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鋼軋琴擬申報國家文化遺產保護
2012/5/25 15:46:1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舞鋼市袁門村郭九洲家祖傳300多年的古軋琴,自2006年一舉通過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之后,今年,市文化局擬繼續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軋琴,又名“亞箏”、“軋箏”,俗名“滾琴”。它是由琴弦、琴面、琴頭、琴尾、
弦軸、琴碼、琴梆、琴底、琴箱和馬尾弓10部分組成,琴底、琴梆、琴面均由桐木制成。馬尾制成弓,蠶吐之絲制成弦。其琴身長66.5厘米,琴頭寬13.5厘米,琴尾寬9.5厘米。琴箱呈半管狀,張弦9根。弓長40厘米。據1988年全國民族民間器樂普查中證實,此琴是我國最早出現的拉弦樂器之一,軋琴生成于隋唐以前的早些時候,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明顯地具有歷史悠久性;它的形制近似箏,但其演奏方法和技藝又不同于同時期的任何樂器,因此,它又具有很強的獨特性和唯一性;軋琴生成后,至少在明代以前,在民間已廣泛流傳,非常普及,不僅中原各省遍傳其音,而且,隨著河南的移民遷徙,傳至福建和東南沿海各省區。目前,福建仍有軋琴的演出活動。朝鮮也曾有過軋琴的傳播足跡。楊莊鄉袁門村郭氏家族傳下來的軋琴,則是郭九洲的先祖代代相傳,傳至今日的,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 (原標題:舞鋼軋琴擬申報國家文化遺產保護)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舞鋼在線 2007-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