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博物館館長王建平在鄭州向天津大學捐贈了一張珍貴的歷史照片,照片是鶴發童顏、精神矍鑠的天津大學老校長張含英與一位校友在其辦公室的合影。王建平館長表示,今后愿意與天津大學合作,共同挖掘張含英先生的歷史檔案,教育后人。
照片是在張含英先生的辦公室拍照的,拍攝人不詳。簡樸的辦公室書架上,堆滿了圖書。特別顯眼的是,在辦公室的墻上,懸掛著張含英老校長親筆題寫的“實事求是”四個大字。在這四個字左側,有六個字十分耐人尋味:“懂么會么 敢么”,落款為“丙子張含英書”。根據照片顯示,拍攝時間應為1997年5月9日。
張含英和天津大學有著深厚的情感,一生始終關愛母校。他既是北洋的學子,后又曾在北洋大學授業、掌校,留下“四進北洋”的佳話:1918年,張含英考入了北洋大學土木工程系預科;1919年他毅然參加了“五四”愛國運動,拒寫悔過書,斷然離開了學校。1932年,張含英在天津華北水利委員會任職,并在北洋工學院任兼職教授,為土木工程系學生講授“水力學”。1936年8-10月,張含英回校任教務長,后因赴任全國經濟委員會水利處副處長而離校。抗戰時期,北洋校舍遭到了嚴重破壞,教育部長期未撥修復經費,致使學校的教學和生活條件十分惡劣;1948年,張含英臨危受命,應北洋大學師生的要求,重回學校任校長:因他治校有方,北洋校園很快恢復了生氣。
身為教育家,他在北洋大學掌校期間始終保持和發揚了嚴謹治學、嚴格要求的校風。他曾說:“‘實事求是’是北洋大學的校訓,從1918年秋進入北洋大學學習后,我就牢記了這4個字,并將其作為一生努力遵循的為人處事的準則。”他嚴格聘任教師、嚴格招收學生、嚴格考試要求、嚴格各項規章制度,要求學生在“德、才、學、識、量”這五個字上下功夫,成為留給中國辦好高等教育,特別是工程教育的一份寶貴精神財富。
黃河博物館位于河南鄭州,成立于1955年,隸屬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該館不僅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水利行業博物館,也是我國唯一以黃河為主題陳列內容的自然科技類博物館。(原標題:黃河博物館向天津大學捐贈張含英老校長重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