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原古韻中國·淮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大有進步
2013/6/13 16:48:3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內容摘要:第四屆中原古韻中國·淮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表演形式有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曲藝等,展演分6場,共有近30 個省級以上項目,20余個周口市本地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參加展示活動。較前三屆相比,無論是在演出規模、演出內容、舉辦層次上都有大的發展和進步。
河南文化產業網3月30日消息:伴隨著鏗鏘有力的江蘇留左大鼓,3月13日,為期半個月的第四屆中原古韻中國·淮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拉開了序幕。按照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的“辦好中原古韻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的要求,今年的非遺展演較前三屆相比,無論是在演出規模、演出內容、舉辦層次上都有大的發展和進步。
已經連續四屆擔當中國淮陽非物質文化展演活動主持人的賈林強對此感同身受。他告訴記者,從最初的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到六省、全國八省、全國十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可以說規模在不斷擴大。
據了解,本次展演活動共吸引河南、山東、安徽、河北、山西、湖南、湖北、江蘇、江西、陜西等10個省份不同類型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參演,區域廣、門類多。主要表演形式有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曲藝等,展演分6場,共有近30個省級以上項目,20余個周口市本地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參加展示活動。
作為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太康道情,在第四屆中國淮陽非物質文化展演活動中舉辦了專場演出《訪蘇州》,再次讓現場觀眾領略到道情戲曲的獨特魅力。太康道情代表性傳承人張天印告訴記者,隨著文化發展的多元化,宣傳媒體的多樣化,太康道情和其他稀有劇中一樣受到沖擊,古裝傳統戲由原來的160多部,現在只有70多部,為更好保護、搶救這一稀有劇種,2006年5月,太康道情戲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強“太康道情”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這讓他們更進一步看到太康道情新的發展希望。他表示,作為道情劇種第六代傳承人,我們一定把道情劇種整理好、挖掘好,多排精品劇目,讓觀眾了解道情劇種,多看道情劇團的精品劇目,讓道情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劇種煥發出青春和活力。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周口日報 2013-03-30 作者: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