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鶴壁市利用文化資源陶冶未成年人道德情操

2012/6/23 10:47:34 點擊數: 【字體:

    
    河南省鶴壁市以發揚淇河文化、發展民俗文化、唱響紅色文化為載體,不斷提高未成年人人文素養,提升道德境界,構筑精神家園。
  
    一是弘揚淇河文化以滋養根脈。鶴壁市就地取材,充分利用鄉土文化資源,開展未成年人鄉土德育工作。投資2000萬元建立南北長約2100米、面積約20多萬平方米的淇水詩苑,以《詩經》為主題,融淇河詩文化、淇河風情、鶴壁人文于一體,展示詩詞1500多首,讓未成年人在淇水詩苑中領略淇河流域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秀美的風光。建立《淇河文化研究》網站,創辦《淇河文化研究》會刊,開辟淇水春秋、淇衛名人、淇河詩苑等欄目,創作詩歌近800多篇,成為廣大未成年人了解家鄉的窗口。大力開展淇河詩文誦讀活動,每年舉辦淇河古詩文誦讀比賽,參加人數達23萬人之多,使廣大學生在誦讀活動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進一步提高人文素養,培養良好道德品質。
  
    二是挖掘民俗文化以傳承發展。依托浚縣“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內涵,圍繞弘揚、保護、傳承、發展做文章。加強民俗文化宣傳和推廣,從2009年起連續四屆舉辦中國鶴壁民俗文化節,匯聚了民間絕活表演、武術表演、地方戲曲匯演、民間工藝品展、美食文化展、元宵花燈展等20多項活動,擴大了民俗文化影響,引導未成年人親近民俗文化、喜愛民俗文化。積極發揚和傳承本地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泥塑”這一民間藝術,聘請浚縣“泥猴張”,即著名書畫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陶藝家張希和為學校名譽校長兼專業指導教師,親自指導學生捏泥塑。編寫《泥猴張爺爺教我學泥塑》校本課程教材,舉辦泥塑作品大賽,評選泥塑“小能手”,引導學生動手參與,用心感受,發揚和傳承泥塑民間藝術。舉辦民間社火表演。社火的傳統形式主要有舞獅、高蹺、秧歌、盤鼓、竹馬、龍燈、抬閣、背閣等30多種。在古廟會期間,百余支代表隊競相獻藝,場面壯觀。其中,小至三、四歲、大至十幾歲的孩子們的表演是一大看點,增強了民間社火表演的吸引力,使孩子們耳濡目染,親身體驗,感受民間文化藝術的魅力,激發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
  
    三是唱響紅色文化以激發熱情。充分利用本地紅色資源,建立石林軍事會議舊址、浚縣裴營抗日紀念壁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3處,使其成為青少年學習革命傳統、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課堂。結合重大節日和重要紀念日,組織開展紅色教育活動,使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活動常態化。通過唱紅色歌曲、聽紅色報告、讀紅色書籍、誦紅色詩歌、看紅色電影、走紅色之旅等系列教育活動,引導未成年人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愛國情感。結合學習雷鋒活動,廣泛開展“踐行雷鋒精神,爭做美德少年”、 “日行一善,美德伴成長”等教育實踐活動,深化“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活動。組織學生學習宣傳禮儀知識,文明出行,文明上網,謙恭待人,做“文明小使者”;開展“感恩在心、報恩在行”系列實踐活動,教育學生牢記父母養育之恩、老師教誨之恩和社會關愛之情,做“感恩小天使”;積極參與扶老助殘、幫困解難、便民利民、保護環境、維護秩序等社會志愿服務活動,做“公德小雷鋒”, 使廣大未成年人在活動中不斷加強品德修養,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原標題:鶴壁市利用文化資源陶冶未成年人道德情操)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河南省鶴壁市文明辦 2012-06-15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