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西華縣逍遙鎮胡辣湯名聲在外。但是你知道嗎?借助這味美價廉的一碗湯,西華縣逍遙鎮群眾年收入突破一億元大關;胡辣湯調料生產廠家發展到16家,1000余人實現家門口就業,年產值達1.5億余元。
小小一碗湯,緣何有如此魔力,成為一鎮乃至一縣的支柱產業?近日,記者走進逍遙鎮,探索這其中的奧秘……
“河南老字號”當之無愧
逍遙鎮位于西華縣西部,距縣城30公里,沙河、潁河穿境而過,S219、S330、S329三條省道在此交會通過,西距京珠高速公路、京廣鐵路、107國道不足30公里。便捷的交通奠定了這里的繁榮,1992年它被省建設廳命名為“中州名鎮”,2000年被省政府確定為河南省重點鎮,2004年被周口市委、市政府確定為“經濟發展強鄉鎮”。
既然是“中州名鎮”,必有不凡之處,為逍遙鎮贏得響當當名頭的,首推那碗美味傳天下的胡辣湯。說起這胡辣湯的前生今世,那話可就長了。
相傳北宋末年,宋徽宗年間,皇上身邊一位太監隨皇帝出巡,偶得少林寺的醒酒湯和武當山的消食茶配制秘方。那位太監回宮后找來御膳房的御廚趙杞,以醒酒湯和消食茶為基礎,熬制出延年益壽湯獻與皇上,皇上飲后大悅,連聲夸贊。那時,軍中發生流行性疾病,為穩定軍心,皇上命太監將延年益壽湯秘方贈給軍營,軍士飲后,流行性疾病頓時得到控制,一時間延年益壽湯聲名鵲起。
后來金軍入侵,皇宮不保,御廚趙杞為避難一路南逃,為了生計,沿途用延年益壽湯加上鮮肉、粉條等熬粥賣。途經逍遙鎮時,趙杞看到逍遙鎮緊鄰沙河,近依潁河,鎮中寨堡堅固,乃地靈水秀之處,遂決定隱居在此,并以賣湯為生。
一天,一北方客人帶一袋胡椒粉來到趙杞的店中,客人一不小心將胡椒粉袋碰破,他隨手將胡椒粉倒在了一只空碗中放在桌子上,趙杞無意間將胡椒粉攪入鍋中。北方客人喝后,身心俱爽,忙問是什么湯,趙杞聞此湯香味撲鼻,舀出一嘗,辣味純郁,胡中帶香,與以往大不相同,便隨口答道“胡辣湯”。此后,他照法炮制,胡辣湯大受民眾歡迎。
借改革東風名揚天下
清朝中葉,隨著沙河、潁河漕運的興盛,逍遙鎮成為一個重要的內陸碼頭,八方商賈云集,逍遙鎮胡辣湯因此名揚大江南北。20世紀70年代,周口修建了攔河大閘,上游的沙潁河逐漸斷航,逍遙鎮也失去了往日的繁華,但是胡辣湯卻成了當地人賴以生存的傳家寶。
逍遙鎮鎮長王金輝介紹,逍遙鎮胡辣湯產業的發展壯大與改革開放分不開。改革開放初期,一部分有熬湯手藝的逍遙人攜帶湯料走出家門,來到鄭州、開封、洛陽、山東、河北等地,賣起了胡辣湯。逍遙鎮胡辣湯以其味美價廉,迅速占領了河南省內市場,并逐漸叫響了大半個中國。
當地的胡辣湯銷售情況如何呢?為了探個究竟,近日記者來到逍遙鎮上幾家百年老字號胡辣湯店,親眼目睹了人們喝胡辣湯的盛況。早上不到7時,喝湯的人就陸陸續續來到店內,湯桌旁這撥人剛走,候著的那撥人立即坐下,店老板按照客人的要求,不停地盛著不同價格的胡辣湯,直到上午10時許,一張桌平均接待了近20撥客人,食客才慢慢少了下來。
一位店老板介紹,他們每天凌晨3點多就要起床燒湯,還要準備包子、油條等早點,一直忙到6點多鐘,這時開始上客了。由于食客太多,每天凌晨3點到上午10時,他們都忙得像打仗。在給客人盛湯間隙,老板拿毛巾擦了把汗,對記者說,不但本地人喜歡喝胡辣湯,周邊的許昌、漯河、周口等地的客人也經常前往品嘗。許多胡辣湯店與鄭州、開封等地的商戶保持著溝通,根據商戶們的要求,有時他們甚至把熬好的胡辣湯送往鄭州等地。
據統計,目前逍遙鎮有一萬余人在外從事胡辣湯銷售工作。“西到西藏,北到黑龍江,南到海南島,東到黃海之濱都有我們逍遙人在經營胡辣湯。”逍遙鎮胡辣湯協會會長劉建偉自豪地說。
“和為貴”贏得商標之爭
就在逍遙人為自己的胡辣湯產業迅猛發展而歡喜的時候,一個事先并不知情的商標注冊差點葬送了他們的前程,并由此引發了一場圍繞“逍遙鎮”的商標之爭。
事情是這樣的:鄭州市民劉先生看到逍遙鎮胡辣湯無盡的潛力,于2003年1月,向國家商標局提出了注冊“逍遙鎮”商標的申請,內容包括30類“逍遙鎮”商品商標和43類“逍遙鎮”服務商標。隨后該申請進入國家商標局的審查環節,2003年3月,國家商標局開始對“逍遙鎮”商標進行為期3個月的公示。
按照有關規定,如果在3個月的公示期內,沒有人對劉先生申請的“逍遙鎮”商標名稱提出異議,公示期過后,“逍遙鎮”商標就歸劉先生所有。這意味著如果任何人生產和銷售“逍遙鎮”胡辣湯及其系列湯料產品,都必須經過劉先生授權,否則被視為侵權行為。
2003年2月,逍遙鎮成功舉辦了首屆逍遙鎮胡辣湯大賽暨逍遙美食節,并成立了逍遙鎮胡辣湯協會。當年4月,逍遙鎮胡辣湯協會向國家商標局為逍遙鎮胡辣湯申請商標時,卻得知“逍遙鎮”商標竟被別人注冊的消息,這令全鎮上下大吃一驚。同年6月,逍遙鎮胡辣湯協會正式向國家商標局提出異議,并隨即提出申報逍遙鎮胡辣湯原產地保護的申請。
