一對一的斗爭,荊軻占有先機,荊軻以勇士之名,居然未傷秦王毫發,若非秦王武功不俗,就是荊軻學藝不精,徒有虛名。后來,群臣有所反應,就上來與荊軻肉搏,此時刺殺秦王,已無多少機會,但荊軻如能以俠士之勇,作困獸之斗,擊傷擊殺秦王群臣,仍非不可能,但書中并無記載。最后,夏無且以藥囊擲荊軻,(藥囊?布的?皮的?還是木頭的?權且當他是個藥箱子吧)反正就把“燕國第一勇士”給打趴下了,沒趴下也愣了愣,就這一愣的功夫,秦王背劍拔劍,這是的荊軻已由優勢變為劣勢,秦王以劍與荊軻搏,劍長而匕首短,“一寸短一分險”,秦王沒受傷,荊軻被斬斷了左腿,于是使出小李飛刀來刺秦王,結果飛刀脫靶了,荊軻受了八處劍傷,這場面真有點丟面子。荊軻之勇,徒有勇氣,而無勇武,陶淵明說他“惜哉劍術疏,奇計遂不成”還是比較含蓄的,沒有金剛鉆,就敢攬瓷器活,最后只好找找借口給自己開脫。想到這里,易水送別的悲壯場面都讓人覺得有點空虛。更讓人可惜的是樊老將軍的頭顱。
問題在于,荊軻這些毛病相信大家都能看得出,可是仍然有一代又一代文人對他褒揚有加。這是什么原因呢?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可以發現,一個人極力贊美的,往往是他所極度缺乏的,荊軻為報知遇之恩,受命危難之際,明知不可為而為,慷慨赴難,視死如歸。讓我們發現,歷史上不乏智謀之士,卻缺乏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勇氣和決心;歷史上也不乏武功高強之士,缺乏的是慷慨赴難視死如歸的精神。荊軻身上處處體現出一個“士”的精神實質。怎不讓千古文士共同敬仰,交口稱贊!驹瓨祟}:荊軻不是勇士】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育星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