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縣大弦戲--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3/11/19 16:06:36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滑縣大弦戲是一個古老而稀有的多聲腔劇種。它始源于唐宗年間的唐朝宮廷,名諱“雜耍班”,在程咬金百歲壽辰時,唐高宗將其賜于程府。在程鐵牛任山東節度史時帶加山東,后流落民間在黃河中下游逐漸演變發展而成。1948年被冀、魯、豫邊區政府命名為“民眾劇社”,歸平原省管理。1952年移交滑縣,并被命名為“滑縣大弦戲劇團”1960年濮陽縣大弦戲劇團撤消,與滑縣合并,稱滑縣大弦戲劇團。1969年(文革期間)與滑縣豫劇團合并,大弦在全面絕跡,1979年恢復建制。
2001年該劇團被省文化廳授于《河南省百佳文化文明經營單位》稱號。2004年被列入省“民保工程”首批試點項目后,工作又了新的起色,同年11月在滎陽市舉辦的省優秀少數劇種匯演出、音樂伴奏雙金鼎獎和演員個人三金一銀的好成績,居各參賽團隊之首。其優秀劇目有五平、五關、五打擂、十二山《平王慶》、《平西遼》、《平東方明》、《平安王》、《平方臘》、《雁門關》等傳統劇目200余部。目前,正為創造國家級戲曲品牌而努力!驹瓨祟}:滑縣大弦戲--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安陽文化產業網 2011-01-11