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河南三門峽:社火活動簡介

2013/9/13 10:44:06 點擊數: 【字體:


    三門峽市各縣(市)、區均有社火活動,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娛樂性強。社火是一項集聲樂、器樂、舞蹈、雜技、滑稽小品為一體的群眾性綜合藝術活動,內有高蹺、芯子(或叫垛子)、旱船、海螺、鑼鼓等。一般在元宵節前后大鬧3天,俗稱“耍社火”、“出社火”。出社火前,3至5名青壯年扮作騎士,騎頭系紅綢馬,沿社火路線往返跑三次,俗稱“擺青”。擺青后,正式出耍,隊形是馬隊(有地方稱“百馬”)前面開道,三眼銃兩面助威,鑼鼓彩旗方隊之后是社火節目,高蹺隊在前,中間是草垛(芯子),最后是墜子。香案、海螺、旱船隊伍少則幾百人,多達上千人。
  
    (一)靈寶芯子 流傳于靈寶陽平鄉一帶。靈寶芯子分制竿與捏竿兩步。

  (二)陜縣芯子 稱垛子,又稱背臺。陜縣芯子是豫西地區民間舞蹈中比較古老的一種娛樂活動。每年正月十五,“芯子”以驚險的造型、優美的藝姿在社火隊的表演中別具特色。

  (三)大營芯子 流行于陜縣大營鄉故而得名。墜子是在民間社火中最熱鬧、最歡快而又最滑稽的壓軸節目。不但能正面教育觀眾,還可以用幽默詼諧、諷刺的手法揭露社會上各種弊端,被譽為“活的漫畫”。
  (四)陜縣跑馬舞 因流傳于陜縣一帶故而得名。該舞多于春節、元宵節喜慶時在廣場、街頭同獅子舞、墜子、旱船等節目一起表演。

  (五)鶴蚌舞 起源于寓言“鶴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在湖濱區等地廣為流傳,已有百多年的歷史。

  (六)三門峽秧歌 流傳于三門峽市各縣(市)、區,是豫西地區具有代表性的民間舞蹈形式。一種是新興的民間舞,另一種是傳統秧歌舞。1991至2000年,三門峽市各縣(市)、區興起了新民間舞,它以民間舞蹈風格為基調,融入交誼舞、健美操、時裝舞、迪斯科等。1995年全市舉辦的“保險杯”老年秧歌舞比賽,各縣共12個代表隊參加決賽,人數近千人。

  (七)盧氏社火 盧氏社火在演出時,隊形威嚴、整齊、形式壯觀。一般在演出前必有探馬。后面是旗隊,有旗牌和彩條旗,旗隊后面是四根一米多長的長銅號,其后是鑼鼓樂隊,再后就是:獅子、龍燈、旱船、背臺、花鼓、竹馬、鶴蚌等節目同時表演,表演伴奏多為弦樂和打擊樂。盧氏社火從類型上可分“文社火”和“武社火”。盧氏社火最常見的民間舞蹈是:獅子、龍燈、旱船、竹馬、十二象、背臺、鶴蚌、抬垛等。

  (八)靈寶社火 靈寶社火包括:高蹺、芯子、鑼鼓、倒騎驢、旱船、海螺、獅子、龍燈、推小車、大頭娃、探馬、后垂子、秧歌等。其中高蹺又分高(五尺)、低(三尺)兩種。靈寶市每個鄉、(鎮)都有社火隊,最具特點的是陽平鄉東常村和西常村的挑社火、罵社火,通過挑斗、嬉罵等各種形式來達到娛樂教育的目的。

  (九)陜縣社火 陜縣社火是三門峽地區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民間游藝活動。其隊伍編排大致是:馬隊開道,規模最大的馬隊近百匹,人稱“百馬”;三眼銃放炮,震耳欲聾;旌旗先導,鑼鼓喧天,氣氛熱烈。接下來是社火節目:高蹺隊在先,平垛隊居中,墜子隊殿后,再后就是表演的各類節目,有:旱船、花棍舞、跑馬舞、小車舞、九蓮燈等十余個。

  (十)義馬社火 義馬市社火的特點,是以工礦單位為主出社火表演。每年元宵節,義馬市組織有6個煤礦、3個大隊參加的規模宏大的社火隊,表演者一千多人,節目以獅子舞為主。

    (十一)湖濱區社火 每逢正月十五元宵節,附近崖底鄉、交口鄉、會興鄉都要進城耍社火。隨著人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鄉耍社火的人數逐年增多,規模越來越大,節目形式和內容有了新發展。除了傳統的民間舞蹈如旱船、龍燈、獅子、騎驢、鶴蚌舞、秧歌舞等節目外,崖底鄉向陽村的大型民間舞蹈“百佛頂燈”更是馳名中外,在國際民間舞蹈比賽中曾取得優異成績,被譽為“中華一絕”。【原標題:河南三門峽:社火活動簡介】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新浪旅游 2010-02-0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