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受禪臺
2013/9/3 14:47:16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許多人心中都有著濃重的“三國”情結,那個風起云涌、英雄輩出的時代令后人心馳神往。全國各地,三國古跡多不勝數,河南就有不少,其中位于臨潁縣境內的受禪臺,最為特別卻鮮為人知。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將天下禪讓于他,正是在這受禪臺上完成了漢、魏王朝的更迭,400多年的大漢王朝到此為止,開始了三足鼎立的曠世奇局;而此后幾百年間,發生在中國歷史上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都被懷疑與受禪臺上發生的這一幕有關……
很難把眼前這個大土堆與中國歷史上朝代更迭的重大事件聯系在一起。它殘缺不全,渾身長滿雜草,一副破落相。粗略看去,和北方丘陵地帶隨處可見的土堆沒什么兩樣,但它確是一處貨真價實的三國古跡,穿越了1800年的時光留在這里。摳一塊泥土,捻碎,散在風中,你甚至能聞到三國的味道;隨便在地上撿起一塊灰色的瓦片,幾乎可以肯定是漢代的。
受禪臺緊挨著臨潁縣繁城鎮的南面,包圍在一片田地中間,目測有十多米高,底部呈不規則的多邊形。當地負責文物保護工作的張定穩介紹說:當年的受禪臺要大得多,分3層,每層27級臺階,共81級臺階通到頂端。如今,最下面的一層經過近2000年的雨水沖刷,已經蹤影全無了。據史書記載,當年曹丕接受禪讓時,“公卿、列侯、諸將、匈奴單于、四夷朝者數萬人陪位”,可見當時場面之壯觀,規模之宏大。
陪同記者采訪的張定穩是繁城鎮的司法所長,又負責當地的文物保護工作。據他介紹,曹丕選擇在這里筑臺受禪是有原因的,當時繁城叫繁陽亭,北臨潁河古道,這個南北交通的水旱碼頭是個風水寶地,傳說這里曾落過鳳凰,走過麒麟;但更重要的是因為司馬懿的十幾萬部隊駐扎在這里,既方便保衛工作又利于取土筑臺。受禪臺的所有用土都是司馬懿的軍士從附近一個叫扁擔楊的地方人拉馬馱運過來的。張定穩告訴我們,受禪臺西南1公里就有個村子叫司馬營,那里曾經出土了不少漢代的箭鏃和瓦罐等文物。
我們順著旁邊的小路爬上受禪臺的頂層,竟被眼前出乎意料的場景嚇了一跳:上面到處都是井口大小的坑洞,深淺不一。經張定穩解釋,才知道是當地農民挖的紅薯窖。他說,《文物法》頒布以前,這里的農民基本上沒有文物保護意識,不但從受禪臺上取土,還在這里挖紅薯窖、燒磚窯……“現在可沒這事了,誰敢動這兒一锨土,試試!”因為是司法所長,張說這話時顯得很有底氣。
正是初春的時節,受禪臺上的草也發出了嫩芽。張定穩是個地地道道的“土專家”,說起受禪臺的歷史也帶著玄之又玄的神秘色彩,他指著地上一塊光禿禿的地方說:當年漢獻帝就是跪在這兒把劉家的天下禪讓給了曹丕,所以從此后,這個地方就再也不長草了。
漢獻帝的確是在這兒將劉家的天下讓給了姓曹的,但當時跪沒跪記者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兒長不長草和漢獻帝沒有關系,倒可能是因為如今在這兒跪的人多了。現在受禪臺上的唯一“建筑”是一個半人高的水泥石臺,據說當地有人經常來這兒燒香祭拜,記者很好奇:是拜漢獻帝還是拜曹丕?這連張定穩也說不清。
1800年前,受禪臺上上演的這出“戲”的主角是曹丕和漢獻帝,他們在小說中都是無足輕重的角色,但在歷史上卻有相當重要的意義。記得最初讀三國歷史時,對漢獻帝的遭遇很是同情,尤其是曹操殺他的老婆伏皇后的情節印象深刻:大臣郗慮和華歆奉曹操的命令入宮捉拿伏皇后,漢獻帝引郗慮坐在外殿,華歆直接把藏在墻后面的皇后拽了出來,堂堂的國母披頭散發,赤著腳,泣不成聲。走到獻帝身邊時,對她的皇帝丈夫說:你就真不能救救我嗎?獻帝說:我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到什么時候。最令人感嘆的是,獻帝回過頭來對同坐的郗慮說:天下真有這樣的事啊?!皇后隨即被殺,兩個皇子也被鴆殺……
可以說漢獻帝是中國歷史上最窩囊的皇帝之一,從被董卓推上帝位到曹丕拉他下臺,始終是一個傀儡。1800年前發生在受禪臺上的這一幕,是漢獻帝結束政治生涯的告別演出,但一生悲劇的漢獻帝并非無能,只是生不逢時罷了。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9歲的劉協與少帝劉辮逃出宮外,恰巧碰上董卓率領的部隊,董卓明知他們的身份,故意耍威風,持鞭喝問:“你們是誰?”少帝劉辮嚇得渾身哆嗦,口不能言。身邊的內侍、太監和一群文官更沒人敢開口說話。此時劉協挺身而出道:“你是來劫駕,還是來救駕?”董卓一驚,道:“當然是來救駕。”劉協指著劉辮高聲道:“這就是當今天子,既然是來救駕,為何見了圣上不跪?!”
