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為何今日中國難出吳道子?國人早已喪失身份

2012/4/23 15:51:39 點擊數: 【字體:

    
    在傳統將斷未斷之時,我們如何能夠跨越明清,上溯唐宋,并與之銜接?
       
    1937年,張大千和謝稚柳在徐悲鴻處見到徐收藏的《八十七神仙卷》,大為驚嘆,稱為國內僅見的唐代人物畫卷,極有可能為畫圣吳道子的真本。徐悲鴻視此畫為生命,將刻有“悲鴻生命”四字的印章蓋在畫上,并跋曰“足可頡頏歐洲最高貴名作”。《八十七神仙卷》是徐通過老友許地山在一德國女子手中以自己的7幅精品及一萬元現金交換而得。抗戰時期時局動蕩,悲鴻經常將此畫捆綁在身,以防不測,但即便如此,此畫也曾被盜過一次,后悲鴻又以20萬元現金和十多幅自己的作品再次贖回。
       
    徐悲鴻雖對中國古畫如癡如醉,但他的代表作大都革命味十足,其《田橫五百士》、《九方皋》、《愚公移山》,包括各種奔馬,勞動味、謳歌味、苦味、革命味,我的眼力都很不能適應。我還是喜歡他早年的素描、油畫,前一陣去新建的江蘇博物館看到他早年的幾幅花鳥,都是小畫,很雅致,沒有這些畫的土氣,更無什么大場面。比起大畫家吳道子,徐的這些代表作真的很土氣,這只需將吳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與徐悲鴻的《愚公移山》等比較一下即可看出。徐悲鴻的心就像鐮刀斧頭一樣實際,吳道子的心(線條)則像天上的云一樣變化莫測,虛無縹緲;徐悲鴻有革命的土氣,吳道子卻有一股亙古的貴氣,徐的代表作是一份革命遺產,吳道子是精神遺產,徐的畫里有政治遺影,吳道子只是天籟之聲。最為奇特的是,以鐵血的革命觀寫照的徐悲鴻手上,竟有以心傳神的吳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不管是真跡還是武宗元的仿本,它確實精彩。在一個巨變的徐悲鴻畫前,在傳統將斷未斷之時,我們如何能夠跨越明清,上溯唐宋,并與之銜接?
       
    吳道子是一位唐代全能畫家,尤以人物為第一,沒有吳道子,唐代在人物畫方面不可能達到巔峰。吳道子的另一偉績是使山水畫結束了只作為人物畫背景的附庸地位,成為獨立的畫種,所以吳道子其實是中國山水畫的祖師。在我們這個時代,不可能再出現像吳道子這樣的人物,表面上鬧騰的當代藝術,其所有的方法、觀念,構成形式都來自西方,中國所特有的繪畫特點,無論技術還是畫里的靈魂世界都已式微,人物畫和山水畫尤其如此,其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自然受漠視,遭破壞。在唐宋時即以山水為核心主題的傳統于今絕矣,山水不再是今日畫家的對象,山水在今天只是一種能源,而非古人所認為的歸宿。在我們的教育里沒有自然存在的位置,就像我們的教育少有孝道、少有父母存在的位置一樣。山水、天地精神在中國幾千年的教育里是被視為父母來教導的,我們的教育沒有教會人們知道自然為何物,父母是什么,他人又是誰。數理化如同硫酸一樣模糊了這些最真實的存在。我們離山水越遠就離古代文人的心性世界越遠。
       
    二是服裝的變化。中國古代的服裝其實與山川河流一體,我們現在的服裝只與城市環境一體,在自然里卻很難相融。我們的服裝其實是反自然的。古代與自然、天地精神融為一爐的服裝,其實是一種精神產品,同遠山的起伏,樹枝的伸展,波浪的運動相諧調。吳道子的畫,所謂吳帶當風,衣袂飄飄,確實有這樣的風度,古代中國要是沒有這樣的服裝,也就不可能有吳道子。中山裝、列寧裝,包括我小時候穿的拖拉機服,現在的西裝、牛仔褲,怎么也不可能畫出“吳帶當風“的感覺。帝制下的服裝有貴氣,有天地之氣,平民的衣服則有山野之氣。我們的服裝是革命以后的結果,與我們的山水很不般配,服裝被意識形態化,連鞋子也逃不了,如解放鞋。這大概就是中國人物畫畫不上去的原因,因為會四不像。而古人的衣服,只要將長袍馬褂穿在身上,一雙白邊黑面的鞋子穿在腳上,立即會變得安靜下來,服裝本身也有收斂、莊重、干凈行為的作用,古代人物畫可以凈化人心的道理估計也就在這里。
       
    三是身份問題,我相信吳道子不是道家身份也一定是佛教身份。王維是佛教身份,董其昌是佛教身份。我們今天經過唯物主義的變革都已喪失了身份,所以看人,看山水的眼光,同古人已全然不同。
       
    吳道子生活在這三樣都不缺的唐代。他是河南禹縣人,年幼時即喪父母,早年曾隨草書巨子張旭和詩人賀知章學過書法。書法是基礎,如果吳道子書法不行,肯定不會成為中國繪畫史上一個偉大的變革者,吳的變革正是在書法的基礎上,由顧愷之的游絲描一改而為線條有粗細、有輕重、有起伏的提按的蘭葉描。自此,中國畫的線條形成一種活的生命,可以為山川草木、人物花鳥作傳神寫照,蘭葉描的創造使吳道子的壁畫儼然有滿壁風動的飄舉之勢,沒有這些,理論家張彥遠不會稱贊他為:“古今獨步,前不見顧陸(顧愷之、陸探微),后無來者。”吳道子雖擅各路題材,但主要以佛教與道教題材見長,最著名的就是《地獄變相圖》,據記載,畫成后,屠戶、漁夫見之而懼罪改業,不敢再從事殺生的行業。這大概就是藝術的功用了,今日中國還有吳道子嗎?即使吳道子再現,誰又怕地獄?蘇東坡就見過《地獄變相圖》:“觀地獄變相,不見其造業之因,而見其受罪之狀,悲哉,悲哉。”宋代人,直至民國人都怕因果,而到了唯物的我們,即使有一百個吳道子投胎重來人間,又有誰怕?【原標題:為何今日中國難出吳道子?國人早 已喪失身份】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南方周末 作者:楊鍵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