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鬼谷其地與鬼谷子其人
2012/5/3 11:19:19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鬼谷子傳說的夢幻神奇,為考證鬼谷的真實地址帶來了更多的難點,歷史上,關于鬼谷子的隱居地鬼谷的地點,有幾種說法:
1、在齊國境內。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說,蘇秦“東事師于齊而習之鬼谷先生”。這是最早的說法,說明蘇秦跟師學縱橫術的地方,應該是在齊國境內。
2、在河南登封地區的陽城。唐朝學者裴骃作《史記集解》,引用東晉學者徐廣的說法:“穎川陽城有鬼谷,蓋是其人所居,因為號。”另一學者張守節在《史記正義》中說:“鬼谷在洛州陽城縣北五里”。唐朝李吉甫的《元和君縣志》記載,“鬼谷在告城縣北,即六國時鬼谷先生所居也。”
3、在湖北的當陽,即臨沮。郭璞的《游仙詩》說鬼谷子是“青溪千萬仞”中的隱士,唐朝李善注解此詩時引用《荊州記》說:“臨沮縣有青溪山,山東有泉,泉側有道士精舍。”所以,臨沮的清溪山,是鬼谷子的隱居處。
4、在山西三原縣北的云陽,即“扶風池陽”。唐代學者司馬貞在《史記•蘇秦列傳》的“索隱”中,陜西的扶風池陽有鬼谷墟。
5、在河南的伊陽,即今的汝陽。明代正德年間《汝州州志》記載,河南的伊陽云夢山有鬼谷子的修道處。
6、在陜西石泉縣境內的云霧山。五代后蜀杜光庭杜光庭在《錄異記》中指出,“鬼谷先生者,古之真仙也,……居漢濱鬼谷山。”而云霧山在漢江之北僅僅20公里,其主峰古稱鬼谷嶺。明代《興安府志》說:“鬼谷子嶺,在云霧山中,相傳先生(鬼谷子)隱處,有廢址,其鐵棺尚存。”清康熙、道光,及民國時的《石泉縣志》,均有對鬼谷子遺跡的記載。現在山上除有古碑記載“鬼谷經歷之處”外,還有清溪、鬼谷神田、藏經洞、鬼谷仙洞等有關鬼谷子的諸多遺跡。云霧山鬼谷嶺居秦嶺中南部,戰國時期它地處楚國和秦國交界之處,距秦都咸陽只有100多公里,一二日可到;南下在漢江乘船二三日也可到楚都郢(江陵),其地理位置很符合蘇秦、張儀在此學成后去秦、楚游說。
7、在寧波。據《寧波縣志》記載:“鬼谷子居青溪之鬼谷”。當今學者陳蒲清認為,鬼谷最有可能在河南淇縣的云夢山。理由至少有兩條:第一,淇縣云夢山是太行山的余脈,位于黃土高原與華北大平原的交界處,據淇縣縣城朝歌鎮大約十五公里,群峰秀麗而宏偉,云夢山五里長的山谷叫“鬼谷”,山頂有“鬼谷洞”,這里傳說是鬼谷子的誕生地,山頂還有傳說的“孫臏洞”、“龐涓洞”、“毛遂洞”等,此外,千平米的懸崖叫“天書崖”,上面仿佛依稀有字跡,據說是鬼谷子把華元真人傳授的天書刻在上面。第二,淇縣的云夢山可以印證《史記》記載的蘇秦“東事師于齊而習之鬼谷先生”。淇縣在西周時原是衛國的都城,后來赤狄人攻衛,衛懿公被殺,都城被毀,衛人難逃,在齊恒公的幫助下,重建都城于楚丘,即今天的河南滑縣,齊恒公趕走赤狄人之后,該地很可能并入了齊國的版圖。那么,當時西周的蘇秦和魏人張儀,完全可能入齊,于云夢山拜鬼谷子為師。《史記》的記載應該是真實的,“師于齊”,極有可能是在衛國都城附近的云夢山拜師,鬼谷在淇縣的云夢山最有可能。