這一幕是劉協一生中唯一的閃光點,也是他命運的轉折點。董卓見劉辮無能,遂立劉協為帝。當上傀儡皇帝的劉協也沒有停止反抗,曾經兩次秘密組織奪回權力,但均以失敗告終。客觀地評價受禪臺上發生的故事,不能說漢獻帝無能,只能說他的對手太強了。
看看漢獻帝受的委屈,就知道這次禪讓是真是假了。漢獻帝知道末日已到,于是召三公九卿,告祠祖廟,然后向曹丕下禪位冊詔說:過去堯禪位給舜,舜讓位于禹,我早就想學習他們了,天下該歸有德能的人,你當皇帝是眾望所歸,我讓位于你……
曹丕也是推辭再三才表示接受,《曹丕集》里就收錄了他關于拒絕受禪寫的3篇《讓禪令》和3篇《讓禪表》,其中寫到聽說皇帝要讓位于他時,他嚇得“五內驚震”、“肝膽戰悸”,真是虛偽之至。
經過幾次虛假掩飾之后,公元220年農歷十月,曹丕“終于答應”了漢獻帝一而再、再而三的禪讓要求,在繁陽城筑起受禪臺,舉行盛大的儀式,接受了象征皇位的璽綬。
給中國歷史增添了許多驕傲的400多年的大漢王朝就在這土臺上宣告結束。第二年消息傳到成都,劉備當即宣稱他繼承劉協的帝位,建立蜀漢帝國,第三年孫權也宣布建立吳帝國,中國歷史進入三國時期。
受禪臺上的另一位主角曹丕名氣比漢獻帝大得多,但這主要是因為他在文學上的成就,其次是因為他是曹操的兒子。曹丕的性格很難捉摸,諸多歷史記載的事件都證明他的殘酷無情:他因為嫉恨曹彰的驍勇健壯,設計將這個親弟弟害死;又因為才能不如另一個親弟弟曹植,怕曹植將來搶了他的帝位便威逼其必須七步成詩,否則殺頭。結果曹植寫的《七步詩》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名句成了后人描寫骨肉相殘的代名詞。可還是這個殘酷無情的曹丕卻能寫下“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這樣飽含深情的詩句,實在令人費解……
站在受禪臺上遠望,四周出奇的靜,正適合發古之幽思。1800年前漢魏交替時的所有榮辱都已經歸宿在這厚重的泥土里了,初春的風吹在臉上,依然感覺寒冷,我們站在這古老的受禪臺上,議論著過往時代的神秘往事。
受禪臺的“克隆版本”
受禪臺北800米的地方,過去有座獻帝廟,據傳獻帝廟下面有一條暗道直通到受禪臺下。在繁城鎮,這是個眾所周知的“秘密”,但沒有人進去過。“都是聽老輩們說的。”張定穩說,當時出于安全的考慮,曹丕就是從地道登上受禪臺接受漢獻帝讓位的。
如此重大的政治活動,安全工作當然是頭等大事,可在自己的地盤上,又有十幾萬的軍隊駐扎在附近,況且1800年前,也不會有精確制導炸彈從天而降,記者想曹丕大可不必如此緊張,挖地道從地下通過。但這里修有地道倒有可能,他的老子曹操就非常精于此道,如今,全國的許多地方都發現了曹操當年的運兵道、運糧道。
陪同記者一起去采訪的臨潁縣文化局副局長王國倫告訴記者,幾年前,他們根據群眾提供的線索在受禪臺北面進行了挖掘,幾天后,他們驚喜地發現,地下埋藏著一處類似現在花壇模樣的建筑遺址,正當他們帶著興奮和緊張的心情繼續發掘時,突然間,地下水卻莫名其妙地冒了出來,發掘工作被迫中斷。直到今天,受禪臺下面到底有沒有地道,還是一個未知的謎。
我們漫步到受禪臺的北面,發現這里坍塌嚴重,裸露的泥土里夾雜著灰色的磚瓦塊,張定穩說,當時受禪臺上建有宮殿式的建筑,倒塌后的碎磚爛瓦埋在這里,形成了厚厚的“文化層”。記者從泥土里揀出一塊瓦片仔細觀看,沒發現與現在的瓦有什么不同,可一想到這是1800年前的漢磚漢瓦,心中就有種說不清的感覺,這沒有生命的泥土里蘊含著歷史的秘密嗎?站在這荒涼的受禪臺上,回想曹丕受禪以后中國歷史上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你確實會感悟到歷史的神秘。
如果把受禪臺看做是三國歷史上一個特殊舞臺的話,1800年前的這個舞臺上還有幾個重要角色——司馬氏父子。
曹丕實現的國家權力和平移交的新程序,往下沒傳幾代,就被司馬炎克隆了一回,拿佛家所說的因果報應來形容這段歷史再恰當不過了。
曹丕死后的魏政權,很快完全被司馬氏父子掌控,他們對待曹氏子孫就像當年曹氏父子對待劉家子孫一樣,先是廢掉了不聽話的皇帝曹芳,接著殺了公開發動政變的皇帝曹髦,然后司馬昭效仿曹操為兒子掃平道路,準備將帝位讓給司馬炎,便立了個傀儡皇帝曹奐。“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形容的就是這段歷史。翻翻有關魏、晉的史書,就像在看一部翻拍的電影,情節、角色完全相同,只是飾演角色的演員變了。
公元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逼迫曹操的孫子曹奐向他禪位,奪得了帝位,建立晉朝。司馬炎也像曹丕對待漢獻帝那樣給了曹奐“繼續用皇帝的儀仗出入,向他上書時也可以不用稱臣”的待遇。歷史真讓人感嘆,當年曹操、曹丕父子如貓戲鼠般玩弄漢獻帝,未想到自己的子孫轉眼便被司馬氏如法炮制。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河南日報 200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