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豐縣“以魔術為主、歌舞為翼、武術為輔”的表演團,正帶動服裝、道具、音響、培訓等行業成長為獨特的魔術文化產業。
魔術產業化是寶豐魔術人從“小富”到“大富”的跨越,這樣一個跨越,既考驗著農民魔術師的胸懷和市場嗅覺,也考驗著政府職能和角色定位的轉變。
●劉順在全國發展了16家魔幻培訓連鎖店,但是趕不上老韓
趙莊鄉距寶豐縣城15公里,寶趙公路暢通無阻。在寶趙公路周營路口附近,臨路分布著服裝大篷加工廠、音響加工作坊、藝校、培訓基地等。
寶豐縣演出團體行業管理協會會長劉順的四通瞬發魔幻培訓基地和中國豫豐魔幻道具研制中心,是集魔術道具制作和銷售、魔術表演培訓于一體的專業機構。他把“人人成為魔術師”作為目標,在全國發展了16家連鎖店。“劉順”商標的知名度在業內挺高。
這里的道具一般不單賣,而是與培訓一起銷售。幾百元的幾千元的都有,一年下來能教幾百名學生。
“現在競爭激烈啊。做道具、大篷、服裝服務的人越來越多了,不好干。”劉順說,“老韓手里現在得有幾百萬,我趕不上他。”
老韓是他的競爭對手,名叫韓艷偉,是寶豐縣商酒務鎮最早從事魔術服務業的人之一。從組團外出演出,到轉行制作魔術道具,為魔術表演團體提供道具、燈光、音響、演出大篷等,后來,他又上了服裝生產線,也制作充氣游樂設施。再后來開辦星光藝術學校,為民間魔術演藝團體輸送人才……演出團體需要什么,他就提供什么。
目前,韓艷偉正在籌劃成立一個文化產品研制推廣發展有限公司,讓演出團體與企業聯姻,打造研發魔術產品的基地。
有些百萬富翁是喜歡魔術,從而介入魔術服務行業。有些人在表演魔術掙到第一桶金后,脫離魔術行當投資實業。
趙莊鄉吳莊村李麥倉投資1000萬元興建了國圓奶牛場,周營村朱現投資100萬元建面粉掛面廠,靳國讓投資240多萬元辦起了年出欄商品豬3000多頭的養豬場,徐建剛投資300萬元建了一個肉牛場,唐偉周承包了汝河灘地造林3000多畝……
另外,解氏燈光音響行、丁博洋現代搖滾魔術團也被寶豐縣領導掛在嘴邊。
一個個生機勃勃的經濟體的背后,是寶豐縣初步形成的以雜技魔術表演為主體,以略具規模的民間演出服裝、道具、燈光音響服務市場為支撐的魔術文化產業。
●趙莊鄉的“魔術大觀園”和商酒務鎮的“演藝產業園區”,面積超過2平方公里
去年,寶豐縣制定了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準備在未來打造五大文化產業園區:趙莊魔術大觀園、馬街書會民俗園、北宋汝官窯博物園、紅色旅游文化園、香山寺觀音園。
寶豐縣委書記嚴寄音的理想是,逐步把寶豐縣建成融娛樂、觀摩、旅游、商貿為一體的“民間藝術游覽勝地”。
今年,趙莊鄉已經完成趙莊魔術大觀園的前期各項準備工作。該項目占地80萬平方米,可容納商戶600多家。
據趙莊鄉黨委副書記何四軍介紹,目前趙莊有3個項目要上馬:魔術文化園、魔幻大世界、魔術商貿街,散布在寶趙公路周營路口,都落戶魔術大觀園。
魔術文化園由大黃村黨支部書記張永軍個人承包,投資400萬元;魔幻大世界就是劉順的四通瞬發魔幻培訓基地;而魔術商貿街則預計2~3期工程,每期投資1000萬元。
何四軍說:“地都已經批下來了,劉順的正在建,張永軍的也在粉刷,投資最大的商貿街這周也將動工,明年春天一期將基本建成。這些資金基本上都來自民間,都是本地人投資,由鄉里專門成立機構負責施工、承租。”
趙莊這邊的投資聲勢很大,而近鄰商酒務鎮也不遜色。商酒務鎮星光藝術學校的老板韓艷偉說:“趙莊的魔術表演名聲在外,而我們鎮做藝術團服務工作起步比較早,F在鎮里也是打服務牌,要形成一個趙官營演藝產業園區。”
商酒務鎮黨委書記董偉領說:“我們計劃以星光藝術學校為核心,打造一個趙官營演藝產業園區,預備設立魔術展廳、道具制作展銷中心、魔術演藝場。”屆時,可入駐100家以上商戶,試圖打造一個品牌,使其成為北方最大的魔術商貿集散中心。
不過,一個潛在的擔憂是,趙莊鄉和商酒務鎮的規劃一旦落實,將連成一片,面積近2平方公里,是否會出現投資過剩?
