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儀拳昌盛于宋,距今已有千余年歷史。元明兩代民間禁武,兩儀拳的傳承出現極大困難,后來只在清朝的皇族和大內侍衛之間傳承。清朝嘉慶年間,一位武狀元先是進入內廷,在武功上修成正果,隨后又由于不滿官場齷齪,自愿流落民間,兩儀拳的流派師承才開始為世人所知,但恐怕語涉宮廷秘聞的武狀元惜字如金,只說自己是兩儀拳的第十代掌門人,久而久之,此前的師承傳人卻漸漸湮沒無聞了。武狀元把武功傳給了第十一代掌門魏洪申,魏洪申傳段升堂,段升堂傳侄子段勤功,而被段勤功招為女婿,又將兩儀拳功法傾囊相授的張振嶺則是兩儀拳的第十四代掌門人。
張振嶺是河南省鄲城縣人,生于1938年,從小父母雙亡,13歲外出流浪。五十年代末期,機緣巧合,張振嶺得以學到先師的真傳,這一練就是十五年,張振嶺學藝期間,正值政治上多災多難的年代,練武成為禁區,只能偷偷練。
“我練兩儀拳十五年,但沒有一個人知道”,張振嶺感慨地回憶。直到1972年,段勤功正式將兩儀拳的掌門之位傳給張振嶺。當時練功,老師采用的是傳統方法,教給他一招功法后只是讓他自己練,“練一段時間后,老師來看,只是說還不行,也不說哪里錯了,還是讓你自己練,一直練到老師點頭認可為止。”有一招功法,張振嶺竟然練了三年。“記憶最深的就是練武時好餓”,張振嶺說。那個年代食物短缺,晚上練功時饑腸轆轆的他只好到地里去挖幾塊紅薯充饑。
如今,年過七旬的張振嶺身兼兩儀拳點穴第十四代掌門人和兩儀拳混元養生功正宗傳人于一身,還在河南鄭州開辦了兩儀拳培訓中心,海內外弟子無數。金庸的一句話,也是對張振嶺和兩儀點穴功的肯定。
武家醫家 圣手仁心
兩儀拳綿延百年,一代代武術大師留下了的故事早已成傳奇。
清末,兩儀拳第十二代掌門人段升堂和段勤功等三名弟子游歷到廣西,聽說俄國大力士在南京設擂挑戰,接連打死打傷數名中國武林人士,氣焰十分囂張,師徒聞訊,隨即改變行程去南京打擂。擂臺上,段勤功用兩儀拳點中俄國大力士的華蓋穴,對手當時就失去了還手的能力,三天后一命嗚呼。
民國后期,國民黨何志國部隊駐扎在安徽界首,部隊總教官是一姓梁的山東人,有一身好武藝,聽說臨省河南沈丘縣的段勤功以兩儀拳聞名,自恃武功高強,來和段勤功一決高下。為免傷和氣,段勤功選擇“文斗”——雙方互打三拳。段勤功讓對方先打,第一拳梁教官用勁小,段勤功紋絲不動,梁見狀加大力道打出第二拳,段還是紋絲不動,梁大怒,用盡全身力氣打了第三拳,咔嚓一聲,梁手腕斷裂。兩個月后,梁教官養好傷,為不失軍人面子,他又找到段勤功,讓段打自己三拳。段前兩拳不用力輕輕打過,第三拳稍加用力,梁立馬癱軟在地,心服口服,跪地要拜段勤功為師。兩儀拳雖然可以戰勝強敵,但兩儀混元功加上點穴法也可以治病救人。兩儀拳當代掌門人張振嶺,更多的就是救人的故事。
沈丘縣范營鄉曲集村的鄭全安,上街趕集時跟三人糾紛,被打倒在地,對方穿著大頭皮鞋狠踢了幾腳,傷了后血海穴,住院四十多天治療無效,醫院讓家屬拉回家準備后事,后來,一位親友找到了以行醫為生的張振嶺。
“當時我就說這人還有救,但是要快點”,張振嶺回憶說:“我給他用混元功施用解穴法不到半個小時,他就可以坐了起來,并且喝了一碗稀飯,吃了兩個鴨蛋。”張振嶺先后去了七次,最終這個病人痊愈,醫生都十分驚奇。
歷史上的兩儀拳雖然名聲在外,但因門規極嚴,很多武術愛好者無法窺其門墻。張振嶺破除陳規,編寫了《兩儀拳點穴秘笈》一書,兩儀點穴從此才有所發展,“現在我的心愿是,如果這門武學能成為老年人鍛煉身體、延年益壽的普及功法;成為廣大愛好者領悟武術精要的一門絕藝,那么,我當年答應師父要把本門武學發揚光大,就算做到了。”
如今,最讓張振嶺驕傲的就是家里掛著的各種錦旗和匾額,那是通過他的手救活的一個個生命。他也由此悟出武學真諦:習練武術并非為了逞強好勝,強身健體、治病救人才是武家的最高境界。
兩儀拳點穴功要點
兩儀拳也稱為過氣拳,屬內家拳術,因與人交手常以封住對方穴道為制勝手段,因此是一套以點穴為主的拳術。兩儀拳的套路分為:一路兩儀,二路兩儀,三路兩儀,六路先天八褂,二十四操手,七十二破手,十二大勁點打三十六大穴。實戰時,兩儀拳招招直指人體三十六大穴,無不與《脈絡學》、《納卦經》息息相關。兩儀拳發力時,是將周身之內力聚集指尖,因此,氣功的運用在此拳種中顯得尢為重要。
兩儀拳脈絡
因門人無從考證清以前九代傳承脈絡,兩儀拳“昌盛于宋”、“相傳十四代”之說,也成了一個懸念。按照張振嶺所述,此拳術清以前為宮庭武術高手掌握,直至清朝一位武狀元(1795-1878)因羨慕大內高手,入得宮庭當差,之后告老還鄉,才將此拳帶到民間。后武狀元傳藝魏洪申,魏苦練五載后學成兩儀拳,成為第十一代掌門人。因武狀元不愿再提舊事,門派淵源后人不得而知。魏洪申學藝出師,回到家鄉尉氏縣,傳藝段升堂,段升堂又傳藝侄子,沈丘縣大邢莊鄉申段莊段勤功。1952年,外鄉人張振嶺路過申段莊,偶遇段勤功習練,便懇請拜在其門下,段勤功家有六女,小女兒待字閨中,原也有意招一上門女婿以繼承本門武學,便提出三個條件:一、要學藝,需娶自己女兒;二、30年內不得離開申段莊;三、需保證將本門武學發揚光大。張振嶺傾慕兩儀拳武功,當下一一應允,便留在了申段莊。直至1972年,段勤功才正式立婿張振嶺為兩儀拳第十四代掌門人。【原標題:點穴 在想象與真實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