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習武,師從陰陽八卦拳第九代傳人李悍,46年練拳不輟,授徒無數,所授弟子遍及神州及海外的葡萄牙、巴西等地,幫助很多人強身健體……對于焦作市武術館館長張治遠來說,武術是為了追求一種境界。直到1984年擔任市散打隊主教練之后,張治遠漸漸意識到,要讓更多的年輕人認識到武術的精髓所在,習武不僅僅是為了養生,也有真功夫,是對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一種傳承。
最近,張治遠出了一本書。一個拳師自己編寫并籌資出了一本書,這在焦作武術界來說,從未有過。
近日采訪張治遠時,一本《陰陽八卦拳》和光盤擺在記者面前。這本160余頁的書由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發行,全部由銅版紙并貼膜彩色印制,印刷非常精美。 “畢竟是陰陽八卦拳的第一本書,要做就做到最好。我個人籌資5萬余元,印了2000冊,制作了數百張光盤。”張治遠說。他將陰陽八卦拳1~12套老架的動作分解,取其適合于競賽的部分動作組合在一起,編寫了這本書。他說:“這些書我準備全部免費發放,先發到全市各武校、各級武協、武術輔導站點,然后再通過省武管中心,發到各省轄市的武協。”
陰陽八卦拳迄今已有250年歷史,清康熙年間由山東傳入武陟縣東石寺村。由于不注重推廣,一度瀕臨滅絕。為推廣陰陽八卦拳,張治遠協同相關人士成立了研究會,整理陰陽八卦拳拳譜,刻錄表演光盤,廣收徒弟,義務授拳,陰陽八卦拳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張治遠充分利用市武術館和市體校體育人才優勢,著力向學員們傳授陰陽八卦拳,幾十年下來,所授弟子數千人。為推廣普及拳術,市武術館還在沁陽市、武陟縣和山陽區的三家武術學校設立了訓練網點,從中發現人才、選拔人才。
多年來,張治遠一邊傳授陰陽八卦拳,一邊帶領市散打隊和武術隊訓練、比賽,先后培養出省級比賽冠軍30余人,全國比賽冠軍5人。他所帶的徒弟也多次在全國、省市級武術比賽中摘金奪銀。
為擴大陰陽八卦拳影響力,張治遠多次找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負責人聯系,申請拳種項目保護,使陰陽八卦拳終于在去年年底成功入選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他本人也被授予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陰陽八卦拳)代表性傳承人。
“陰陽八卦拳雖然傳承歷史悠久,但始終是一個小拳種,習練人數遠遠不能和太極拳相比。”張治遠說,“都說搞體育的又苦又累,而我們搞武術的不僅很苦很累,而且還很窮。”白天學員們上文化課和接受常規訓練,傳授陰陽八卦拳只能放到晚上。市武術館里無法滿足上百名學員同時訓練,他們就跑到體育場,利用場館走廊的微弱燈光學拳,一般要練到22時以后才能吃飯。很難想象,這些在全國大賽中摘金奪銀的選手是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訓練的。
“經過不懈努力,前不久,省武管中心批準陰陽八卦拳在省級比賽中作為單列比賽項目。”張治遠欣慰的說。這意味著習練陰陽八卦拳者可以拿到更多的省級獎牌,對于在廣大青少年中推廣普及陰陽八卦拳來說,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助力。
“在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國傳統文化曾無數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巔峰,時至今日,有些文化卻到了需要保護和搶救的地步。”張治遠扼腕嘆息,“陰陽八卦拳是一門集傳統文化理論、武術功法、武術演練、武術技擊、中醫養生等多學科為一身的、較為完備的綜合體系。《陰陽八卦拳》這本書的問世,只是一個將這一古老拳種展現給世人的開端。”張治遠說。他表示,隨后將加緊步伐,將陰陽八卦拳格式老架的內容全部整理成書奉獻給關注和熱愛中國傳統武術的朋友,為保護和搶救中國傳統文化盡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原標題:焦作武術館長張治遠編寫并籌資出版《陰陽八卦拳》傳承非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