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商湯、西伯征屯留

2012/4/27 10:45:31 點擊數: 【字體:

商湯、西伯征屯留

    屯留在偌大的地圖上,雖只是個微乎其微的小地方,但在歷史的長河里卻也激起過幾多絢麗的浪花;商朝的開國君王商湯、大名鼎鼎的周文王之父——西伯王季,就曾先后在屯留大地上,留下過深深的歷史足跡。
       
    商湯曾征戰在屯留的三嵕山下,討伐過夏朝的昏君夏桀。此事最早就見于《竹書紀年》的記載:夏•帝桀31年,“夏師敗績,桀出奔三朡,商師征三朡”。這里的“朡”同“嵕”,“三朡”即屯留的三嵕山。《明一統志》云:“三嵕山,在屯留縣西北35里……《大清一統志》講得更明確:“《唐書•地理志》屯留縣有三嵕山……按《說文》,峰聚之山曰嵕,今屯留有三嵕山,言三峰聚也……舊志謂即古三嵕國;引《書序》:湯伐三嵕為證”。雖也有一些注家認為,“三朡”為山東之定陶縣;但屯留之“三嵕”,也為歷代注家聊備一說之選。據史載:湯伐桀,先“征夏邑”,后“戰于鳴條”;夏邑即安邑,鳴條在安邑附近,都在今我省運城的夏縣附近。夏桀在夏縣戰敗后,不可能馬上出奔到遙遠的山東,先出奔到了上黨之屯留,也在情理之中;  且更具有慌不擇路、就近藏身的地理邏輯依據。這表明,屯留三嵕山,早在《竹書紀年》里,就已進入了人們的歷史視野。
       
    大名鼎鼎的周文王為何稱西伯?也與屯留有關。《竹書紀年》云:商•文丁四年“周公季歷(即王季)伐余無之戎,克之,命為牧師”。這里的“牧師”即為西方的霸主,也即西伯,“伯”同“霸”。清•徐文靖《竹書統箋》云:“成公元年,劉康公敗績于徐吾氏。《上黨記》:純(同“屯”)留縣有余吾城,在縣西北三十里。余無之戎,當即是”。上黨,因其是從北漠南下中原的“鏈接帶”;故,西周至春秋時期,這里是一個少數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商朝文丁(一曰太丁)四年,大約公元前12世紀,周文王的父親季歷,就帶兵討伐過余吾的“戎人”,且大獲全勝;因伐戎戰功卓著,于是被文丁封為一方霸主——牧師,即西伯,提高了在商各路諸侯中的威望。此史實,不見于《史記》,但《后漢書•西羌傳》卻有記載:“后二年,周人克余無之戎,于是太丁命季歷為牧師”。《左傳》成公元年(前590年),王季的兒子劉康公討伐戎人徐吾氏時,被茂戎別種的徐吾氏打得大敗。就此歷史事件,宋•羅泌《路史》與清•徐文靖《管城碩記》均注曰:徐吾氏居住地,即今屯留西北的余吾鎮。看來,余吾古鎮,因西戎別種的“徐吾氏”而得名,源遠流長,名不虛傳。在商朝即有此地名,且還贏得大名鼎鼎的周文王父親季歷大駕光臨。在史籍里,余吾又寫作“余無”或“徐吾”,屬傳播學上“音似相轉”的語言現象。
       
    關于屯留,《竹書紀年》里還有兩次記載:一為,梁惠王元年(前370年):“韓共侯、趙成侯遷晉桓公于屯留”;此雖與《史記•趙世家》的記載略有出入,但晉君最后是遷往屯留,煌  煌晉國是在屯留謝幕,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竹書紀年》文獻資料的出土,是對《史記》記載的一個最有力的佐證。另一記載:梁惠王12年(前359年):“鄭取屯留、尚子”,“尚子”即“長子”的異讀。這里的“鄭”實指“韓”。原來,屯留、長子原在魏國的手里,后被韓國強行用武力攻取;故,屯留、長子在三家分晉初,就是一塊非常重要的、幾易其主的戰略要地。【原標題:商湯、西伯征屯留】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山西日報
0
下一條:商湯故事上一條:商湯辨味識才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