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盛的香火、濃烈的親情,如期舉行的“二00七中國洛陽關林國際朝圣大典”讓今日的洛陽關林游人如織,熱鬧非凡。
上午九時,來自海內的數千名華夏兒女在雄壯渾厚的祭祀鼓樂聲中開始了朝圣活動,迎神、獻太牢、祭五谷、祈平安……一件件、一樁樁是那樣的莊嚴神圣,身處其間,眾人深深的感受到了關公的豐功偉績,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然的生出。
一位來自臺灣的朝圣者告訴記者,千百年來,關公被視為忠義化身和道德榜樣,受到廣大民眾的普遍敬仰,其“忠義仁勇”精神更是蘊涵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他今天在關林不僅對這一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同時更感受到了祖國大陸民眾的濃情厚意,今后,他將會不斷的前來拜祭關公。
“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關公文化的蹤跡,而在中華古今圣賢中,我最為崇敬的就是關公的"忠義仁勇",它是我們團結創業、合作經營、維護家庭、結交朋友、扶貧助弱、行善去惡的準則規范。今后,我將以此來要求自己。”來自美國的一位華僑如是說道。
關羽,字云長,三國時期蜀漢大將軍,老百姓稱關公。在中國歷史上,他不僅被民間尊奉為“關帝”,而且被十六位皇帝御旨加封,與孔夫子并稱為“文武二圣”。目前中國共有各種不同名目規范的關帝廟數千余座,僅臺灣就有關帝宮廟兩千座;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四十多個國家的華人聚居區共建有關帝宮廟四萬余座。洛陽關林是關羽的葬首之所,是品級最高、建廟最早的關廟。據史料記載:自宋代開始,就有歷代帝王、官吏商賈到關林祈求國泰民安,香火鼎盛,至今不衰,關公信仰已滲透在人們日常生活中。
據介紹,中國洛陽關林國際朝圣大典已成功舉辦了十屆,目前做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活動已被河南省政府命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原標題:洛陽祭拜關帝大典 成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