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安陽呂村戰鼓舞

2013/8/28 9:32:10 點擊數: 【字體:

 
    戰鼓是古代行軍作戰而用的鼓。戰鼓舞是鼓手腰系戰鼓邊打邊舞。呂村戰鼓舞流傳于安陽縣呂村周邊一帶,是反映戰爭中的一種以擊鼓對打、面對面格斗廝殺的舞蹈。

    呂村戰鼓舞的表演隊伍可大可小,可在大型廣場表演,也可在庭院、街道、田間、地頭表演,適應各類不同的慶典活動,目前是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安陽呂村戰鼓舞


     據《安陽縣志》記載,古代作戰時打了勝仗,為鼓舞士氣,往往擊鼓慶賀,形成了戰鼓舞的雛形。相傳距今1000多年前,呂村的福勝寺修建竣工時,曾用仿制的戰鼓為“開光”儀式擂鼓慶賀。家家戶戶齊擂戰鼓,隨鼓起舞,場面壯觀,取名“福勝鼓”。《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記載,明末清初,清軍入關,闖王起義軍失利,陷入困境,一路向南撤退,過漳河來到呂村。清軍追至漳河北岸,突然天降大雨,河水暴漲,只好在此安營扎寨。當地百姓為了掩護起義軍,齊心合力連夜趕制大鼓,收集各家各戶的小鼓。待水位下降,清軍準備渡河時,突然鼓聲齊鳴,喊聲震天,廝殺聲響成一片。清軍敗退,李闖王率軍渡河追殺清軍,大獲全勝。從此,福勝鼓改名得勝鼓。逢年過節,香火廟會,人們擊鼓慶娛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呂村戰鼓舞。呂村一帶流傳的順口溜“喝了呂村水,男人誰都會打幾槌”,說明呂村戰鼓舞在男人中的普及程度。

    呂村戰鼓舞代代相傳,久演不衰,一直深受群眾喜愛。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呂村戰鼓舞曾參加河南省第四、五屆“民間音樂舞蹈匯演”,均獲得一等獎。九十年代初,由于男性青壯年外出打工或經商,村里培訓了一批在家婦女參加到戰鼓舞隊列中。為了烘托氣氛,又增設了1.5米寬的大鼓9面,創新了大鼓打擊和表演方法。小鼓表演中較多的前后對打,變成前后左右對打和四人對打,增加了對角換位的隊形變化,使表演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呂村戰鼓舞文化內涵豐富,音樂節奏緊湊,動作剛健粗獷,表現陣容強大,隊形變化多樣,龍騰虎躍,氣勢磅礴,催人奮進。表演時四個鼓手一組,也可有多個組合成龐大表演陣容。有小鼓領舞,配合大鐃、大鑼、大镲、小镲、扣镲、尖子號等銅器,時而金鼓齊鳴,時而輪番對奏,烘托出熱烈緊張的氣氛。隊形時而是“獅子滾繡球”,時而變成“霸王鞭”,時而又是“鳳凰展翅”。舞姿步伐,有形似馬隊的馬步、對打、側打;有形似步兵的左右弓步對打。歇步側打形似戰刀的鼓槌擊法,有單槌對擊,有雙槌對擊,有單槌雙槌交替擊打等。呂村戰鼓舞主題明確,重點突出,刻畫了古代武士衛國殺敵馳騁疆場的壯觀場景。隊員服裝是打衣形式,男黃女紅。背上靠旗三面,則似古代武士背后防箭護具。

    戰鼓舞的音樂分為四段,主要由六大部分16個鼓點組成。

    第一部分的音樂是召集馬步將官,稱為“聚將鼓”點。第二部分的音樂旨在清點人數,稱為“三點卯”點。第三部分的音樂是為了整齊隊伍,稱為 “排兵布陣”點。步兵布陣有長蛇陣、方格陣、太極陣;騎兵布陣有八卦陣、相對并列長蛇陣、霸王雙鞭陣。第四部分的音樂表現二虎相斗的場面,稱為“兩軍廝殺”點。步兵廝殺代表步兵面對面,左右互相打擊進行廝殺;獅子滾繡球代表步兵在方格陣中追逐打擊的場景;大鼓表演采用跳步、跑步、蹦步等步伐,形似敵對雙方圍繞土堆、柴垛等障礙物相互追逐打擊。馬隊撕殺的鳳凰單展翅、雙展翅代表敵我雙方廝殺動作;霸王鞭轉占領兩廂點,形似騎兵與正面、側面之敵廝殺。

    第五部分叫“窮追猛打”點,表現敵人作垂死掙扎無還擊之力,而我方將士前后左右追殺敵人的場面。第六部分“普天同慶”點的鼓點稍快,形似戰役結束,相互介紹殺敵過程,最后鼓手以弓步亮勢結束,把以征戰形式的戰鼓舞藝術表演得淋漓盡致。

    呂村戰鼓舞是集音樂、舞蹈、對打為一體的征戰舞蹈,再現了古代戰爭兩軍廝殺的場景,對研究中國古代舞蹈,尤其是征戰舞蹈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獨特的樂器和音樂及結構,對中國民間音樂研究有參考價值;表演主題明確,尚武精神貫穿始終,對增強凝聚力和文化認同、豐富群眾文化藝術生活有著積極作用;戰鼓舞風格獨特,在伴隨著傳承的同時,廣為流傳的精彩故事對研究地方風土人情具有積極作用。【原標題:安陽呂村戰鼓舞】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安陽晚報 2013-7-30
0
下一條:安陽姚家狗皮膏藥上一條:呂村戰鼓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