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商丘百家姓]成:帝嚳后裔兩源一姓

2012/5/3 8:55:39 點擊數: 【字體:

 
    封邑為氏 成姓始自周初

    成姓,始自周初,向上溯源,是帝嚳的后裔。帝嚳是黃帝的曾孫,因受封于辛(今商丘古城南22公里的睢陽區高辛鎮)而稱為高辛氏。高辛氏帝嚳有子稷,又被稱為后稷、棄,以姬為姓。棄就是周部落的始祖。

    成姓主要有兩個源流,一是源出周之叔武,被稱為叔武成;另一個源出楚時的得臣,被稱為得臣成。

    叔武成的起源。《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記載:棄之后裔周武王姬發滅紂立周后,曾廣封姬氏宗親、功臣謀士及歷代王親顯族為諸侯國君,并分別以封國各賜給姓氏。其中武王姬發之第五弟(即文王姬昌第七子)姬叔武被封于絣,并賜姓絣。后來之《通志》氏族篇、《辭海》、《中華上下五千年》中的《周初大分封》、海天出版社出版的《百姓宗族圖典》等史書或類書均有相同的陳述。而現在很多成姓人保存的《成氏祖譜》,也多載其鼻祖為周武王所封之絣國君主姬叔武。其中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等地的部分《成氏祖譜》還完整地記下了姬叔武以后歷3000多年、約傳110多代的明細世系序列。由此可見,姬叔武由周武王賜姓絣,是無可非議的。姬叔武被尊為成姓得姓始祖。后來,周王朝衰敗時,絣氏人去“阝”就姓了“成”。至于“絣”什么時候演化為“成”的,沒有具體記載。另據《辭海》等書記載,當時的絣國,地處今山東省寧陽、汶上周圍地區,治所在今寧陽東北的絣邑地方。再據《春秋》記載:絣國為齊所滅,其所屬土地被齊國和魯國瓜分。絣國亡后,成氏族民以庶民、官奴身份繼續在當地繁衍生息,并隨著社會的變遷不斷向全國各地發展壯大。

    得臣成的起源。據《史記》卷四十《楚世家第五》及《中華上下五千年》、《中國名人辭典》、《南成志》等書記載:周初,周成王封宗親貴族熊繹為楚子,賜姓羋(音mǐ),居丹陽。公元前740年(周平王30年),熊繹之第十一世孫、楚子熊通趁周室衰微之機而叛周,另立楚國,并自封為楚武王。建國后,楚武王連年發兵侵略鄰近小國,先后滅掉隋、鄧等國。成得臣,原名熊子玉,系楚武王的堂兄弟,自幼聰敏有大志,出仕后,驍勇善戰,屢立戰功,先后被授予大將軍、楚國卿等要職。但熊子玉為人傲慢自負,恃功績而更姓為成,更名為得臣。楚成王39年(公元前633年),在成王猶疑不決的情況下,得臣堅持率兵攻打宋國,結果被前去救援宋國的晉國軍隊打得大敗,因而獲罪被誅殺。成得臣的子孫遂以“成”為姓,相繼在荊楚、西川、云貴等地繁衍生息。現在,僅在云南、貴州地方的成姓族民就有20多萬。

    因此,以成得臣為鼻祖的成姓,應該是中華姓氏中的第二支成姓。

    上谷為成姓郡望

    在歷史及歷代欽定的《百家姓》上,均稱上谷是成氏郡名,國內部分成氏宗譜還稱“成氏鼻祖叔武始封于上谷”。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為鞏固其統治地位,于公元前221年,把全國劃為36郡(后增至40郡),由中央直接委派官員專司管理。上谷郡是當時北方邊陲的一個戍邊大郡,戍邊任務特別重大。因戍邊的需要,秦皇朝逼迫大量原齊、魯、燕、趙等國王族遺民、士庶、官奴遷往上谷定居,以充實戍邊力量。當時,叔武后代就被大量遷往上谷定居。在那兒,成姓的社會地位逐步有所改變,族民也興旺發達起來。至魏晉時,上谷地方的成氏族民逐步恢復了叔武世家的大族地位,從而變成了上谷的郡望。在此期間,一些成氏族人也先后在朝廷任官。

    叔武后裔曾為寧陵大姓

    商丘的成姓現分布在寧陵縣、梁園區及永城市,有族人三四萬人。

    據寧陵縣柳河鎮成樓村保存的《成氏祖譜》記載,商丘成氏在明朝時從南京西南城角處遷來,先后在商丘、寧陵等地落戶,至今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

    據成樓村一些老人回憶,新中國成立前,成姓在寧陵是出了名的大戶。在寧陵縣以北,所有的牲口行市全部由成姓人經營,趕集逢會,買驢賣馬時,都要向成姓的管理人員交費。民國期間,成姓有一祖墳在寧陵縣城東南角,為應付戰亂,寧陵縣當時的守軍決定在城四周修建一個四方的護城墻。可是,護城墻的東南角正好趕在成姓的那個祖墳上。修城墻的地方守軍給成姓族長多次商量,可成姓人看中了那塊風水寶地,就是不遷墳。修城墻的不得不放棄修建護城墻的東南角,往里收縮,避開成家的那個祖墳,結果寧陵縣的四角護城墻沒有東南角,至今還成為寧陵人的一個笑談。這也從一個方面顯示了當時成姓人在寧陵的興旺與地位。

    民國初期,有一個相當出名的督軍,名叫成士云,出生于現梁園區孫福集鄉的朱小樓村(原朱家寨)。成士云戰死后被葬于商丘古城北門口偏東邊,立有石碑,建有陵園。據成樓村部分老人回憶,成家人經常到成士云陵園祭奠。那個陵園內有花草,管理員看護得很嚴,不允許人們攀折,但成家人到后,可以隨意攀折,因為,那個陵園就是成家的。

    新中國成立后,寧陵成姓族人不再旺盛,現在,寧陵成姓的人已經不是大姓了。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商丘古城北面的成士云將軍陵園及寧陵縣東南角那個成姓人的墳塋也全部被“革委會”給推倒、鏟平。現在,如果不是那些老年的成姓人回憶,誰也不會在寧陵東南角及商丘古城北門附近找不到當初成姓人埋葬及祭奠的任何痕跡。

    致讀者

    2006年1月10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公布了耗用兩年時間調查完成的《中國姓氏統計》,俗稱“新百家姓”。

    “新百家姓”像一根導火線,點燃了國人對姓氏尋根文化的新一輪熱情,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姓氏尋根活動。姓氏文化孕育著巨大的生產力,傳統的優秀文化定會產生新型的文化產業,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文化產業將成為21世紀的主導產業,而姓氏文化,因《百家姓》的代代相傳而廣泛深入人心,由此引發的尋根及旅游文化產業將成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商丘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據考證,有千余姓氏起源于商丘。挖掘姓氏文化內涵,既是展示商丘文化無窮魅力的需要,更是促進尋根文化產業、旅游文化產業等文化經濟發展的需要。基于此,本版從3月3日起開設了《商丘百家姓》欄目。同時,誠望對姓氏文化有研究及擁有姓氏家譜的人能提供線索。【原標題:[商丘百家姓]成:帝嚳后裔兩源一姓】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商丘新聞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