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廠家向客戶介紹陜州糟蛋

陜州糟蛋產品

色香味俱全的陜州糟蛋成為席上佳肴
陜州糟蛋歷史悠久
陜州糟蛋制作獨特
核心提示:說起陜州糟蛋,它既是中國燦爛文化的結晶,又是飲食文化中一朵 絢爛的奇葩。作為陜縣人,對知名的觀音堂牛肉、大營麻花等傳統美食并不陌生,對不知名的脂油燒餅、陜州蒸肉、石子燒餅、甄糕等也耳熟能詳。它們或有著非凡 的歷史淵源被載入史籍,或廣泛流傳于民間深受人民群眾喜愛。今天,我們將探尋陜州糟蛋的歷史,尋找鄉情的味道。
陜州糟蛋歷史悠久
據清朝嘉慶六年司能任所撰的《嘉興縣志》記載:“糟鵝蛋:‘鮑軫糟鵝蛋詩:陽羨籠中化,香糟溫釀成,漁于魚乍壓,俊比蟹微生,混沌含真味,胚胎含盛名,不圖 重下著,但食倍關情。’”從中可以看出,在清朝嘉慶年間,嘉興一帶就有了制作糟鵝蛋的工藝,并且風味頗佳。乾隆年間,糟鵝蛋被列為貢品,獲“乾隆京牌”一 道及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獎牌。清朝道光年間,有一位名叫何之鼎的文人曾著詩一首:“買醉城西結伴行,源源佳釀遠馳名。剖來糟蛋好顏色,攜到京華美味評。”何 之鼎詩中所提到的“源源糟坊”便是這一神奇美味的發源地。
陜州糟蛋是用雞蛋和黃酒酒糟加工釀制而成的,后來才傳到陜州境內。據說,清光 緒年間,在陜州城內,山西省富商張詩秀有個叫香英的丫環,一天忽覺身體不適,香英就暗中從廚房偷了幾個雞蛋,放進水中并加上鹽和調料準備腌著吃。過了數 日,她剛拿出腌蛋要剝皮,卻發現張詩秀朝自己走來,情急之下,香英就將雞蛋藏匿于草木灰中。幾日后,香英忽然想起草木灰中的雞蛋,取出來一看,雞蛋殼上積 了一層灰,便將雞蛋拿到水中洗了洗,慢慢剝下蛋殼,看見里面的蛋質呈紅黃色糊狀,細細品嘗,余味悠長。因為雞蛋久在灰中,外表看起來臟兮兮的,故取名“糟 蛋”。
張詩秀聞知后,認為可以生產“糟蛋”用來盈利,于是如法炮制,在陜州城內“祥太號”醬菜園制作經營。糟蛋問世后,很快就受到顧客的贊譽和喜愛,許多商人紛紛尋求制作糟蛋的技藝,最后逐漸傳開。
民國時期,陜州糟蛋在國民黨陜州專署舉辦的農工產品展銷會上獲獎,從此馳名豫晉陜等地。新中國成立初期,仍有私人制作經營。1954年,陜縣食品廠曾試制生產。到上世紀80年代后期,由于種種原因,陜州糟蛋停產。
據介紹,陜州糟蛋用料嚴格,工藝講究,蛋心呈紅黃色細膩糊狀,風味獨特,回味悠長。它經自然陽光加溫釀制,歷時一年方可制成,沒有任何添加劑,是真正的綠色食品。
陜州糟蛋制作獨特
陜州糟蛋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它與陜州的歷史與文化聯系在一起,成為陜州血脈的一部分。它是本土特產,但歷經風雨之后,陜州糟蛋像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在缺 衣少食的窘迫中艱難地喘息,那醇厚的糟蛋香味正在一點點地飄散,一旦消失將難以傳承。也許若干年后,子孫后代只能在歷史文字的記載中想象陜州糟蛋的香味 了。面對這份獨屬于我們的歷史和文化,我們該做些什么?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就在許多上了年紀的人以為再也見不到陜州糟蛋時,傳說中的“神蛋”突然以每年幾十萬枚甚至百萬枚速度出現在三門峽各地。其實,陜州糟蛋能夠重新回到餐桌,與許多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更離不開政府的關懷、媒體的宣傳報道。
陜州糟蛋工藝流程復雜,挖掘整理陜州糟蛋的生產工藝及文化,并使陜州糟蛋產業化生產,對于弘揚陜州文化,以及提高三門峽市的知名度及美譽度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腌制陜州糟蛋的主料是黃酒酒糟,黃酒使用優質糯米釀造而成,經過十幾道工序壓榨后,液體就成了金黃色的地道的陜州黃酒,剩余的酒糟就成了腌制糟蛋的主要原 料,用酒糟加其他天然香料將雞蛋腌制一年左右,便成了陜州糟蛋。陜州糟蛋在其糟制過程中,所產生的醇、酸、糖、酯、鹽等成分逐漸滲入到蛋內的同時,諸多的 營養成分也隨之進入到蛋內積聚起來。成品蛋心呈金黃色,有蛋香、脂香、酒香等多種香味,從而使糟蛋的營養含量更加豐富。
據工人師傅介紹,生產糟蛋的具體環節是:將優質糯米浸泡—發酵—蒸飯—榨酒—獲取黃酒及酒糟—用酒糟腌制雞蛋—糟蛋成品—包裝。一斤糯米可以生產一枚糟蛋、兩斤黃酒,但雞蛋必須是當天下的蛋。目前,糟蛋銷售情況非常好,在北京、廣州、安徽等地都有銷路,只是產量有限。
陜州糟蛋前景大好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現在的年輕人一說到吃,便會提到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哈根達斯,超市里也擺滿了薯條、可樂、巧克力,而傳統的飲食如榨菜、醬菜等往往被擺在寂廖的角落里。
陜州糟蛋使傳統工藝與現代工藝得到完美結合,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依靠科技生產能夠豐富、升華傳統食品的制作技藝。朱家明是三門峽市以琳醬菜調味品廠的總經 理,在三門峽有著10多年的醬菜生產經驗,2008年開始規;a糟蛋。2010年3月,朱家明注冊了“加明”牌陜州糟蛋商標。同年5月,在三門峽市第 四屆知名文化產品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覽會上,“加明”牌陜州糟蛋獲得金獎。2011年1月,朱家明趕赴上海參加了“第十屆全國農產品交易博覽 會”,他的陜州糟蛋榮獲了“綠色純天然食品獎”,同時送展的黃酒榮獲了“健康營養食品獎”。
說起糟蛋,朱家明滔滔不絕。他說:“陜州糟蛋是本土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藝術保護要不斷加強,這不僅僅體現在飲食習慣上,最終也會在文化思想、價值取向等方面體現出來。守衛傳統文化,就是固守我們的精神家園。”
三門峽市金土地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陽是經商意識很早覺醒的那一代人。他購買別人已搶注了的“陜州”商標。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花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為企業 辦理了食品生產許可證及QS食品安全認證。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公司生產的50萬枚糟蛋于2011年順利上市。2012年11月16日,為期三天的第四屆中 國鄭州農業博覽會在鄭東新區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在本屆參展企業高達450家的會場上,三門峽市金土地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陜州糟蛋,因其選材精、工藝嚴 格、營養價值高等優勢,第一次在農博會上參展就一舉奪得了金獎。
我們相信,不遠的將來,傳統美食陜州糟蛋能夠吸引大批年輕人關注的目光,產生更大的影響力。(原標題:陜州糟蛋:掀起你的蓋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