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老王燙面角又稱新安燙面角,借鑒小籠包子和水餃二者的特點而成,已有百年歷史,傳承了四代人,入選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被確定為河南省首批“老字號”,曾獲譽“名揚隴海三千里,味壓河洛第一家”。
【特色】 燙面角以燙面作皮而得名,成品面軟皮筋,狀如新月,晶瑩剔透,皮薄而不爛,鮮香不膩,味美可口。
【原料及配料】 特精粉500克,豬前胛肉250克(肥瘦搭配,或同量羊肉),肉湯少許;大蔥兩根(家有老人可放入蘿卜,助消化、順氣),姜、鹽、味精、十三香、香油、醬油等作料適量。
【做法步驟】老王燙面角廚師李景鋒演示了具體步驟。
1.將肉剁碎,放入蔥花、姜末剁勻,然后放入適量鹽、味精、十三香等作料,點些醬油調色,放入肉湯攪拌成餡兒,以攪黏不沾手為宜,再點入香油浸潤。
2.將精粉放入和面盆中,倒入開水,用筷子不停攪拌成穗,待溫度稍涼后搓揉成團,切成三四塊。兩三分鐘后,再將面塊搓成面團,以揉筋揉光為宜。
3.將面團切塊,搓成長條,切成面劑,用搟面杖搟成比餃子皮稍大的圓片,記得中間稍厚,邊緣稍薄,這樣上鍋蒸時不容易爛。
4.跟包餃子一樣,不同之處在于,燙面角包餡兒時要在邊緣捏8個褶兒,形成花邊,用拇指頂住中央往前稍推,使其成新月形。
5.在蒸籠箅上鋪上消布,消布不宜太干,并點些食用油,防止黏底兒。將燙面角按菊花狀擺放入籠,上火蒸6分鐘上氣即可。
李景鋒說,燙面角要趁熱吃,配以辣椒、醬油、醋、蒜泥等作料更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一頓沒吃完,不能再用蒸的方法加熱,因為那樣容易爛;可用炒鍋煎著吃,不易爛且味道更美。(原標題:新安老王燙面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