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轉是河南特產,簡而言之就是用新鮮青小麥加工而成的一種食品。相傳碾轉還曾是清宮的貢品之一。也許現在物質生活豐富了,碾轉已算不上什么好東西,但在我的童年記憶里,那絕對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我的童年時代,國家經濟尚困難,糧食產量比較低,口糧有限,加上我家姊妹多,春天剛到,我家盛放糧食的大缸就快見底了,全家基本靠吃粗糧、挖野菜度日。
待麥子快成熟的時候,每個生產隊都要事先割掉一些尚未成熟的麥子,騰地造場,為收曬小麥做準備。這些早收的麥子會按人口分到每家每戶。有了這些青麥子,人們仿佛看到了救星,家家都會用這些麥子做碾轉。說實在的,碾轉在青黃不接時,為我們度過饑荒起了不小的作用。
做碾轉的時令性非常強,小麥灌好了漿,麥粒又不發硬時最為適宜,老了,麥粒灌漿太飽滿,質地發脆,做起來不容易成形;嫩了,麥粒還是一包水,既不易成形也沒有吃頭。把半熟的麥穗割下來,搓下麥芒和殼,只留下帶青皮的籽,然后在鍋內添少許水,待水燒開后,將麥籽下鍋,用鏟子翻來覆去地攪拌,此時濃郁的麥香就會一點點散發出來。麥子炒熟后倒進簸箕,邊搓邊簸,篩出青皮,簸箕里只剩下光溜溜、綠珍珠似的青麥籽。最后,把簸好的麥粒倒在石磨上進行精加工,隨著石磨的轉動,一串串綠瑩瑩的碾轉就出來了,一股誘人的清香也會隨之飄散開來。
碾轉做好后,光是用蒜泥調一下,就香噴噴的讓人垂涎欲滴了,如果能用油、雞蛋和碾轉一塊炒著吃,那更是不可多得的美餐。“捧一把麥香撲鼻,吃一口滿嘴生津”,這是我對兒時碾轉最深的記憶。(原標題:麥粒滿 做碾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