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河南城市博物館“鎮館之寶”不完全系列——焦作濮陽篇之二 焦作絞胎紋瓷罐

2013/8/30 14:47:13 點擊數: 【字體:


河南城市博物館“鎮館之寶”不完全系列——焦作濮陽篇之二 焦作絞胎紋瓷罐


    焦作館藏絞胎紋瓷罐,器型很小,樣子有點兒像小時候家中用的小鹽罐。罐體遍繪棕白兩色相間的羽毛狀花紋,不顯精致,我看著有點兒莫名其妙。館里人小心翼翼地將它拿起來,讓我順著罐口向內望,原來棕白相間的花紋貫透胎體,自罐外延伸到罐內,嗬,這倒是頭一回見。

  “見過小孩子玩的彩色橡皮泥嗎?工匠們把黑白或褐白相間的泥料,像小孩玩泥一樣交替疊摞,互相糅合,再經盤卷、切割滾壓,紋飾入胎。成型之后紋理多變,如木理紋、野雞翅紋、羽毛紋、曲折紋、團花紋等,給人一種夢幻般感覺。”焦作市博物館副館長袁愛民先生解釋道。這件瓷罐,產于焦作修武的當陽峪窯。這種瓷器又稱絞胎瓷、絞泥瓷、透花瓷,焦作百姓叫它花饃瓷。這種陶瓷裝飾方式,起于唐,盛于宋,據說靈感來自于古漆器的一種工藝。

  當陽峪窯的絞胎瓷,掛透明釉或綠釉,花紋有自然紋和規整紋兩類。自然紋如流水潺潺、群嵐疊翠、大漠孤煙,有中國畫潑墨韻致。規整紋則神秘端莊,更貼近人們的生活,有羽毛紋、草編紋、花卉紋、麥穗紋、漩渦紋、放射紋等。

  絞胎瓷器在線條變幻間,完成了花紋構成,更蘊含了天地間循環輪回的深沉哲理。圖像入其胎泥,內外相同,表里如一。線條宛轉,輾轉回旋。起止玄妙,畫面寫實寫意共存,與中國傳統人文思想息息相通,充分展示出中國陶瓷文化的特有韻味。

  完整的絞胎瓷器存世很少,袁愛民先生說:“當陽峪宋代絞胎殘片,指頭大的就能賣幾十塊,稍大一點的成百上千。”縱觀中國陶瓷發展史,能在坯胎上做文章的,除去絞胎瓷,便是景德鎮的青花和醴陵的釉下彩繪。當陽峪絞胎則是兩種或兩種顏色以上的泥在胎體中的內外通體裝飾,燒造短暫,存世稀少,焦作以外很多搞古瓷收藏的人聽都沒聽過,更談不上見到器物了。

  窯還在,燒窯人何往?

  這種奇妙的瓷器,因何會誕生于焦作的修武縣呢?

  焦作古屬“三河”地區之“河內”,“九州”中央之“冀州”,太行山南之“山陽”,是黃帝統一中原、百族交匯融合、孕育中華文明的搖籃。修武縣是黃帝所封陶正(主管制陶之官職)寧封子誕生地,是我國陶瓷文化的一個根源地,此處“陶事”較景德鎮不知要早上多少年。

  絞胎瓷創燒于唐代,產地主要在河南鞏縣窯和陜西耀州窯。入宋以后,河南焦作修武當陽峪窯繼續燒造,成為絞胎瓷的鼎盛時期。

  距焦作市區3公里之處,焦作的后花園縫山公園東部,有一個依山傍水的小村莊——當陽峪村,人家不過百戶,雞鳴犬吠,歲月流長,乍一看,是個普普通通的北方小村。但你繞著村子走走,就能撿到釉面開著細紋的宋代古瓷片。每年六七月間,暴雨還會沖刷出古瓷殘片。

  據1933年的《修武縣志》記載,當陽峪附近裸露于地面的宋代古窯址有四百余座,是我國宋代瓷窯中風格變化最多、造型與裝飾品種最為豐富、做工特別精細的大規模窯場。

  小村東南角有一個荒涼小院,院里立著窯神碑,這是目前我國僅存的三座窯神碑之一,另兩座一在陜西耀州黃堡鎮,一在河南禹州神篨鎮。窯神名百靈翁,是東晉一位神奇的制瓷工匠,北宋熙寧年間被封為德應侯,成為行業供奉的神靈。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大河報 2008-07-03 作者:盛夏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