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信陽非遺:信陽茶文化

2013/11/18 17:16:03 點擊數: 【字體:


    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離不開中國茶。中國信陽不但處處飄滿茶香,還有許多奇妙的傳說故事廣為流傳。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天女散花,撒下了九十九粒茶花種子,生長出了九十九棵茶樹。從此,信陽人代代種茶,久久不衰。而信陽的茶文化也是代代流傳,成了信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關于信陽茶,早在唐代就有記載。唐代陸羽所著的《茶經》中就把義陽茶列為當時的名茶。義陽,就是現在的信陽。關于信陽的茶文化,我們來聽聽信陽知名的茶葉專家祝凱是如何介紹的吧。

    信陽茶歷史文化發展幾乎與中國茶文化茶產業發展同步。茶最早是神農氏發現的,在茶鄉信陽也有類似的傳說,從中國現在的茶史記載來看是源于秦漢時期,信陽的茶是開門是柴米油鹽醬醋茶,老百姓一日不可無此,尤其是蘇軾對于信陽毛尖來講是不能不提的一個很重要的人物。蘇軾“淮南茶信陽第一”。這句話作為蘇東坡來說啊,不是隨便說的,尤其是對信陽茶文化它起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信陽本沒有茶,鄉親們在官府和老財的期壓下,吃不飽,穿不暖,許多人得了一種叫“疲勞痧”的怪病,瘟病越來越兇,不 少地方都死絕了村戶。一個叫春姑的閨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為了能給鄉 親們治病,她四處奔走尋找能人。一天,一位采藥老人告訴姑娘,往西南方 向翻過九十九座大山,趟過九十九條大江,便能找到一種消除疾病的寶樹。 春姑按照老人的要求爬過九十九座大山,趟過九十九條大江,在路上走了九 九八十一天,累得精疲力盡,并且也染上了可怕的瘟病,侄在一條小溪邊。
 

信陽非遺:信陽茶文化

信陽茶文化
 

    這時,泉水中飄來一片樹葉,春姑含在嘴里,馬上神清目爽,渾身是勁,她 順著泉水向上尋找,果然找到了生長救命樹葉的大樹,摘下一顆金燦燦的種 子。看管茶樹的神農氏老人告訴姑娘,估下的種子必須在10天之內種進泥土 ,否則會前功盡棄。想到10天之內趕不回去,也就不能搶救鄉親們,春姑難 過得哭了,神農氏老人見此情景,拿出神鞭抽了兩下,春姑便變成了一只尖 尖嘴巴、大大眼睛、渾身長滿嫩黃色羽毛的畫眉鳥。小畫眉很快飛回了家鄉 ,將樹籽種下,見到嫩綠的樹苗從泥土中探出頭來,畫眉高興地笑了起來。 這時,她的心血和力氣已經耗盡,在茶樹旁化成了一塊似鳥非鳥的石頭。不久茶樹長大,山上也飛出了一群群的小畫眉,她們用尖尖的嘴巴啄下一片片 茶葉,放進得了瘟病人的嘴里,病人便馬上好了,從此以后,種植茶樹的人 越來越多,也就有了茶園和茶山。

    固然,這只是個美麗的神話,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但信陽 毛尖確有著悠久的歷史。考古證明,信陽種植茶葉源于戰國中后期,距今已有兩千余年,唐代茶圣陸羽所著的《茶經》,把信陽列為全國八大產茶區之一。相傳武機時天因飲信陽茶治好了腸胃病,特賜在毛尖產地車云山上建千 佛塔一座,以彰茶功;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嘗遍名茶而揮毫贊道:“淮南茶, 信陽第一”;1915年,信陽毛尖漂洋過海,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一舉奪 得金獎;1958年,“龍潭牌”特級、一級信陽毛尖獲國家銀質獎,1988年, 榮獲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金獎,1990年,龍潭牌特級信陽毛尖在全國名茶評 比中以“形美、色翠、香高、味濃”奪得總分第一名,榮獲國家金獎。全國 名茶僅兩枚金牌,“龍潭牌”信陽毛尖不僅與“西湖龍井”并駕齊驅,且在 色、香、味上更勝一籌。信陽毛尖不僅走俏國內,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遠 銷日本、美國、德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信陽是中國茶都之一,信陽市是河南省主要產茶區,面積、產量、產值均占全省的90%以上。1992年以來,信陽憑借全國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陽毛尖茶的品牌優勢,以茶為媒,廣交朋友,成功舉辦了11屆中國信陽茶葉節,也是茶文化的載體,成就了中國茶的一部分。【原標題:信陽非遺:信陽茶文化】

 
信陽非遺:信陽茶文化

信陽茶文化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商都網文化頻道 2012-04-11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信陽毛尖的發展和歷史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