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秋高氣爽,南陽醫圣祠院前,紅毯鋪地,群賢畢至,鼓樂齊鳴,祭拜醫圣張仲景典禮在這里隆重舉行。與會嘉賓代表向醫圣墓敬獻了花籃。
南陽醫圣祠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醫學家張仲景的墓祠所在地,是中醫界祭祖朝圣、民眾謁醫祈福、南陽人文旅游的著名景區,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醫圣大殿供奉有張仲景塑像,十大名醫塑像列于祠內。祠內有兩座碑廊,東廊刻張仲景組畫,有歷代大醫家以及當代中醫大師、文化大師、國外醫學大家對張仲景的評贊;西廊鐫刻了從黃帝、神農一直到清末中國醫藥史上的113位名醫畫像,是國內最大的歷代名醫畫像碑。
據歷史記載,東漢時期,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公元196年至204年,南陽瘟疫流行,同族病死者三分居二,其死于傷寒病者又十居其七。張仲景為解救民眾疾苦,對傷寒病的起因和治療細心研究,從前人的醫學著作中繼承了辯證論治的規律知識,又收集了民間的藥方和治療方法,將自己多年對傷寒癥的研究付諸實踐。他一面為人治病,一面從事著述,終成巨著《傷寒雜病論》,是世界上第一部經驗總結性的臨床醫學著作。熔理法方藥為一體,開辯證論治之先河,創中國臨床之體。自唐以來,仲景學說傳播于世界各地,在國際醫學界享有崇高聲譽,有“醫學之仲景,儒門之孔子”之說法,國人稱為“醫圣”,日本、韓朝等國尊為醫學先師。目前,《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仍是我國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一。張仲景也因此被尊為“醫中圣人”、“萬世楷模”。為了紀念張仲景,每逢農歷的初一、十五,百姓們紛紛到仲景墓前焚香祈禱、朝拜醫圣。(原標題:河南南陽:祭拜醫圣張仲景 弘揚千年中醫國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