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這片社柏,給我們帶來了經濟發展的契機!”長葛市老城鎮李國軍鎮長興奮地說。
2000多年前,這方土地的先人們,為了乞求上天保佑五谷豐登,風調雨順,家業興旺,栽下了這爿林子。此后朝代更迭,世事興衰,多少宮闕樓臺都消失得無影無蹤,然而這些社柏留了下來,它們穿越千年時光,以頑強的生命力見證著歷史。
2000多年后的今天,這里已經不再是祈福納祥的祭壇,也不再是處決犯人的刑場。這個荒僻的所在,將成為長葛市經濟的一個亮點,一個熱鬧的地方。
公元2000年7月份的一天,由上海、香港、廣東、四川等地的幾家民營企業共同組建的“財團”,應邀來到河南長葛考察投資項目。此前,他們揣著大把的資金,硬是找不到投資的地方。在河南,他們也已經考察了不少地方,但仍然沒有考慮好該向何處投資。到長葛考察,他們本來也沒抱太大的希望。在時任長葛市委副書記的楊天旭的陪同下,他們看了不少地方。當看到這片老態龍鐘的社柏時,他們立馬被震撼了。
走過了2000多個春秋的社柏,歲月滄桑在它們身上留下了讓人不忍卒讀的印痕,也留下了無可比擬的氣度與韻味。雖然飽受風霜,但在這些社柏的底部,在那似已干枯的軀干上還有一個個嫩芽頑強地拱出。在離社柏不遠的地方,是汩汩流淌的祥和寧靜的雙洎河。雙洎河蜿蜒曲折,在社柏周圍畫了一個大大的半圓,然后甩向西去。舉目望去,還能看見古老的土城墻——“十二連城”。
這一切都讓考察者震撼,于是,他們當場拍板,在這里投資興建項目。那一次,長葛市一下子引資3000萬元。一年后,葛天塔陵園在這里橫空出世。
這個由河南省民政廳和長葛市計委批準興建的殯葬改革試點項目,規劃占地300畝,建筑面積4萬余平方米,計劃投資人民幣8000萬元。據介紹,這里是中原地區目前投資最多、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現代化陵園之一。
“這個陵園將成為我們老城鎮的經濟支柱之一!”鎮長李國軍表示。
葛天塔陵園仿帝陵格局、按古典風格建造,把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陵園的建設者通過雕刻、繪畫等藝術形式將中華民族傳統的六德“忠、孝、仁、義、道、德”予以生動展示,讓后人在這里潛移默化地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濡染和熏陶。
記者在陵園內看到,這里的許多建筑具有明顯的明、清帝陵風格——高17米、寬34米的五間六柱式彩繪沖天牌樓是仿明十三陵牌樓制作的;顯示威嚴尊貴的長350米的神道和兩邊十二對高2米的漢白玉石像,造型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莊嚴肅穆的大紅門兩旁肅立著一對各18噸重的漢白玉石獅。整個陵園氣勢恢弘,大氣磅礴。
如今長葛人建葛天塔陵園與2000多年前先人種植社柏,其出發點竟然驚人地一致——都是為了土地。
當時植社柏,設祭壇,是為了感謝土地的恩賜,向土地祈福;現在建葛天塔陵園,是為了保護我們有限的土地資源。等地的幾
地球,這個養育了人類的星球,在2000多年前我們先民生活的時代,它曾經顯得那么廣袤,但在今天,它又顯得如此狹小。隨著現代文明的高速發展,我們的家園在萎縮,我們的可用土地在銳減!在導致可用土地減少的因素中,有一條就是喪葬用地。減少喪葬用地,保護土地資源,就是建造葛天塔陵園的初衷。
走進葛天塔陵園,仿佛走進了一個公園。這里有山有水,有九曲回廊,有小橋竹林,更不乏鳴囀的小鳥。在這里,感受到的不再是荒草萋萋的傳統墓地氣氛,而是溫馨美麗,是祥和安寧——一次車禍奪去了母女倆的生命,陵園就在她們安息的地方設置了一個雕塑《母女情深》,雕塑表現的是她們在草地上親昵嬉戲的情景;而在鄭州的一起加油站爆炸中喪生的19歲女孩兒,如今一把吉他斜靠在她安息的地方,佇立那里,你仿佛能聽到動人的和弦……
這就是現代的墓園。
2000多年前,為了敬奉虛無縹緲的神靈,人們栽下了這片社柏;2000多年后,為了紀念一個個曾經鮮活的普通生命,人們建起了這個美麗的陵園。
從對神靈的敬畏到對普通人的尊重,這就是變化。
“除了葛天塔陵園,我們現在正準備籌建‘陳寔生態園’(陳寔是長葛歷史名人,生活于東漢時期,曾任尚書郎、黃門侍郎,為人正直,成語‘梁上君子’就是他在勸諭一個小偷時首創的。如今長葛還有陳寔的墓)!”李國軍鎮長雄心勃勃,對于以社柏為中心,建立老城鎮的旅游觀光農業充滿了信心。
根據規劃,建成后的“陳寔生態園”將緊挨千年社柏,位于社柏的南面,占地500畝。雖然這里離陳寔墓尚有幾十公里,但老城鎮還是準備在這里建一個陳寔紀念館。李國軍鎮長介紹說,不久以后,這里將建成以社柏、葛天塔陵園、陳寔生態園等為主體的旅游觀光游覽區。
李國軍鎮長告訴記者,建葛天塔陵園,鎮里市里的財政收入都增加了,農民也嘗到了甜頭;建生態園,農民原先土地上的收入不會減少,他們還可以在生態園里務工增加收入;等到將來這里發展起來了,餐飲、旅館業等也會發展起來,前景好著呢!
站在古老的社柏前,聽著李鎮長描繪這方土地的美好前景,記者不禁感慨良多。社柏還是那些社柏,土地還是那片土地,但這里的空氣、這里的人已經悄然改變——先人們栽下社柏,表達對神靈的敬畏,今人建起陵園,表達對普通生命的尊重;先人們祈求土地賜予豐收,祈求神靈保佑平安,今人千方百計發展經濟,用自己的力量改變命運。
人在變,觀念在變,一切都在變。這就是歷史。
4月初的日子,陽光已經有了分量,灑在臉上給人以溫熱的感覺。遠處近處,綠的麥和嫩黃的油菜花也夸張著自己的顏色。空氣中浮著些似水似霧的淡淡地氣,這地氣仿佛條條巨龍盤旋纏繞欲騰飛而起。
在繚繞的地氣里,社柏默默佇立。它們在回想過去,它們在展望未來。(記者 李紅軍)(原標題:“探訪長葛千年古社柏”系列 古老社柏帶動一方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