雖然關于鬼谷子的傳說神秘莫測,關于鬼谷的真實地點也眾說紛紜,但鬼谷子作為一個歷史人物,應該是確有其人的。漢人的一系列著作證明鬼谷先生是真實人物。作為嚴肅的歷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的《蘇秦列傳》和《張議列傳》中,分別記載他們兩位師承于鬼谷先生。西漢末年的哲學家楊雄曾批評鬼谷子說:“儀、秦學乎鬼谷術,而習乎縱橫言,安中國者各十余年。是乎?”“詐人也,圣人惡諸。”(參看王充《論衡》。)東漢的哲學家王充也說:“佞人自有知以詐人,及其說人主,須術以動上。……術則從橫,師則鬼谷也。”(參看王充《論衡》。)特別是西漢末年的著名學者劉向在他的《說苑•善說》中大量引用鬼谷子的話語,與旬子、子貢等人的話列在一起,用來論證自己推崇談說之術的觀點。比如,劉向在文中大段引用鬼谷子的話:“鬼谷子曰:人之不善而能矯之者,難矣!說之不行、言之不從者,其辨之不明也。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也;既固而不行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辨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善;其言神而珍,白而分,能入于人之心,如此而說不行者,天下未嘗聞也。此之謂善說。”(參看劉向《說苑•善說》)旬子、子貢皆是現實的歷史人物,鬼谷子看來也不會是虛構的。漢人極有可能讀過《鬼谷子》,劉向的引用十分真切。
鬼谷子其實原來不一定是神秘的,因隱居地而得名號,像晉人徐廣說的:“穎川陽城有鬼谷,蓋是其人所居,因為號。”古代的隱士很多不說自己姓名,而以其名號流傳。唐高宗時的學者李善在《文選注》中說:“《鬼谷子序》曰:‘周時有豪士隱于鬼谷者,自號鬼谷子。言其自遠也。然鬼谷之名,隱者通號也’”隱居鬼谷,自稱為鬼谷子,可能因為鬼谷子是最早最徹底的隱居者,鬼谷也成了隱居者的統稱。這本來并不神秘,但可能因為“鬼谷”兩個字實在容易讓人產生神秘的聯想,當魏晉南北朝時,鬼神之說盛行,真實歷史人物鬼谷子也披上了神秘的色彩,加上后來鬼谷子與道教發生了關系,就更神秘了。亦仙亦道,亦神亦人,亦真亦假,亦虛亦實,關于鬼谷子的傳說就更多、更雜、更神了。其實,史書對鬼谷先生的記載是比較確定的,盡管這些記載確實很不詳:
南朝著名史學家裴骃的《史記集解》記載,“徐廣曰:潁川陽城有鬼谷,蓋其人所居,因為號。”東漢學者應劭的《風俗通義》記載,“鬼谷先生,六國時縱橫家。”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受詔總管編纂周、隋史書的魏征于《隋書•經籍志》中說:“鬼谷子,周世隱于鬼谷。”唐朝另一大政治家長孫無忌于《鬼谷子序》中說:“鬼谷子,楚人也,周世隱于鬼谷。”北宋的宰相、著名學者李昉于《太平御覽》的《禮儀部•齋戒•儺》中說:“周有豪士,居鬼谷,號為鬼谷先生。蘇秦、張儀往見之。先生曰:‘吾將為二子陳言至道,子其齋戒,擇日而學。’后,儀、秦齋戒而往。”南宋學者王應麟在其所編的《玉!分幸吨信d書目》言:“周時高士,無鄉里、族姓、名字,以其所隱,自號鬼谷先生。” 乾隆時的學者秦恩復在《鬼谷子序》中引《道藏目錄》說:鬼谷子“姓王,名詡,晉平公時人。”
關于鬼谷子的史料雖然不詳,但有一些方面是可以肯定的:鬼谷子是因隱居于“鬼谷”而稱為鬼谷子,鬼谷子是古代最著名的隱士之一,鬼谷子是春秋末戰國初人,與墨子同時代,是蘇秦、張儀的老師。史書說鬼谷子無鄉里、無族姓、無名字,這也是隱者常有的事?赡苁歉鶕鍖W者秦恩復對《道藏目錄》的引用,近現代許多人稱鬼谷子為王詡。盡管我們對這位著名隱者知之甚少,我們還是和唐代大詩人陳子昂的觀點一樣,十分贊賞他的隱者風范:“吾愛鬼谷子,青溪無垢氛,囊括經世道,遺身在白云。”(參看陳子昂《感遇》。)【原標題:說說鬼谷其地與鬼谷子其人】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謀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