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修武縣當陽峪窯新出土千余件精美宋代瓷器
2012/3/13 9:09:24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文物部門近日在河南省修武縣當陽峪窯址內出土了一千多件精美絕倫的宋代瓷器。其中白釉剔花枕、絞胎碗、缽、醬釉碗、盤、白地黑花盆等一批瓷器,保存完整、制作精良,堪稱宋代瓷器中的精品。
專家稱,種類豐富的瓷器標本的大量出土,以及發掘清理出的5孔窯洞式作坊和7座窯爐等重要遺跡,讓人們開始重新認識當陽峪窯在中國陶瓷史上的地位,這里應該是宋代北方地區一處重要的民間制瓷生產場地,規模宏大,其產品工藝精湛,種類齊全。
史書記載,當陽峪窯以剔花、刻花和填彩著稱,"宛如羽毛"的絞胎瓷更是首屈一指,但過去已知的絞胎瓷特別稀少。這次新出土的膠胎瓷器標本,使人們對其制作工藝和制作水平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這批器物和標本,就質地來說有極堅硬的灰胎,也有較為松粗的砂胎和缸瓦胎,還有極細潔的白胎。就釉色說,以白釉為主,醬釉次之,另外還有黑釉、褐釉、三彩釉、綠釉、絞胎等。在裝飾工藝方面,有剔花、刻花、劃花等。它們分別出土于70余個灰坑中,其中一個編號為H5的袋狀窖穴,口徑1.06米、底徑3.86米、深5米,出土器物除了大批的白釉瓷器外,還有不少的醬釉碗、缽、盤,并有部分細白瓷器出土。
讓專家們感到興奮的是,這里出土了大量醬釉瓷器,這是一種新發現的瓷器種類,即仿定窯"紫定瓷"。過去對于當陽峪窯是否生產醬釉瓷器,世人從來沒有提到過,即使偶有發現,也都認為是"定窯"生產的,而不認為是當陽峪窯的產品。新的發現擴大了人們對"紫定瓷"的認識,說明當陽峪窯至少在宋代晚期已經成功仿制"定窯"同類器物,而其工藝之精湛,產品之精美,在磁州窯系應該說也是出類拔萃的。
當陽峪瓷窯遺址位于河南省修武縣城西北22公里,發現于20世紀30年代,一直沒有進行過考古發掘。去年11月至今年6月,報請國家文物局批準,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對當陽峪瓷窯遺址進行了第一次較大規模的考古發掘,發掘面積1000平方米,清理出作坊、過濾池、轆轤坑、窯爐、水井、溝、灰坑、窯穴、灶等各類遺跡百余處,對宋代民窯的制瓷工藝有了進一步了解。(原標題:河南修武縣當陽峪窯新出土千余件精美宋代瓷器)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國際在線 2004-09-16 作者:趙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