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宮藝術"刻瓷在老藝人手中"重生"
2012/6/25 17:01:2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在我國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長河里,有這么一種民間藝術,把繪畫和雕刻相結合,將繪畫、書法等藝術形式雕刻在瓷器上,這就是刻瓷藝術。“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在傳統雕刻藝術中,以刻瓷的難度最高,問津刻瓷藝術的可謂是寥若晨星,到了近代幾近失傳。河南省虞城縣刻瓷藝人申世德經過30多年努力探索,終于使這一歷史文化遺產得到再生和發展。
12月15日,記者有幸參觀了申世德位于侯方域故居的刻瓷工作室,并欣賞了他的絕活。
申世德告訴記者:“刻瓷它是及繪畫、書法、篆刻、古詩詞、詩歌等等集一體,與雕刻相結合的一種造型藝術。所以得有扎實的繪畫基礎,最好是具有大專畢業以上的美術基礎,才能學得快學得好。”
“在瓷制品上雕字、鑿畫,一錘定型便無法修改,錯使一分力釉面的裂縫就會使整個作品功虧一簣。關鍵就在于工具的掌握上,這技法必須得成熟,才能刻出來好的作品。”
如今的申世德老人能刻各種立盤、色袖盤、花瓶、瓷板、瓷片等十幾個品種;而且能刻出人物、靜物、花鳥、蟲魚、走獸、風景、書法等眾多題材,其中花木蘭系列、張巡系列等作品讓他最為自豪。同時,申世德還有部分刻瓷作品以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遠銷日本、美國、法國、意大利、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
“瓷賴畫而顯、畫依瓷而傳、觸有手感、觀有筆墨”,這是藝術家對刻瓷的評價。
刻瓷是清朝的皇宮藝術。據了解,清朝乾隆皇帝喜好留字,進貢到皇宮的瓷器,乾隆欣賞完以后就在瓷器上寫下“乾隆御覽”。由于寫在瓷器上的御筆不好保留,容易擦掉,后來皇宮的藝人就想辦法把它刻到陶瓷上用來長期保留。之后,刻瓷技術就真正發展成為了一門新的瓷器裝飾藝術。(完)(原標題:"清朝皇宮藝術"刻瓷在老藝人手中"重生")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