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掂著有身份兒,摸著有油分兒,揉后都是糝兒,吸著有香味兒,燃后是白灰兒。”這首歌謠所說的是郟縣堂街鎮盛產的“山兒西”煙,以其葉片肥厚,色澤金黃,油分適中,氣味醇香而馳名。
紫云山西麓的堂街鎮東半部以低山丘陵地形為主,西部則是一望無垠的平原,北汝河自西向東沿鎮北流過。這里四季分明,雨量適中,特殊的地理環境為煙葉的生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堂街鎮種煙歷史悠久,以“山兒西”煙為品牌的郟縣煙葉歷400年而不衰。1916年堂街鎮引進烤煙種植,很快大面積推廣,曾經創造了煙葉單葉重量世界第一的紀錄,由此也帶來了經濟繁榮。如今,郟縣堂街也成了上海煙草集團、紅塔集團、中煙集團、利群集團等國內知名煙草廠家的原料供應基地。
“山兒西”煙是堂街鎮主要的經濟作物之一。過年前后,這里的人們便開始選種、育苗、栽煙,還要根據煙苗的長勢進行施肥、除草、滅蟲、保墑、掐花和掰杈等管理工作,其繁瑣的生產工序,繁重的勞動投入也是種植其他農作物所不能相比的。進入煙葉采收期,采收烘烤的煙葉一不能生,二不能老。生則烤出的煙呈青綠色,葉片薄,達不到上等煙要求,影響煙葉的收入;老則顏色暗紅,品質也將降低,因此要不生不老才好。采收的煙葉在進炕烘烤前,要進行編扎,然后分批裝炕“上煙”。現在,新型烤煙炕房逐步投入使用,烤煙的溫度完全自動化控制,煙農們的勞動強度有所緩解,也使烤煙安全系數和質量水平得到提高。每到九、十月份,煙站開磅收煙的時候,鄉村公路上運輸烤煙的車輛來回穿梭,一派忙碌的景象。煙農售煙按合同、按時定點輪流交售,煙站在原來微機聯網的基礎上,推行“密碼驗級、封閉收購”的煙葉收購新模式,郟縣煙農“刷卡”售煙,分級員在定級時,認卡不認人,憑密碼定級,從而確定煙葉的價格。
據介紹,近年來,堂街鎮把發展現代煙草農業作為主攻方向,與國家煙草生理生化研究基地開展“煙葉模式創新研究”,大力推進煙葉示范園區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使全鎮煙葉產業呈現出專業化生產、社會化分工的發展模式。隨著政府惠農政策力度的加大,種煙、烤煙的各項補貼惠及每戶煙農,煙農們種煙的勁頭更大了。今年,堂街鎮種植優質“山兒西”煙葉13000多畝,可產煙葉325萬公斤,每畝可創收3800元。(馮洪波攝影報道 )(原標題:紫云山下“山兒西”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