現任逍遙鎮黨委書記王紹禎回憶說,當時如果按照法定程序辦理,就要讓國家商標局駁回劉先生的“逍遙鎮”商標的申請,這需要逍遙鎮胡辣湯協會提供一系列的證據,但是能否駁回劉先生的申請還不敢肯定,即使國家商標局駁回了劉先生的申請,逍遙鎮胡辣湯協會還要重新申請,費時又費力,三五年內也拿不到商標。與其這樣,倒不如“和為貴”,通過協商的方式,結束商標之爭。
2006年上半年,劉建偉聽從河南中原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負責人的建議,主動撤銷異議,先把商標轉至對方名下,然后采取“商標轉讓”的方式簽訂轉讓協議,再報送國家工商總局。
經過多次協商,2006年11月8日,逍遙鎮政府與劉先生達成了“逍遙鎮”商標轉讓協議,由逍遙鎮政府一次性付給劉先生5萬元費用,劉先生則把先前注冊的30類“逍遙鎮”商品商標和43類“逍遙鎮”服務商標轉給逍遙鎮使用,使這起商標之爭終于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小湯鍋熬出大產業
近年來,在西華縣委、縣政府的大力引導和支持下,大批掌握胡辣湯手藝的西華人走出家門,外出經營胡辣湯。隨著經營規模的發展壯大,逍遙鎮胡辣湯產業迅速由河南拓展到全國各大中城市,逍遙鎮胡辣湯在許多地方成為家喻戶曉的美食。
胡辣湯第十九代傳人胡素花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在家庭作坊內磨制胡辣湯調料,銷售范圍僅限于周邊的村鎮。1995年,西華縣決定大力發展鄉鎮企業,胡素花抓住這一機遇,從省內請來專業研究人員,結合自家的祖傳秘方,大力研制開發胡辣湯調料,組建了河南京遙食品有限公司,這是西華最早生產胡辣湯調料的企業。逍遙鎮黨委、鎮政府把河南京遙食品有限公司作為全鎮的龍頭企業來抓,對胡素花在場地、資金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使其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目前,河南京遙食品有限公司已經擁有兩大生產基地,分別位于逍遙鎮工業園區和鄭州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該公司生產的系列湯料產品暢銷到河南、安徽、河北、山西、陜西、青海等省。
隨著市場需求量的增加,逍遙鎮胡辣湯調料生產廠家不斷增加,隨后又相繼建成了“老楊家胡辣湯”、“老丁家胡辣湯”等一大批生產企業。截至2008年年底,全鎮胡辣湯生產廠家發展到16家,1000余名農民走進了家門口的工廠,部分返鄉農民工在家門口實現了再就業。
2003年6月,逍遙鎮胡辣湯協會選派代表參加在廈門舉辦的中華名吃大賽,逍遙胡辣湯一舉獲得由中國烹飪協會命名的“中華名吃”稱號。2006年4月,西華縣又成功舉辦了第二屆河南·西華逍遙胡辣湯美食節。
逍遙鎮黨委、鎮政府不斷在提高品牌意識上下工夫,通過加強對全鎮胡辣湯經營戶的管理、引導、幫扶,提高胡辣湯經營戶的法制觀念和品牌意識,做到“政策上支持鼓勵,資金上給予幫扶,技術上培訓教育”。鎮政府組織協調,成立了逍遙鎮胡辣湯協會,開辦了技術培訓中心,聘請專業人員包教包會正宗制湯技術和相關面點制作技術,同時在從業人員中開展誠信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加大對偽劣商品的打擊力度,有力地維護了胡辣湯經營戶的合法權益,杜絕了假冒偽劣行為的發生。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西華縣從事胡辣湯經營者達6萬余人,湯鍋兩萬多口,全縣胡辣湯調料生產廠家發展到16家,年產值達到1.5億余元。胡辣湯調料不但走進了尋常百姓家的餐桌,而且擺上了全國許多大中型超市的柜臺,胡辣湯產業成為逍遙鎮乃至全縣的支柱產業。
展望胡辣湯產業發展前景,逍遙鎮黨委書記王紹禎信心十足地說,針對當前胡辣湯的發展形勢,我們將集中力量研發胡辣湯調料新產品,在做新、做細、做精、做深方面下工夫,全面提升產品檔次,搞好優質服務,進一步加強市場管理,杜絕摻假使雜現象的發生,一定要讓逍遙鎮胡辣湯這塊金字招牌不倒。 本報記者 巴富強 通訊員 高洪赤 彭世繁 文/圖(原標題:西華縣:胡辣湯熬出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