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郟縣科技興煙富民強縣
2013/9/22 9:58:3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現在黨的政策好,科技投入又大,我種的煙葉真成了黃金葉。這不,十七大報告中講,把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作為建設新農村的首要任務,咱老百姓今后更有奔頭了!”10月31日,河南省郟縣堂街鎮王來灣村種煙大戶王平安說起種煙,臉上洋溢著笑容。
今年53歲的王平安是郟縣的種煙大戶。去年,他種了12畝煙葉,收入1萬多元,但他“不知足”,今年初又從村民那里租了70畝地種植煙葉。親友們勸他說這樣做風險太大,可他很自信地說:“有上級政策扶持、技術指導,種好幾十畝煙并不難。”
今年春,聽說密集式炕房容量大、烘烤煙葉優質率高,王平安上了心。在河南省煙草公司郟縣公司的扶持下,他一下子建起4座密集式炕房,一炕能裝25畝地的煙葉,炕出的煙會自然回潮,比普通炕房能提升半個號,平均每公斤增值1.4元以上。今年,天氣盡管前期干旱后期多雨,煙葉又遭到花葉病侵害,但王平安家平均每畝煙仍賣到2000元左右,70畝地凈收入7.5萬余元,成了當地煙農中的冒尖戶。
在郟縣,像王平安這樣靠種煙發家致富的農民還有很多。郟縣縣委書記王天順說,煙農增產增收,是上級加大支農惠農力度、促進農業科技推廣的最好體現。
郟縣煙葉種植歷史悠久,所產“山兒西”煙聞名遐邇,是云南紅塔集團、上海煙草集團的訂單產品。為將煙葉這個產業做大做強,郟縣去年以來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堅持“穩定面積、集約經營、依靠科技、提質增收”的戰略方針,積極調整堂街、李口、茨芭、長橋等老煙區布局,強力開發安良、白廟、薛店等鄉(鎮)種植新區。今年,全縣種植煙葉10.4萬畝,其中萬畝以上大鄉(鎮)4個,500畝以上大村75個,50畝以上大方110個,100畝以上大戶15戶,煙葉生產集約化水平明顯提高。
為做好煙葉的生產、收購工作,該縣對煙葉大方實行免費育苗,免費供應化肥、農藥,統一組織機耕、起壟,而且每畝煙葉給予150多元的補貼。今年以來,該縣用于炕房補貼、防雹、打井、修渠修塘修壩等項目的資金投入2500多萬元。此外,該縣還規范收購程序,加強質量管理,搞好協調服務。
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是煙農增收的可靠保障。今年,該縣進一步優化品種布局,加大新品種普及力度,推廣了大棚集約化漂浮育苗技術,漂浮育苗移栽面積達9.5萬畝,占全部種煙面積的90%%以上。如今,煙農不用自己動手育苗,移栽煙苗時電話一打煙苗就送上門來,勞動強度大幅下降。同時,各鄉(鎮)煙站按合同面積對煙農實行“套餐制”供肥,對大方煙田普遍進行測土化驗,科學制定施肥配方。今年,該縣共投放各類煙用肥料3600噸、農藥12噸、種子8噸,總價值1400萬元。針對今年的天氣情況,該縣通過追施葉肥和改進烘烤技術等,把損失減少到了最低程度。另外,該縣還建立了縣、鄉(鎮)、村三級技術服務體系,受過培訓的近400名各級技術員走村串戶,深入田間地頭為煙農提供“保姆式”服務,使科學種煙在郟縣遍地開花。
支農惠農力度的不斷加大,農業科技的推廣應用,調動了群眾的種煙積極性,既富了煙農又富了財政。今年,全縣已累計收購煙葉1014.3萬公斤;煙農賣煙現金收入1.061億元,實現稅收2300萬元。(作者:陳香萍、李朝鋒、王自行)(原標題:河南郟縣科技興煙富民強縣)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平頂山日報(2007-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