寶豐縣文化局局長樊玉生說:“我們也就是坐在一起討論討論,沒有請專家來規劃,他們基層鄉鎮也只是請了建筑方面的人看了看。做一份專業的發展規劃,需要資金,但是縣財政沒有。所有的發展規劃都下放到鄉鎮了,讓他們自己搞。錢大部分都是魔術團團長們拿的。”
●1400多家民間演出團體散布各地,“寶豐魔術”品牌隨時隨地都可能受傷
去年,文化部副部長孟曉駟曾經說:“我們對寶豐的關注是從對民間‘大篷車’演出舉報開始的。”
長期以來,寶豐的民間表演團體一直是一支令各級文化管理部門和當地政府頭疼的隊伍,靠“脫衣舞”表演招徠觀眾,冒充少林寺和尚賣藥行騙等,表演團體小、亂、差,演出格調不高……直到去年,外地媒體仍偶有這樣的報道。
3年前,為了“管”住這些民間表演團體,當時的文化管理部門進行了粗暴的“圍追堵截”。他們在寶豐縣通往外地的主要路口設卡,防止演出人員外出,只要是農民演出團體的車子,就處以罰款,以致在當地百姓中流傳這樣的說法:文化局里沒文化,文化執法不懂法。
在外地演出時,一些地方的文管部門甚至違反規定收取管理費還不開發票。在外演出途中,車輛無緣無故地被攔、被罰是常事。
近幾年來,政府管理部門對寶豐縣民間表演團體進行了專題研究,重點扶持了一批藝術水平較高的團體,開展優秀民間藝術團體負責人評選,在演藝團成立黨支部,給全國各地文管部門發信函,懇求他們加強對寶豐民間團體的管理和扶持等。
去年,農民魔術師丁發生父子的藝術團在福建某市和當地城管部門發生沖突。丁發生把電話打到鎮里,鎮里急忙匯報給縣里,縣里又把情況反映給省文化廳并匯報到文化部,最終由文化部出面責成當地有關方面順利化解了矛盾。“這在過去,可是想都不敢想。”丁發生說。
1400多家民間演出團體散布在全國各地,任何一個團體不守規矩都可能對“寶豐魔術”品牌帶來傷害。在寶豐縣魔術產業做大做強的當下,寶豐政府部門面臨的任務仍很艱巨。
●“現學現賣千人一面”的隱憂,政府引導與市場配置的博弈
“現在啊,是時興啥玩啥,現學現賣,一不上學就隨便學幾招出去掙錢,還是農民啊。”劉順的妻子陳秀云有喜有憂地說。陳秀云所說的情況在寶豐縣比較普遍。
寶豐縣趙莊鄉黨委書記曲延輝說:“部分團體扔掉了賴以安身立命的傳統藝術——魔術,有些團體雖然還保留有魔術節目,但節目單一、雷同,千人一面,缺乏新意。”
樊玉生說,許多團體習慣按照自己固有的渠道聯系演出,而不愿意通過中介機構。這直接導致了演出經紀網絡或者業務交流平臺缺乏。
寶豐縣演出團體行業管理協會會長劉順說,成立行業協會就是搭建交流平臺,謀求共同發展,但共同發展的前提是相互團結,比如劇目生產,不能閉門造車或者劇目雷同,應當齊心走精品路線。
“生意好做,伙計難交”,企業集團化經營由政府來引導,還是讓個體老板通過市場自發形成?恐怕最終還得要市場來說話。
省委書記寄語“寶豐魔術”
“要有一個好的思路。過去外出表演都是各搞各的,沒有影響力,也形成不了競爭力。文化產業化發展必須市場化、規;、集約化。”
“要有一支好的隊伍。藝術從何而來?關鍵是提高演出人員的水平和素質。要練基本功,包括臺步怎么走,不能走路像逛街一樣,舞臺搞得跟農貿市場一樣。”
“要有一個好的品牌。我們出去不是簡單地表演節目,而是表演‘寶豐’的魔術、武術、雜耍。要讓人們一聽到‘寶豐’兩個字就覺得節目好看,就停住腳了。”
“要有好的作品。沒有好的作品,讓彭麗媛唱、宋祖英唱也不好聽。好的作品讓能唱的人唱起來更好聽,不能唱的人唱起來聽著也不錯。”
“農民表演團體要進行企業化、專業化運作。有的人專門演出,有的人專門創作。”
——今年10月20日,徐光春書記在周營村進行調研,以上是徐書記現場講話中的部分內容。(記者 路治歐 史玉琴\文圖)【原標題:寶豐 魔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